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下颌骨囊性肿物范围巨大时,常造成局部严重骨吸收、骨缺损或病理性骨折,从而导致面部外形异常、咬合错乱、咀嚼和语言功能受限。我科对下颌骨巨大囊性肿物术后造成颌骨缺损患者用钛钢板即时重建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6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下颌骨巨大型囊性肿物手术患者7例,其中含牙囊肿2例,  相似文献   

2.
总者,男,43岁。因双侧下颌骨进行性肿大5年人院。入院前患者曾两次行下颌骨肿物利治术,均出现术后复发。病理确诊为“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体检:患者额部肿大约有7.0cmX4.0cm缺失,前庭沟变浅,们有“乒乓球”感,。舌侧骨板膨隆。日内粘膜正常,咬合关系正常。X线片示下颌骨正中有8.0cmx4.0cm透光区,边缘不齐,呈半月状切迹。在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中段截骨术及铁板一期重建术。采用双颌下经领部口外切口,口内切口位于近中颇舌侧、口底及移行沟。在近中截断双侧下颌骨体,剪断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口底肌群与肿瘤的连接,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3.
本组下颌骨中大型缺损21例,缺损长度4~14cm,其中>10cm者11例,平均9.2cm。应用自体下颌骨供骨及钛支架联合移植修复14例,自体下颌骨供骨修复7例。随访1 1/2年以上3例,1~1 1/2年10例,1/2~1年4例,小于1/2年4例,外形及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的患者采用一期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二期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面容获得极大改善,张口度达到25mm以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口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牵张成骨技术为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纵形骨折(SFMC)的影像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对47例(94例)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常规CT和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三维重形态学并结合解剖学,就SFMC的好发部位及特点作了分析。结果:检出各型髁状突骨折70例,其中纵形骨折22例(31.4%)位于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的内撕脱骨折18例,位于髁状突内1/3段的内极撕裂4侧,8例同时伴发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结论:由于髁状突的解剖特点,当正中颌面部或颏部受撞击时,其髁头内极具有较高的张应力和较弱的承受力而导致SFMC。三维CT的重要意义在于可立体观察解剖结构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内和经颊小切口手术入路处理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并用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7月期间21例连续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患者,经口内切口联合颊部小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期的另26例同类型骨折患者,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两组间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用口内辅助经颊小切口入路患者中有1例内固定术后出现面瘫;口外入路行颌间固定手术患者中有6例出现面瘫,有2例需行术后颌间固定。没有术后感染需切开引流或取出固定物的病例。结论口内辅助颊部小切口入路行坚固内固定对不伴有严重错位或粉碎性骨折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38例面中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1995~ 1999年间收治12 7例颌面部外伤 ,其中面中部骨折 38例。对 3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冠状切口或应用鼻根部、眼眶外侧、上颌前庭龈颊切口 ,暴露所有骨折部位 ,恢复颧骨的解剖位置 ,进行骨折复位 ,置微型夹板处于或平行于上颌骨力支柱方向作骨折内固定 ,保持面中部垂直高度、宽度及深度。已经恢复重建的上颌骨可作为骨折下颌骨恢复咬 关系基础 ,先行上、下颌间固定 ,恢复咬 关系 ,再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如下颌骨无骨折 ,则以下颌骨为基础 ,作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颜面部外形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8.
马斌  江珉  刘玉柱 《西南军医》2006,8(3):113-113
我科收治1例下颌骨巨大单囊性造釉细胞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例:患者男性。28岁,因下颌骨突起性肿物8年,并于口腔内反复流脓6年余入院。查体:颏部肥大畸形,颏部及两侧大部分下颌骨体像内外突出,可扪及不规则骨质感肿物,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有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下颌牙列畸形,左侧第6齿至右侧第7齿松动Ⅰ~Ⅱ度,  相似文献   

9.
合板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严重器质病变患者关节重建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可增加颞下颌关节(TMJ)间隙,减少髁突负荷,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2〕。对于牙合板在关节重建术后的应用及术后修复的病理改变,已有报道〔3〕。但是,有关牙合板治疗行关节重建术的TMD器质性改变患者下颌骨应力分布的变化,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关节重建术后患者牙合板戴前与戴后下颌骨应力分布分化进行定量分析,旨在探讨牙合板对关节重建术后患者治疗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1 材料和方法  选取TM…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15岁。发现右侧下颌骨膨胀肿大 5个月而就图 1 右侧下颌骨膨胀体部第 1、2磨牙根周围可见 -3.0cm× 2 .8cm× 2 .5cm大小密度增高影 ,边缘清楚 ,周围绕一圈密度减低透光区阴影诊。体检 :双肺呼吸音清 ,心律整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未扪及。右侧下颌骨体部膨大 ,可扪及骨性隆起 ,无乒乓球感。口内右下第 1、2磨牙Ⅰ度松动 ,有叩痛。  X线右侧下颌骨正侧位片示 :右下颌骨体部可见 3.0cm× 2 .8cm× 2 .5cm类圆形密度不均增高影 ,边缘清楚 ,周围可见低密度环 ,肿物与第 1磨牙根紧密相连 ,局部下颌骨皮质向…  相似文献   

11.
2002年2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口角外侧径路切除下颌骨恶性肿瘤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1~59岁,平均55岁。肿瘤类型:下颌牙龈癌1例,下颌骨恶性肿瘤1例,口底癌1例,舌癌1例,颊癌2例。1·2肿瘤切除术式牙龈癌切除术+下颌骨矩形切除术1例,下颌骨半侧切除术2例,口底肿瘤切除术+下颌半侧切除术1例,舌癌切除术+保留下颌骨下缘矩形下颌骨切除术1例,颊癌切除术+下颌骨半侧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功能性淋巴清扫术2例。1·3手术方法于口角外侧0·5 cm处,沿口角下皱纹画切口线至下颌体部,全层切开下唇至前庭沟,再行向前、向后横切口剥离显露下颌骨。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截骨范围,如舌癌侵袭下颌骨可行下颌骨矩形锯骨,连同肿瘤一并切除;颊癌、口底癌侵袭颌骨可行半侧下颌骨切除术。术中按照一侧下颌骨切除术,先在颏部截骨处拔牙,再用大弯血管钳将线锯由下颌骨下缘经内侧引入口腔,由拔牙处牙槽窝上向外拉出,用骨膜分离器保护截骨处颊、舌侧的软组织,拉动线锯从牙槽部向下缘锯断下颌骨;用持骨钳将骨断端向下外下方牵引,切断舌侧黏膜附着,并绕过磨牙后区至颊侧于前庭黏...  相似文献   

12.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于1999年行"下颌骨部分切除+即刻植骨术",术后恢复顺利.2005年5月患者原患处肿瘤复发,再行"下颌骨部分切除+右髂骨取骨十即刻植骨下颌骨成形术",术后感染,予以抗炎、引流等治疗无效,1个月后再行"下颌植骨区感染搔刮术",并抗炎、对症治疗后有好转,但伤口一直渗液未愈,3个月后植入骨暴露约1 cm×0.5 cm,下颌全景X线片示:"左下颌植入骨见坏死骨块",再行"下颌坏死骨+钛板支架切开取出术",并行抗炎对症治疗,10 d后,伤口仍未愈合,渗出液较多,请求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口腔入路髁突颈及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避免面颈部留下手术瘢痕,探讨从口腔入路复位固定髁突颈及下颌骨支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口腔内下颌骨矢状截骨手术切口入路,用摆动锯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髁突游离取出,体外直视下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后再从口腔原切口回植入,钛板固定。15例17侧采用本方法治疗,其中2例为外地医院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意外将下颌骨髁突颈部劈裂骨折,其余13例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1年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范围25~40mm,平均为35.8mm,1例有患侧后牙早接触,下切牙中线偏斜1mm。另1例张口约25mm,轻度受限,其余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腔入路具有无外部瘢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缺点是操作范围较小,增加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坚固内固定对兔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70天龄新西兰白兔10只,右侧下颌骨为实验组,造成下颌骨体部骨折同时行钛板固定;左侧下颌骨为对照组,不造成骨折,仅植入定位钛钉.术后3个月取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组钛板固定区域颊侧...  相似文献   

15.
马斌  江珉  刘玉柱 《西南军医》2007,9(6):160-160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因无意中扪及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可扪及一3·5cm×1cm骨性突起区域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对应舌侧骨壁无异常,无任何牙体松动;辅助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左侧下颌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因解剖结构复杂,其骨折形式多样.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下颌骨体部骨折、角部骨折、升支骨折、髁状突和喙突骨折.在普通X线片上,髁状突和喙突骨折最易被漏诊,从而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和容貌[1].为此,笔者探讨在不具备三维重建的基层医院,联合横断面和冠状面CT扫描对下颌不同部位骨折的诊断效果,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资料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CT资料。结果:129例颌面部骨折中,男女比例为3.78∶1,好发年龄为20~39岁(46.5%)。下颌骨骨折74例(占57.4%),发生率最高,其中下颌骨颏部和髁突为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结论:颌面骨折以20~39岁男性患者多见,好发于下颌骨的颏部和髁突。  相似文献   

18.
下颌关节疼痛症,又称下颌关节紊乱症。多因咬嚼硬物或长时间咀嚼弹性、高纤维食物,或因张口过大、用力过猛直接外伤等原因,导致关节囊、关节韧带、关节盘或咀嚼肌群等组织发生创伤,引发本病。2000年以来,我采用利多卡因、泼尼松龙、维生素B12封闭治疗下颌关节疼痛症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例均为男性;年龄17~36岁;所有病人局部均有明显压痛、张口困难、做咀嚼动作时疼痛加重;个别患者可见上下牙齿咬合不对称,下颌骨略有偏斜,张口时发出弹响声等症状。1·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口微张,医者立其患侧,应用利多卡因、泼…  相似文献   

19.
髁状突骨折是最常见的下颌骨骨折,其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髁状突骨折常引起患者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严重妨碍患者咀嚼、语言等生理功能,亦可影响下颌骨发育,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在髁状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手术治疗适应症,目前学者们尚无统一标准。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自2003年以来共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22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28侧),男18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3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伤6例,硬物击伤4例。骨折类型:单侧16例,双侧6例。高位骨折4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3岁."发现下颌骨疼痛性包块8年余"入院.患者诉约8年前发现下颌骨略膨隆,略有压痛,3年前下中切牙松动后自行脱落,1年前右下前牙松动,包块压痛加剧,未行任何治疗.十余天前将右下前牙拔除,拔牙创有黄色、臭味、刺激性液体溢出,于当地诊所输液6天未见好转遂转我院治疗.2007年患"肺结核"已治愈.体检:T36.7℃,P 80次/分,R 18次/分,BP 110/70 mmHg.专科情况:颏部隆起、前突、压痛.张口可,咬颌关系可,口腔卫生较差,Ⅲ度牙结石.4321(T)1缺失,5(T)Ⅰ度松动,(T)2Ⅱ度松动,(T)3Ⅰ度松动.5(T)至(T)2之间包块隆起,相对前庭沟变浅、口底抬高,包块表面可见上颌牙压痕,牙龈红肿,压痛明显.双侧颌下及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常规结果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下颌骨包块性质待查(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