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氧氟沙星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小梅 《化学世界》2008,49(6):333-336
测定了在氮气气氛中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X)的热稳定性。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药物氧氟沙星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了动力学参数E、n、A,并结合量子有机化学计算的键长、原子静电荷参数研究了热分解机理,推断了热分解机理及药品贮存期。用热分析研究固体药物的热分解过程方法简便,结果可行。  相似文献   

2.
王学杰  游金宗 《化学试剂》2011,33(6):503-507
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加巴喷丁(GBP)在氮气氛和空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测定GBP、热分解过程中不同阶段残余物和气化物的红外光谱,探讨GBP的热分解机理.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计算GBP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采用Dakin方程推算GBP在各种温度下的预期寿命.结果表明,GBP的热分解过...  相似文献   

3.
杜晓刚  吕秋玲  徐丽亚  顾浩 《农药》2006,45(4):248-250
用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3个国产优质代森锰锌的热分解反应,测定了该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基础数据。在所采用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条件下确定:用热重法(TG)测定代森锰锌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a)的精确度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高;用TG法测定产品Ⅱ的Ea(166±8kJ/mol)高于产品Ⅰ(146±8kJ/mol)和产品Ⅲ(148±5kJ/mol);这种测定热分解反应活化能的方法可望普遍用于研究提高代森锰锌热稳定性的生产工艺、添加剂筛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DSC TG(差示扫描量热法与热重法)联用技术,在不同的升温速率((10℃/min,20℃/min,40℃/min),下用热分析仪研究了爆炸焊接炸药的热分解动力学规律,求出了混合前后体系的活化能E(kJ/mol),指前因子A(s-1)和动力学机理函数F(a),也给出了各体系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的热分解速率常数k(s-1)以及热分解起始温度T(K)等。这样我们便得出了该种炸药的热安全性与否。使其能够在工业领域得到合理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4-[3,5-双(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为原料,经聚酰胺酸热酰亚胺化制备含氰基的聚酰亚胺(CN-BP-PI)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对CN-BP-PI薄膜进行了分析。采用动态热重法研究了CN-BP-PI的分解动力学,用积分法结合常见固相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函数来判断热分解的动力学函数。由Ozawa,KAS,Kissinger,Achar,Coats-Redfern,MacCallum-Tanner,van Krevelen方程求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转化率为0.2~0.8时所得CN-BP-PI在氮气中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19.68~215.61 kJ/mol,平均活化能为136.35 kJ/mol,指前因子平均值为8.52×107 s-1。  相似文献   

6.
用热重法研究了漆酚钛锆高聚物热分解反应活化能 ,结果表明用Ozawa -(I)法和Reich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 2 63.1KJ mol和 2 58.0KJ mol。  相似文献   

7.
合成复盐硫酸镍铵,利用化学分析及热分析,确定了硫酸镍铵所含结晶水数目,根据热重分析法(TG),差示扫描法(DSC),微商热重法(DTG),研究了硫酸镍铵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所含结晶水的数目是10个,其失水过程是分4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用热重法研究了纳米TiO2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H)/TiO2复合材料热分解动力学,采用Freeman-Carroll法和最大速率法处理并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反应级数n、频率因子;并考察了其250℃和400℃热失重。结果表明: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二氯乙二肟、二甲基甲酰胺、叠氮化钠、盐酸羟胺和硝酸锆等为原料,采用络合沉淀法合成了高能钝感的Zr(BHT)_2燃烧催化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Zr(BHT)_2的热分解性能;分别利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其表观活化能(EO和EK)和指前因子(Ak),得到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热分解机理函数、热爆炸温度和热力学性质;测试了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结果表明,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得到Zr(BHT)_2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0.51和152.15kJ/mol,热分解过程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自加速分解温度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为497.63和530.71K;热分解自由能(ΔG~≠)为122.04kJ/mol,活化焓(ΔH~≠)为147.88kJ/mol,活化熵(ΔS~≠)为50.27J/mol。感度测试结果表明,Zr(BHT)_2燃烧催化剂对撞击和摩擦均钝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热重法 ( 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 DSC)并结合 IR详细研究了海藻酸钠的热分解过程。研究表明 ,海藻酸钠的热分解共分四步 :60~ 170°C之间海藻酸钠脱去内部结合水 ;2 2 0~ 2 80°C之间海藻酸钠裂解为中间产物 ;3 0 0~ 3 70°C之间中间产物进一步裂解并部分碳化 ;5 60°C左右最终氧化生成 Na2 O。并用三步判别法对人们较感兴趣的第二步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聚乙烯(PE)切片内部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不同DCP含量样品的反应放出热焓与DCP含量的关系曲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应用Arrhenius方程描述了DCP在PE切片内部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DCP的热分解反应可以按一级反应动力学进行,从而求得热降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Al/Cr2O3纳米铝热剂对硝化棉(NC)热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DTG-FTIR)研究了单组分NC和Al/Cr2O3/NC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运用Kissinger法、Starink法、Kissinger-迭代法和Ozawa-迭代法计算得到NC及Al/Cr2O3/NC的表观活化能。通过FWO法、KAS法和Friedman法得到NC和Al/Cr2O3/NC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并引入修正后的?esták-Berggren经验方程对相应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重建。结果表明,Al/Cr2O3纳米铝热剂可使NC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33.7kJ/mol,热点火温度降低3.5℃,热爆炸临界温度降低3.0℃。Al/Cr2O3/NC的热分解反应过程遵循n级动力学方程f(...  相似文献   

13.
甄宝勤 《化工时刊》2005,19(7):15-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热重分析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研究了力醇罗抗菌药的热分解动力学过程,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一活化能(E),分析了其热分解机理,并剖析了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DCPD/苯乙烯共聚树脂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重(TG)分析法考察了双环戊二烯(DCPD)/苯乙烯(St)共聚树脂在N2中的热分解过程,并根据Friedman法(多加热速率法)和Kissinger法(代替高解析法)计算出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DCPD/St共聚树脂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DCPD/St共聚树脂的热分解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失重率≤20%)、中期(失重率为30%~80%)和后期(失重率≥90%)3个阶段,前期和中期反应可以认为是1级反应,中期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150.43 kJ/mol;热分解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提高,热分解反应活化能随着失重率的增加而增大;当温度低于200℃时,DCPD/St共聚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燃速推进剂改铵铜(GATo)的热安全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重(TG)法分析了GATo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计算了其热分解活化能(E_a)、指前因子(A)、分解温度(t_(e0))、热爆炸临界温度(t_0)及热力学参数,并测试了压伸成型管状GATo及含溶剂GATo推进剂药浆的5s延滞期爆发点及热爆发反应参数。结果表明,采用Kissinger法计算得到GATo推进剂的热分解活化能为139.1kJ/mol,指前因子为7.5×10~(15)s~(-1),分解温度为172.0℃;根据Hu-Zhao-Gao法计算得到GATo推进剂的热爆炸临界温度为182.8℃,低于RDX-CMDB推进剂GHT及GHQ;在升温速率为10℃/min时,GATo推进剂分解峰值温度的活化自由能(ΔG~≠)为113.8kJ/mol,活化焓(ΔH~≠)为135.3kJ/mol,活化熵(ΔS~≠)为29.7J/(K·mol)~(-1);压伸成型管状GATo与含溶剂GATo药浆的5s延滞期爆发点分别为231和234℃,热爆发分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12和132kJ/mol,表明溶剂对其热爆发分解反应活化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失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氧化铕(Eu2O3)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热氧分解行为的影响及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添加Eu2O3后,LDPE在空气气氛下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Eu2O3/LDPE复合材料的热氧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Eu2O3的加入使得LDPE热氧分解表观活化能增大;添加Eu2O3并不会影响LDPE的氧化诱导期,说明Eu2O3对LDPE的热氧稳定机理与抗氧剂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重法研究煤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跃年 《煤化工》1995,(3):62-65
采用热重法对煤热分解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探讨了影响煤热分解的因素。由热分析结果确定了煤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其参数,并对热分解反应速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DFTNAN及其与晶体硼混合后的热分解行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DFTNAN、B和DFTNAN/B进行测试,分析了DFTNAN含量对B热分解的影响,并通过DSC法和真空安定性试验综合考察了二者的化学相容性。结果表明,在密闭环境下,DFTNAN在289.7℃发生热分解反应并出现明显的分解峰,而在敞开环境中没有分解峰存在;DFTNAN与B混合会导致DFTNAN的熔融峰温提前2℃,而硼粉分解峰温却发生滞后;当DFTNAN/B质量比为9∶1时,硼粉放热峰消失,说明其与DFTNAN反应完全;由DSC法计算得到DFTNAN与硼粉的相容性等级为2级,而在真空安定性试验中测得反应净增放气量为2.04mL,均表明二者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直接进行混合熔铸。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DTG)和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RDX/POLY(BAMO-AMMO)基发射药在常压下的热分解与燃烧性能。结果表明,POLY(BAMO-AMMO)热分解反应过程可分为具有不同热效应的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热效应突出的叠氮基团分解;第二阶段为热效应微弱的残余碳分子骨架热分解。RDX/POLY(BAMO-AMMO)基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表现为明显的RDX热分解属性,具有吸热和放热两个主要过程。RDX/POLY(BAMO-AMMO)基发射药的燃速压力指数大于1,且随RDX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燃速由RDX决定,并随其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热分析法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热稳定性和贮存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法和微分热重法研究药物头孢菌素类在空气流中的热稳定性和贮存期.采用Coats-Redfern法获取动力学参数,根据热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头孢菌素类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通过活化能的比较,判断头孢菌类药物的热稳定性和预测其贮存期.结果表明,用热分析方法可以快速、科学、经济地预测药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