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表现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知识缺乏;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过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现状与危险因素, 掌握自我防护措施,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防止传染病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方法 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传染疾病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乙肝患者占总人数的11.3%,其中大三阳患者占21%,小三阳患者占66%;丙肝患者1例.结论 要加强口腔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口腔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孙花  邹灵芳  张秋红 《微创医学》2005,24(4):596-598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院的特殊环境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客观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在自我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抽取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情况调查。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经及时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感染,及时有效的评估和有效的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某省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85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医疗活动中,85.61%的医护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49.47%的医护人员遭受过锐器伤;41.05%的医护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提高其自身防护意识.方法 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麻醉废气、化学消毒液、放射线等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士职业具有较大危险性.结论 做好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做到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职业伤害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陈雪琳 《当代医学》2013,(3):158-159
目的分析探讨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策略。方法采用自制的艾滋病检测自我防护测量问卷对泸溪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医护人员共85人进行普查,分析调查对象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调查对象中HIV暴露者为49人共185次,经针刺或切割伤口暴露是最常见的暴露途径。调查对象对HIV职业暴露的知识中主要为标准预防及暴露后处理方法等方面知晓率较低。防护意识与防护态度与暴露存在关联关系,防护意识与防护态度越好者暴露率低(P<0.05)。结论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暴露率高且自我防护存在不足,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学习自我防护策略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医护人员,身边有许多的危险因素,威胁着她们的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的健康,使其受到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她们的工作和学习。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迫切关注的问题。强化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加强,对我院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的解决方案。经过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依旧有较多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其中护士的暴露率最高,主要的暴露方式为护理操作中的针刺伤、割伤、羊水污染等以及医护人员损伤后的皮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并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自我防护意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能力认知度,为有效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64名医护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结果自我防护意识强的占43.8%,自我防护意识差的占5.3%。结论医务人员有一定的防护意识,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较严格,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院的特殊环境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客观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在自我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遭受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但是大部分护士没有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因此护士如何预防职业危害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的自我职业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表现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知识缺乏;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可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建立、健全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改善医疗环境,改革并使用安全医疗器具,使用防护屏障。规范污染锐器的处理,普遍接种乙肝疫苗,意外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做好心理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13.
朱崇应 《当代医学》2010,16(9):28-29
目的了解产房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参加工作6a以内的28名产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从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心理等方面阐述产房医护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对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在操作中防护用具使用率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结论产房的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暴露带来的危害,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保障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染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 分析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的;生物性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护士自身的原因及不可预知性等方面.结果 职业暴露常发生在治疗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大多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医院防护措施简陋、医护人员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及护理工作的琐碎繁忙有关.结论 医院、科室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正确认识职业暴露,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和自身防范意识,了解护士自我防护状况,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提高护士心理的承受能力和专科专业技术水平.医院还应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护人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尽量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传染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因长期与结核病人打交道,属于结核病高危人群.笔者对我院医护人员的肺结核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工作1年以上60名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谈话及问卷调查,了解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肺结核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防护对策.结果: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结核病区及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管理、建筑卫生学硬件等均是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肺结核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规范呼吸道传染病区及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管理,保证建筑卫生学硬件达标,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体质等.通过医护人员及院方的共同努力将肺结核职业暴露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丁宝珍  张莉 《包头医学》2012,36(4):244-245
目的:调查护士对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及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近3年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出现的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意识。结果:医护人员在被针刺伤、锐器损伤后,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的为100%;但对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认识不足为11.6%;自我防护意识不佳的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几率增高;近70%的医护人员担忧自己因职业危害而感染乙肝、丙肝,20~30%的医护人员惧怕感染艾滋病。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做好预防接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肛肠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 对肛肠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或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及实施对策.结论 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对保障肛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风险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途经.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途径和因素的分析,采取积极,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使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到标准预防.结论:杜绝和减少了医护人员HIV职业感染的发生,提高和确保其职业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艾滋病(AIDS)、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此类传染病的治疗与预防意识也逐渐增强,到医院诊治的病人也不断增多,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皮肤性病科护士对自身的职业危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防护.  相似文献   

20.
朱赟 《求医问药》2014,(19):17-18
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门诊工作的52名医护人员的个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规定的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并使用该调查问卷对这52名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这52名医护人员中,有35名医护人员认为经常接触锐器是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有17名医护人员认为经常接触各种血液和体液是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这52名医护人员都认为,缺乏防护意识是导致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结论 :经常接触锐器和各种血液及体液是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口腔门诊的医护人员只有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定期接种疫苗,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生职业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