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萌  冯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93-1593,1591
近年来,儿童欺负行为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考察.本文主要从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入手,讨论欺负行为的发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欺负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入手点,并对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家庭治疗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疗效.方法 对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有一个以上因子超过全国常模的儿童100名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半年后进行CBCL第二次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治疗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3.
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1],国外报告其检出率达 5% ~30% [2]。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我们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于 2001年 9月 ~2002年1月对安徽省某县 1 540名 6~13岁学龄儿童进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安徽省某县农村选取四所小学一  相似文献   

4.
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 ,有的放矢制定预防和矫治措施 ,我们于 1998年 6月在对本市某县城区148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的同时 ,对其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玩具的多少等相关因素又作了进一步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对象调查对象为本市某县城区 3~ 7岁 (残疾、弱智儿童不在调查之内 )儿童及其家长。二、方法1.对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独生子女等方面详细登记 ;2 .把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及玩具等主要相关因素拟成“相关因素调查表” ,以“是”或“否”分别打勾 (√ ) ,根据打勾的情况判断结果。3.儿童行为问题诊断标准详…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1990年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界儿童问题最高级会议(纽约)的继续,联合国于2001年9月召开了联合国大会有关儿童问题的特别会议。在近日召开的第二次预备会议上,产生了最新结果的草案文件。在这次特别会议上,研究人员回顾了在过去的11年间取得的成绩,并承担创造“一个适合于儿童的世界”义务。与会代表决心采取行动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品质教育,并防止药物滥用恶习和暴力行为影响下一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 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 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 .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外向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现况,为开展行为问题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城区2392名7-12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9.3%,男孩行为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孩(P<0.05).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且与其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应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多地受到父母和老师的重视。一般报告已累及学龄前儿童的5%~ 10 %。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 ,了解其发病率 ,从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提高人群健康计划和预防治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因其有效好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该问卷已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国家的儿童行为问题研究。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鞍钢 5所全民幼儿园10 0 0名 4~ 6岁发育正常的学龄前儿童 ,其中有效问卷 70 0名 ,男 354人 ,女 346人。1 2 研究程序 根据Rutter问卷程序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应对方式对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Achenbach学前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和情境故事评价的方法对204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量.结果 3~5岁学前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问题是注意问题,其次是攻击行为和焦虑/压抑,外显行为问题[3岁,(0.63±0.23)分;4岁,(0.51±0.16)分;5岁,(0.50±0.26)分]多于内隐行为问题[3岁,(0.41±0.21)分;4岁,(0.29±0.15)分;5岁,(0.28±0.17)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逐渐减少.问题趋向应对对学前儿童的内隐、外显行为问题和行为问题总得分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部分学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问题趋向应对可以减少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997年及2009年儿童的行为问题,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发展与变化。方法对我院心理门诊1997年104例和2009年139例6~11岁智力正常、因行为问题就诊的患儿,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患儿与1997年患儿比较,其行为问题在总分及内向性和外向性行为分值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童12年前后焦虑(9.76±4.63vs.6.76±1.96)、强迫(9.33±1.37vs.10.25±3.24)、攻击(25.99±5.76vs.21.42±1.98)和违纪(11.12±2.63vs.10.75±4.70)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童12年前后抑郁(10.60±1.52vs.8.71±0.90)、多动(12.50±2.12vs.9.60±2.82)、体诉(12.50±2.12vs.8.00±4.24)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呈增加趋势,男童表现在焦虑、强迫、攻击和违纪行为,女童表现在抑郁和体诉行为。应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收集学龄前儿童(0~6周岁)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探讨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保健科门诊查体的1258例0~6周岁儿童看护人进行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获得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一般资料和各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调查发现儿童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比例约为66.1%(832/1258),存在消瘦问题儿童的比例约为14.1%(177/1258),另外还有约19.8%(249/1258)的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0~6周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出现最多的三位分别是吃饭注意力不集中(62.5%)、看护人过度关心(59.1%)、吃饭地点不固定(45.4%).不同月龄组儿童出现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吃饭地点不固定等饮食习惯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均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看护人过度关心、吃饭地点不固定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在本市儿童中发生较普遍,且容易导致儿童消瘦、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会对学龄前儿童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关善终护理的定义有许多 ,但有一种提法我最推崇 ,那就是善终既是一个概念又是一种服务。儿童善终国际组织于 1989年建立了他们的定义 ,并包括以上两个方面。这个定义的部分内容如下 :包括儿童和家人对服务和治疗做出决定的过程……强调身体、发育、心理社会和精神需要以及儿童和他们的家人在因人而异的个人特殊护理计划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儿童善终护理由多学科协助小组来提供协调的家庭护理 ,门诊部和住院部的护理 ,具体由一名合格内科医生和一个住册护士进行协调……每天 2 4小时服务在任何情形下均能提供 (Martins…  相似文献   

13.
汪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88-5189
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80例因饮食行为问题就诊的儿童,按照干预方法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指导,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方法 进行指导,比较2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家长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和儿童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饮食行为问题改善情况和家长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的干预方法 指导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地提升儿童家属满意度,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及家长不良喂养行为,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贝贝  孙宏伟 《中外医疗》2013,(30):193-194
以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为主题,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加强心理学的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化和拓展心理学干预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整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有的放矢制定预防和矫治措施,我们于1998年6月在对本市某县城区148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的同时,对其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玩具的多少等相关因素又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儿童保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儿童保健意识,流动性儿童保健水平相对较低,不够重视儿童的行为、精神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关注,增强对基层地区儿童保健的投资建设力度,将儿童保健服务作为目标,进行多方位、高质量的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15年国内关于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方法:对1993--2006年公开发表的67篇关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进行元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男生更易出现行为问题(P〈0.01);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通过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和正常对照儿童的5种行为问题.结论 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抽动障碍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童微量元素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发射光谱仅测定血液Zn、Fe、Ca、Cu、Mn、Pb的含量。采用父母填写的儿童行为量表测查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 行为问题儿童血铅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而血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说明高铅、低锌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儿童行为问题与营养关系,对包头市241名儿童进行了营养水平和儿童行为研究,儿童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B1、B2、C及锌、钙、铜摄入量不足,与儿童体内营养素水平相符;广泛性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6.15%,儿童行为问题与锌、铁、维生素B2、B1、C及铜呈负相关关系,与钙、铬呈正相关关系,并经F检验有显著性, 分裂 样表现与8种营养素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