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跃红  刘帆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36-1738
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合理配置区域医疗资源,创新双向转诊模式,实现对社区居民个人、家庭全方位、生命全周期、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方法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综合医院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的双向转诊模式.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了综合医院及社区信息交换平台、管理及业务组织网络,制定了双向转诊的流程和标准及急诊转诊的绿色通道、收费标准、监督及制约机制,实现了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共享.上转有效率为95.6%,下转有效率为100.0%.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了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双向转诊的机制,为开展及完善医疗改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杜光会  赵光斌  林敏  王轶 《四川医学》2012,(11):2053-2055
目的探索建立三甲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新路径,提高双向转诊的有效性、及时性,提高社区转诊患者的满意度和转诊跟踪知晓度。方法以三甲综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市区9家设有住院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对象,以转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建立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创新路径的实施应用,并对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新路径的开发和应用为双向转诊的实施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双向转诊的统计及转诊患者数据的采编、上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结论双向转诊服务新路径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提供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双向转诊的现状,分析患者在双向转诊中的需求,为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某社区年龄≥18岁的居民2 183名,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1)居民患病后有53.09%表示会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上转患者中由于社区医生的水平有限所致的上转率为48.05%,转诊形式为口头转诊,社区上转的患者中仅有5.20%持单转回社区.(3)有4.35%的居民由二、三级医院下转至社区,全部为口头转诊.(4)82.09%的居民表示愿意在疾病的稳定期或康复期下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1.91%的居民不愿意下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原因是费用不能报销;居民期待自由式转诊率为65.69%.讨论 (1)亟待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2)目前不论上转还是下转都以口头转诊为主,持单转诊尚需政策支持.(3)实行"多对多"的转诊,建立全市双向转诊平台.  相似文献   

4.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建辉  张明  沈蔷  王培花 《西部医学》2010,22(6):1170-1173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四方满意、渠道畅通、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方法以东城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域内4家综合或专科医院作为参与单位,通过寻求医保等相关政策支持、强化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明确医院权利义务、规避转诊双方利益竞争、搭建信息平台支撑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新模式。结果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管理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和标准,畅通了信息共享和转诊通道。上转有效率为97.2%,下转有效率为100.0%,双向转诊率为72.8%。结论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渠道畅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门专门召集全科医学科、门诊办公室、急诊科、信息中心、住院部等相关科室召开双向转诊会议,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了双向转诊原则和双向转诊上转、下转指证;确定了上转下转转诊单内容;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结果 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得上下各级医院全科医生密切合作,形成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代替既往以医疗行政部门为主导地位的双向转诊模式,使全科医生融入患者临床诊治全过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转诊而来的患者共计168例,男66例,女102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6岁。经过门诊或住院检查评估与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或转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转诊至原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继续进一步治疗管理。结论 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服务模式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城市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初级卫生保健的就诊人群是普通人群中有选择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效的卫生服务系统应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为了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综合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机制及模式,同时也了解社区居民对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服务模式的需求,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0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247-2249
目的了解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现状,探讨双向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查阅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的转诊记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上转患者共247人次,小于门诊总量的0.05%,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占24.29%、18.62%、12.96%、10.12%。下转患者712人次,均为产后访视,占100.00%。结论目前双向转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政策和切实有效的转诊流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初级卫生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社区团队服务中脑卒中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以社区脑卒中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卫生局指定的对口支援医院--天坛医院之间实施脑卒中双向转诊模式.结果 社区脑卒中有效管理率达到92.7%,失访率下降了20.6%;社区居民卒中知识知晓率达到88.5%.结论 通过社区团队服务中脑卒中双向转诊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力的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质量和慢性病管理水平,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城市医院双向转诊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王隽 《医学与社会》2008,21(2):38-40,59
双向转诊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性、连续性的具体体现,它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小病去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是对双向转诊制度的简洁表述。如何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防病治病上实行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 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 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 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 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 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 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M Henderson  R L Berg  J Stokes  R L Kane 《JAMA》1973,226(3):353-354
  相似文献   

12.
雷英  葛彩英  高荣寰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1035-1036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实"片儿医"服务内涵,以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科研、教学带动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开展健康教育、对口支援,推行收支两条线改革,使社区卫生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护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我国当前的社区护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群众对社区护理持不信任的态度.通过提高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和职业水平,可有效提高社区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中国全科医学》2009,(3):75-75
学生:您可以给我讲一下社区保缝的一般概念吗?老师:社区保健工作是对全人口进行的保健工作。这项工作是不断发展周而复始的。从一个婴儿出生至一个生命的终止。社区保缝工作涉及到增进健康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完善社区诊断内容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鲍勇 《实用全科医学》2006,4(3):249-250
目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方法提出社区诊断的概念。结果阐述了社区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描述了正确社区诊断的内容,并对社区诊断档案的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本文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前社区护理的教学内容在社区综合科护士中的应用情况,为调整教学以适应社区护理需求,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制调查表对厦门市岛内岛外社区综合科护士19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护理及残障康复护理的总体实施情况岛内明显高于岛外。在具体项目中,急诊性家庭访视、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对出院后病情趋于稳定但还需要继续治疗或康复病人的居家护理以及帮助残障患者自我护理和回归社会的执行情况,岛内优于岛外;但在评估性家庭访视、临终患者的护理的实施环节,岛外优于岛内,其余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教学内容在综合科护士的具体工作中实施程度不一;需加强社区综合科护士的专业培养,增强社区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地区差异性调整教学以适应当地的社区护理需求;加强在校护生的社区护理的理念教育,就业定位,开设社区护理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