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稳定的黄花蒿悬浮细胞系,以黄花蒿428–A植株的子叶、茎、腋芽和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采用3因素(6–BA、NAA、2,4–D)4水平的L16(43)正交试验,优化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析不同质量浓度(0、5、10、15、20、25、30 mg/L)潮霉素对黄花蒿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比较羧苄青霉素(0、100、150、200、250、300 mg/L)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并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黄花蒿悬浮细胞进行GUS报告基因及色氨酸单加氧酶iaaM基因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叶片愈伤诱导率较高,叶片愈伤组织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出愈率可达99.33%;潮霉素最适筛选质量浓度为30 mg/L,羧苄青霉素最适抑菌质量浓度为200 mg/L;转基因抗性愈伤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aaM已导入并整合至黄花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抗草甘膦大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3个大面积推广的春大豆品种(宁镇3号、灰荚2号和日本晴3号)为母本与3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品种(ARG4、ARG5和ARG6)杂交,对杂交后代F1、F2、F3和BC1的抗除草剂特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对除草剂的抗性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盐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甘薯耐盐性鉴定和耐盐性基因筛选,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及其转化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 ,以A2 0 8SE(pROA93)为供体菌株 ,对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 1~ 3d有利于转化 ,适宜的共培养时间为 4~ 5d ,适宜的Kan浓度为 5 0~ 75mg·L-1(悬浮培养阶段 )和 10 0mg·L-1(增殖培养阶段和植株再生阶段 ) ,适宜的Carb浓度为 10 0mg·L-1。获得了经GUS检测及PCR检测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5.
甘薯SAAT法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AT即声波辅助的农杆菌遗传转化方法。在遗传转化中,超声波处理可以在外植体上产生许多易于农杆菌进入的微小伤口和通道,从而提高转化率。该研究首次将SAAT法应用于甘薯遗传转化并对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根癌农杆菌菌株为EHA101/pROA93(nptⅡ和gus),受体材料为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结果表明,悬浮培养105 d,继代培养3 d,将经超声波处理30 s的胚性悬浮细胞侵染到OD600值稀释至0.5的对数生长期的EHA101菌液中10 m in,经4 d共培养后,GUS瞬时表达率最高,达到86.7%,稳定表达率为37.9%;转化时加入乙酰丁香酮亦能提高转化率;转基因植株筛选的适宜选择压为Kan 10 mg/L;适宜的抑菌剂为Carb 100 mg/L。  相似文献   

6.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玉米植株,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Hi-Ⅱ玉米幼胚抗草甘膦基因的遗传转化进行研究,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Hi-Ⅱ玉米幼胚,通过大量幼胚转化、共培养及其分化筛选,获得具有抗草甘膦抗性的玉米植株.计算转化率,研究外源基因在后代的遗传表达及抗性情况,并分析在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中影响转化效率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生素对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卡那霉素(Kan)、头孢霉素(Cef)、羧苄青霉素(Cn)3种抗生素对甘薯遗传转化植株生长的影响。确立了甘薯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中抑菌剂和筛选剂的计量方案。甘薯腋芽对卡那霉素(Kan)敏感,甘薯叶片次之。当卡那霉素(Kan)为50mg/L时植株的生长基本停止,当卡那霉素(Kan)为70mg/L时,甘薯腋芽一周就变白,3~5d褐变死亡。甘薯叶片20d左右全变白,井慢慢死亡。头孢霉素(Cef)为200mg/L时对甘薯愈伤的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羧苄青霉素(Cn)对甘薯的愈伤的分化影响不太明显.但浓度超过400mg/L时对甘薯出愈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薯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目的基因、基因转化途径、植株再生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甘薯基因转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菘蓝草甘膦筛选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携带植物表达载体pASM12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四倍体菘蓝进行叶盘法转化,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8 mg/L的草甘膦进行筛选,获得草甘膦抗性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和草甘膦抗性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表明子叶的转化频率达30%,下胚轴的转化频率达40%;对PCR阳性植株的草甘膦抗性试验表明,多数植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从目的基因、基因转化途径、植株再生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甘薯基因转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邢宇俊  季勤  张云峰  杨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12-7414
目前,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获得了许多转基因植株,由于甘薯本身的特性致使部分甘薯的遗传转化受到限制,但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甘薯品种选择不同的受体、条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也获得了成功。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机理及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甘薯效率的诸多因素,如:植物基因型、转化受体、菌液浓度、选择标记等,以及采用遗传工程技术改良甘薯品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甘薯抗蔓割病的遗传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个甘薯杂交组合实生苗做田间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个家系实生苗对蔓割病抗性有较大的分离,出现不同程度的连续性分布,显示以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特点,亲子间抗性相关测定达到d=0.0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F1群体抗性受双亲基因型支配,但正反交反应有异,有明显偏向母性的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4.
雄性不育基因barnase对西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带有雄性不育基因、除草剂基因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BI-TBSbar通过冻融法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西瓜品种(京欣一号,亲本自交系C-1),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植株8株,PCR,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外源片段已经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对中花15的幼胚和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研究表明:它们对潮霉素的筛选压有所不同,幼胚愈伤为50 mg/L,悬浮细胞的耐受压为30 mg/L;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gus分别转入这2种不同培养来源的愈伤组织中,通过PCR检测,从91株T0代再生植株中筛选出26株转基因植株,且筛选后得到的抗性愈伤率和绿苗分化率也有差异,其中幼胚来源的分别为40.87%和1.80%,悬浮细胞的分别为30.4%和1.5%,这可能与悬浮细胞后期培养时间较长导致细胞的活力有所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中花15的幼胚和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研究表明:它们对潮霉素的筛选压有所不同,幼胚愈伤为50mg/L,悬浮细胞的耐受压为30mg/L;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gus分别转入这2种不同培养来源的愈伤组织中,通过PCR检测,从91株Tn代再生植株中筛选出26株转基因植株,且筛选后得到的抗性愈伤率和绿苗分化率也有差异,其中幼胚来源的分别为40.87%和1.80%,悬浮细胞的分别为30.4%和1.5%,这可能与悬浮细胞后期培养时间较长导致细胞的活力有所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具有优势.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因子,其热休克蛋白(HS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存在着发展为疫苗成分的可能性.本研究构建了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B-C植物表达载体,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入4个甘薯品种诱导愈伤和再分化,通过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HspB-C已成功转化入甘薯品种南瑞苕中.  相似文献   

18.
草甘膦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转 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介绍了草甘膦的作 用机理,详细分析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策略。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玉 米研发及商品化应用进展,进而提出了针对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草甘膦转 基因玉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葡萄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葡萄悬浮细胞系快速稳定生长的培养体系。【方法】以鲜食葡萄巨峰的果皮为材料,以B5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选择合适的激素配比及浓度、pH、蔗糖浓度等建立并优化葡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在B5+0.5 mg/L 6-BA+NAA条件下,NAA最适质量浓度为1 mg/L;在B5+0.5 mg/L 6-BA+2,4-D条件下,2,4-D最适质量浓度为1.0~2.0 mg/L;在B5+1 mg/L NAA+6-BA条件下,6-BA最适质量浓度为0.5~1.0 mg/L;在B5+2 mg/L 2,4-D+KT条件下,KT的最适质量浓度0.2 mg/L。在最佳蔗糖质量浓度30g/L、最适pH 5.5~5.8培养基条件下,建立了能快速生长的均一、稳定的巨峰葡萄细胞悬浮体系,优化了培养条件。【结论】适合葡萄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体系为:B5+250 mg/L水解酪蛋白+0.1 mg/L NAA+0.2 mg/L KT+30 g/L蔗糖+6 g/L琼脂;适合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的体系为:B5+1 mg/L NAA+0.5 mg/L 6-BA+30 g/L蔗糖和B5+250mg/L水解酪蛋白+0.1 mg/L NAA+0.2 mg/L KT+30 g/L蔗糖。  相似文献   

20.
对9个甘薯杂交组合实生苗做田间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个家系实生苗对蔓割病抗性有较大的分离,出现不同程度的连续性分布,显示以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特点.亲子间抗性相关测定达到d=0.0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F1群体抗性受双亲基因型支配,但正反交反应有异,有明显偏向母性的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