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凯  黄媛媛 《化学教育》2020,41(5):104-110
近年来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科学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CiteSpace V,VOSviewer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的167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共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等角度,客观地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的热点主题,发现社会性科学议题与科学论证、科学素养、科学风险及决策等相关主题的研究联系密切,社会性科学议题文献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和学校3个层面的研究思路。在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基础上,从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目标聚焦、教学策略应用和教学评价缺位等3个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峰  刘金翠 《化学教育》2013,34(12):18-21
开发基于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的教材“二次开发”模型,从学科价值、现实意义、要素与结构、情境化组织四个角度详细说明教学内容分析的具体思路,从确定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细节三个方面阐述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并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为例展开说明。  相似文献   

3.
《大学化学》2021,36(3)
对部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轨并行,构建了以大学化学知识为主体,以提升大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科学文化素养、科学思维方法为主导的大学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通过与课程知识的有机结合,开展爱国主义、哲学辩证思想、认识发展观、科学素养、品格意志力、社会规则秩序和安全意识等七个育人思想,对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具体案例和实施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分析化学教学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制订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的必要性和制订的依据,指出了该建议的使用原则。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了化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理论相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当前我国分析化学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子合成工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体会,探讨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过程实施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同时,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原理-工艺-应用-设备的逻辑关系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更新。另外,在采用翻转课堂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见解,并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拔尖人才,打造一流的高分子通识课程,本文分析了传统高分子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并在《高分子与人类生活》教学实践过程中重构适合跨专业学生的课程框架,搭建现实场景导入的知识模块,探索现实场景导入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方法,推进以现实场景为基础的全过程考核,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改革思路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的通识课程和公共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永军  齐燕 《化学教育》2018,39(21):18-22
针对中学与大学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上的衔接性和相互渗透性,调查统计了2015-2017年中6个专业共10个班的296名学生的教学反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2个方面对当前中学和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及时澄清科学概念,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基于OBE理论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思路、实施方案和课程目标,重点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等4方面的课程思政素材在课程导入和参与式学习中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案例。多年的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凝聚为统一发展的整体,促使学生讨论、反思和体验,推动学生理解认同课程的价值目标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自觉和实践行动,达成最大学习成果,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9.
形成良好的科学本质认识是现代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自科学传入近代中国以来,受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本土化的科学本质认识,这使得在化学教育中提倡的科学本质不能一味追求与西方的同一。我国近代的本土科学本质的认识分为器物本质认识、方法本质认识和文化本质认识等3个阶段,它进一步使化学教育的教学目标由掌握技术转变为注重思想,教学内容从学习具体知识转变为超越知识本体,教学方法从单一讲授发展为多样教学,学科地位由传统教育的附庸品转变为必要的学科教育。近代本土科学本质认识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有引导作用,此外其物质价值与救国思想突出的特点,也进一步指出平衡物质精神价值、优化本土科学本质认识的重要性。西方化学教育中的科学理念对我国化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要注意化学教育在我国开展过程中,其自身发展路径、时代背景等差异,这不但是为进一步让化学教育的发展契合社会需求,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悦  陈凯  邵阳 《化学教育》2017,38(11):72-77
科学摄影是用摄影技术来记录科学现象或表现科学事实的一种手段,作品兼具艺术价值和科学传播意义。国外已成功举办多个科学主题摄影比赛,比赛作品在强化科学认知、推进非正式科学学习、诠释科学与艺术关系、拓展中小学生科学学习工具等方面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国内科学教育者可结合教学实际从中获取启示、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东 《大学化学》2013,28(1):27-29
从科学趣事的介绍、寓教于乐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3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在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结构化学的教学不再枯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应用型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目前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在传统无机化学课程理论的教学中,探讨了引入科学史、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以及生产实践应用案例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鹏飞  陈敏  陈凯 《化学教育》2018,39(23):37-42
以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概念教学为例,阐述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围绕离子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等知识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联系,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开设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微观分析过程,将离子反应概念的学习与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水溶液中反应的认识思路进行整合,力求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对“离子反应”概念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许秀芳 《大学化学》2017,32(2):23-28
将"讲一练二考三"的新型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化学的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计算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本人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练习方式和考试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采用"讲一练二考三"模式建设面向实际应用的计算化学课程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探讨了计算化学课程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基础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仍然认为基础化学仅仅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没有真正建立起基础化学课程与医学各专业课程的联系,因此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本文提出了“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介绍“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划分为溶液、胶体、热力学及动力学、电化学、物质结构与作用力、配位化合物和紫外光谱分析等七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依据知识点提出若干个实用的“主题”,并且结合不同的“主题”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TBL (Team-based learning)或CBL(Case-based learning)。设计教学调查问卷跟踪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从理解、应用、延展和联系四个教学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并且为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自我进一步学习的思路和方向。“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加深了基础化学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融合,使基础化学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更好地...  相似文献   

16.
以“金属材料”中的“常见金属材料”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2个方面探讨了材料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从铝合金、铜合金、钢铁等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生产、应用等方面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资源保护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物理化学教学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制订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的必要性和制订的依据,阐述了该建议的使用原则。基于产出导向的理念,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了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理论相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当前我国物理化学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面向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程,经过几代教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学内容层次丰富的创新性化学实验课程,有效帮助学生整合实验理论和方法,锻炼和提升化学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深度分析和解决化学相关科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研习惯的形成和科研素养的提升。对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总结,并对课程未来的建设思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2,43(13):6-12
将大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化学课程内容,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大变化之一。对大概念内涵从抽象知识到上位概念再到学科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主题大概念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更具有独特价值;基于学科理解理论阐释了大概念的idea功能,认为大概念是对解决学科本原性问题的一系列idea的概括;从大概念素养发展功能的定位,基于大概念idea功能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以及探究式、建构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等3个方面,探讨了大概念教学的重要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洪羽 《化学教育》2015,36(12):19-22
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发展、特点、模式和国内外教学实验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师生角色、评价方式和技术平台方面探讨了翻转课堂下化学教学论教学改革的思路;以"说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分析了翻转课堂下化学教学论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