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暴与闪电同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闪电表现为放电时伴随的电光;雷暴则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对于雷暴及闪电的记录方法,从国家气象局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到自治区气象局制定的《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问题综合汇编》,都作了明确的技术规定。但在台站检查地面测报工作、抽查原始记录时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台站在记录雷暴和闪电时,出现两种错误的记法。第一种错误记法:雷暴停止之后,仍然存在的闪电天气现象没有照实记录;第二种错误记法:雷暴期间伴随的闪…  相似文献   

2.
姜庆芝 《内蒙古气象》1995,(2):34-34,36
浅谈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姜庆芝(兴安盟气象处)雷暴和闪电都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出现时有时闪电兼雷暴,有时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方法《规范》中己有明确规定,但从报表审核发现,在雷电多发季节,疑误记录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雷暴现象是积雨云的产物。积雨云的形成、发展及其运动,对于雷暴的移动路径起着主导的影响。通过统计与分析聊城1957—1972年雷暴资料发现、它的规律是自测站西、北半面向东、南半面移动。其中,以西北向东南,西南向东北移动为常见,占总次数的50.8%(见下统计表)。  相似文献   

4.
读了《陕西气象》第六期周奇同志谈“雷暴观测记录问题”一文后,很受启发。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认真进行深入讨论。为此,也谈点粗浅看法:文中在阐述系统雷电的概念时写到:“……有系统的雷电,即在当时情况下,雷声闪电频数较大,雷与雷时间间隔较短,雷声较响,随着发展较盛的 Cb 云移的方向而行的雷  相似文献   

5.
新规范明确规定,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不要零乱记载。这样规定是多年观测实践的总结。旧规定由于过细过多,因而造成不能正确记录雷暴。给综合也带来困难,如某站1978年7月10日气簿-1记录为:  相似文献   

6.
雷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在黔南州春夏季出现较为频繁,该文就雷暴的观测及其记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谢朝河 《气象》1989,15(2):56-56
要准确地判定雷暴的方位,首先得准确的判别出积雨云所在的方位及移动方向。如果在晴天,眼看着积云有系统的发展成积雨云随之闻雷,记录雷暴的方位及移向的确定并不难。但事情往往不是每次都那么简单,现就雷暴的移向谈点个人的认识。 雷暴生成后,一方面是大范围水平运动的环境气流使云体不断平移,另一方面是积雨云单体不断此生彼消的传播,同时还要受到下垫面自然地形条体的影响。因此,雷暴的移动路径变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游焕 《气象》1991,17(3):47-47
拍发每小时一次的航空报台站,《GD-21Ⅱ》电码规定:“从50分钟开始观测,正点前发出。”而天气现象雷暴的记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因航空报观测与编发报时间为10分钟,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17与29的区别,过去有特殊规定,随着一九八二年一年一日执行《GD-01  相似文献   

9.
有关雷暴记录,编报的技巧与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业务检查中反映出来的与雷暴有关的几个突出技术问题,解析了过去天气电码的编报方法,对雷暴系统、路径的判别和记录提供了参考依据,指出了编报方位与记录方位的差异,并对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浅谈雷暴的观测及记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暴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或云地之间。强雷暴的发生常伴有大风、降雨或冰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有时还直接雷击成灾。因而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工业、农业、林业及航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子祥  朱丰毅 《气象》1981,7(7):9-11
次声是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可闻的声波。由于次声频率低,传播过程中衰减慢、传得远,国内外已有人研究利用雷暴、台风、龙卷、对流暴等天气系统所发出的次声信号作为探测和预报手段。 关于雷暴的次声,早在60多年前国外就有人作过研究。其后,不少人对于雷暴的次声信号频谱作过探讨。Schmidt(1914年),(195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工作实践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地面气象操作电码手册》规定,对雷暴的观测以及记录方法作一些分析,以便更准确的观测和记录雷暴。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8年以及1991~1997年130°E副高脊线逐日资料分析和反查证实:天文潮汐力场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可以而且只有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才可以对大气环流演变起重要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演变而言,天文潮汐力场引起副高北跃和南撤初始日与朔望月奇异点同步的条件可能就是长江流域多雨期或者与副高北部边缘长时期降雨带有关的某种环流条件。最后,利用湿位涡在一定条件下不守恒理论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动力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雷暴的观测和记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按规定认真观测、正确记录好这一天气现象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规范》中对雷暴观测、记录的要求:“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住cb云的形成和发展,以此来判别其雷暴的系统,正确记录闻雷的时间和方向。大家知道cb云是雷暴形成的必要条件,观测时,密切注意cb云的形成和发展,就可准确地观测,记录雷暴的起止时间和方向。在判别雷暴的  相似文献   

15.
王鑫馨 《贵州气象》2009,(Z1):138-138
简要分析雨、阵雨、雷暴与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以及如何配合观测纪录进行微机编报。  相似文献   

16.
17.
18.
雷暴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所带的电荷产生一定电位差,发生放电和雷声的天气现象。雷暴常伴随冰雹、龙卷、大风和暴雨同时发生,常使通讯设施和高层建筑物遭到破坏,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危害。特别是雷电引入高电位时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为使人们对广东雷暴的情况有所了解。本文将全省气象台站自建站以来的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归纳如下:1广东省雷暴概况广东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又濒临海洋,水汽来源丰富,空气湿度大,湿暖多雨。在热力、动力或地形等产生一定强度对抗时,会出现雷暴,就全省而言,一年四季都…  相似文献   

19.
1981年7月27日晚上,在俄克拉何马州的诺曼市观测到一次极少见的闪电和天空辉光。笔者曾经在诺曼市国家强风暴研究室工作过,对风暴监视、观测和拍摄闪电有广泛的经验。这次闪电活动与不太强烈的夜间雷暴相联系,约从21时(美国中部时间,下同)左右开始。闪电频繁,常伴有云—地间闪电。本站总降水量33.5毫米。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CMAP降水资料及Hadley中心海温,进一步对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选用250 hPa两个固定关键区的气温,计算全年逐候的亚太纬向热力差指数,结果表明其与赵平等采用各季不同关键区的APO指数高度一致,但该指数(下称APTD指数)可用于确定热力场季节转变的时间点。发现用APTD指数确定的季节转变时间点能表征东亚大气环流冬季型向夏季型的转变,环流的转变特征为:低层大陆冷高压东移人海,低空偏北风转为偏南风;中层东亚大槽东移减弱,副热带高压单体在菲律宾附近出现,中心显著加强;高层南亚高压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西部,西风急流和东风急流发生北跳,高空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大气环流场的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紧密的可能机理是:在亚太热力场转变的背景下,低空南风的出现,首先改变经向风的垂直切变,触发垂直运动释放潜热,加快冬季加热型向夏季型转变,而夏季加热型又进一步推进环流的调整,促进低空南风高空北风的形成与加强,进而通过热力场和环流场的正反馈过程,最终建立起一个低空南风高空北风的季风经圈环流。最后指出该转变点的早晚与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