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学斌 《海洋渔业》1987,9(3):127-128
<正>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是我国潮间带主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一带浅海滩涂。文蛤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我国的文蛤养殖起始于70年代后期,养殖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  相似文献   

2.
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现象时,由于文蛤长时间的下潜无力,导致文蛤的消瘦,最后死亡,给养殖者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调查分析,初步摸索出虾池养殖文蛤漂蛤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对策,在养殖生产中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现介绍给养殖用户,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辉  王敏 《科学养鱼》2007,(10):27-27
文蛤(图见彩中插2),俗称沙蛤、花蛤、马蹄蛤等,笔者进行过文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现将本人在试验中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我们在放养前1个月左右,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整工作。首先铲除淤泥,然后进行翻耕、平整、曝晒,翻耕深度30~40厘米,并拣石去杂。放养前半个月用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虾池综合利用面积的增加,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现象。由于文蛤长时间的下潜无力,导致文蛤的消瘦,最后死亡,给养殖者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调查分析,初步摸索出虾池养殖文蛤漂蛤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对策,在养殖生产中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着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正>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科,俗称车螺、花蛤、黄蛤、海蛤,栖息在潮间带及浅海区沙泥底质,是沿海渔民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养殖的理想对象,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畅销国内外消费市场。文蛤滩涂养殖以投资少,见效快,生产稳定,技术简单,管理方便,利润高等特点,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广西本地苗种不能满足当前的苗种养殖需求,购买文蛤苗养殖已成为当地养殖业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蛤池塘养殖几种模式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是一种埋栖性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一般生活在河口附近沿岸内湾潮间带沙滩或浅海细沙底质以及泥沙滩中,广泛分布于我国4个海区,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也是我国及我市出口创汇主要水产品之一。因此文蛤池塘养殖发展前景良好。但因文蛤池塘养殖产业起步晚,种苗来源杂,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一、病害爆发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口创汇效益。为此,笔者从2001年开始对慈溪市文蛤池塘养殖有关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开展文蛤幼苗培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2004年10月,在慈溪市龙山海水养殖区文蛤养殖基地进行了文蛤池塘养殖几种模式对比试验,并通过生产试验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是一种埋栖型的双壳经济贝类。该贝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鲜美,是具有规模化养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品种。文蛤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在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把握仍处在经验阶段。笔者对文蛤亲贝进行各种促熟和催产研究,以期找出最适促熟和催产方法,为文蛤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1 养殖区的选择 首先对几个主要贝类养殖品种,即青蛤、文蛤、杂色蛤、毛蚶等三蛤一蚶的养殖区进行深入勘察,认真分析、科学确定,将养殖区分别选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风浪较小、无污染的滩涂上。青、文蛤养殖区选在干潮时间一般在2~4h的潮间区,杂色蛤、毛蚶养殖区选择不干露的滩涂。底质:青蛤养殖区选择含泥量在50%~80%的滩涂;文蛤选择含沙量在50%~80%的滩涂;杂色蛤选择含沙量在50%~70%的滩涂;毛蚶选择软质沙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1965年软体动物的产量为12,519吨,1982年增至53,630吨,其中人工养殖的占93%。养殖的面积约1.9万公顷,品种有13种以上,包括牡蛎,丽文蛤,菲律宾蛤仔,杂色鲍和淡水蚬,其中以牡蛎的产量为最高,占地11,500公顷,次为丽文蛤,菲律宾蛤仔,杂色鲍。丽文蛤,菲律宾蛤仔,杂色鲍和淡水蚬近几年来产量增长很快,  相似文献   

11.
文蛤疾病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Meretrixmeretrix)又称车螺、花蛤、黄蛤、海蛤等,是广泛生长在滩涂与浅海水域的双壳贝类,具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文蛤地理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长江口以北的江苏沿海岸以及山东的莱州湾、广西的山口、北海等地,产品大量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本文对目前文蛤疾病及防治措施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一、文蛤常见疾病1、红肉病(1)病原体:目前在在患红肉病文蛤中发现3种病毒样颗粒,主要存在于鳃、外套膜和消化盲囊的上  相似文献   

12.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2.07×10–4、1.70×10–4、1.10×10–4 mg/L和7.32×10–4、3.90×10–4、1.43×10–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44×10–5 mg/L和3.32×10–5 mg/L;溴氰菊酯对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52、0.30、0.27 mg/L和0.67、0.11、0.0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51×10–3 mg/L和9.50×10–4 mg/L。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的毒性明显大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溴氰菊酯平均浓度分别为0.86–0.05 mg/L和0.37– 0.03 mg/L的水体中暴露24–96 h时,其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系数分别为2.57–12.40和3.03–27.85,文蛤和菲律宾蛤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率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与暴露浓度成负相关。不同种类的海水养殖生物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及其积累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蛤,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贝壳近于心脏形,表面平滑。文蛤多分布在较平坦的砂质海滩中。幼贝多分布于高潮区下部,成贝分布于中潮区下部、至低潮线以下水深5-6米处。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最适水温在15-25℃,适应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地理分布较广。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 文蛤为高经济价值贝类,我县规模开发也只有近两年。1999年4月份引进北方文蛤7200公斤,规格为160颗/公斤,分别放入5口海水围塘(总面积为15.3公…  相似文献   

14.
文蛤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x)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文蛤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文蛤养殖以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技术管理方便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文蛤养殖业发展迅速。南到广西北海,北至辽宁各地,文蛤养殖已成为我国沿海渔区加速实现农村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支柱产业。1 文蛤的养殖现状我国沿海均有文蛤分布,其中辽宁省的辽河口附近、山东省的渤海湾、江苏省南部沿海…  相似文献   

15.
文蛤(Meretrix meretrix)系蛤中上品,其肉味鲜甜,营养丰富,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还远销国外市场。我司从1986年起先后在云霄、龙海及厦门市郊海沧附近的浅海滩涂建立文蛤养殖生产出口基地,现有养殖面积150亩,年产符合出口要求的文蛤300余吨,并积累了一套较为适用的养殖生产经验,现简略报告于下。一、养殖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选择风浪较小、底质较稳定、潮流畅通的河口附近的内湾海区。底质以含沙量为60—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22,(2):107-111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又称为短文蛤,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文蛤属(Meretrix),是一种重要的滩涂经济贝类.文蛤作为一种广温埋栖性贝类,在我国从辽宁到广西沿...  相似文献   

17.
正皱肋文蛤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贝类品种,在福建具有一定养殖规模。作者通过开展人工育苗试验,总结了皱肋文蛤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要点,讨论了皱肋文蛤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广大皱肋文蛤育苗业者提供参考。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俗称越南白蛤,又称琴文蛤或越南文蛤,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帘蛤属。皱肋文蛤体表具有灰黄色壳皮,生长线粗宽呈肋骨状,壳内面白色,后背缘紫褐色,外套窦浅,常栖息于潮间带10m~20m水深处的泥沙底中,适应性强,具有广盐、广温的特性,其适宜盐度范围为5~30,适宜生活温度范围为12℃~35℃。  相似文献   

18.
5种帘蛤科贝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彬明  李佩珍  应俊 《水利渔业》2006,26(3):14-15,2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浙江南部海区硬壳蛤、等边浅蛤、青蛤、菲律宾蛤仔和文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5个种群的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群内遗传距离;群内相似性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等边浅蛤(0.681),青蛤(0.656),文蛤(0.606),菲律宾蛤仔(0.537),硬壳蛤(0.526);UPG-MA分析显示等边浅蛤、菲律宾蛤仔聚为一组,青蛤、文蛤、硬壳蛤聚为一组,然后进行总的聚类。硬壳蛤作为浙江南部新引进的海水养殖外来物种,遗传多样性优势明显;平阳县南麂列岛的等边浅蛤则迫切需要进行资源保护并开展品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明坚 《中国水产》2013,(12):51-52
文蛤是一种我国沿海分布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为蛤中上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誉;是我国大宗出口的鲜活水产品之一。近年来,文蛤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其养殖生产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美洲帘蛤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又称硬壳蛤、北方帘蛤或小圆蛤,原产于美国东海岸,与我国的文蛤同属帘蛤科,属广温、广盐性底栖贝类,对环境耐性强,不仅能在砂底质而且能在泥底质中较好的生长,有较强的耐受低溶解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