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 )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关系 ,对 58例正常人及 1 4 0例NIDDM患者不同病期的脂质代谢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 ,NID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 5.1 3± 1 .1 6)mmol/L、( 2 .0 0± 0 .0 95)mmol/L、( 3 .1 8±0 .81 )mmol/L、( 0 .91± 0 .4 0 )mmol/L ,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分别为( 1 .1 7± 0 .4 1 )mmol/L、( 1 .1 6± 0 .2 9)mmol/L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随DR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或降低 ,DR的病变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吴正相关 (r=0 .3 52 ,P <0 .0 1 )。结果提示 ,脂质代谢紊乱可促使NIDDM患者DR的发生发展 ,因此DR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 ,还要控制血脂。  相似文献   

2.
孙立军 《首都医药》2007,14(10):43-4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80例病人(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2.6岁(33~84岁)辛伐他汀每晚10mg顿服。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由7.24±0.61、3.43±1.46、5.05±0.14mmol/L下降到5.90±1.02、2.94±1.96、3.86±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由0.84±0.16mmol/L上升到1.05±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32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多烯康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烯康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在降脂的同时还具备很好的降糖功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邢丽岩 《首都医药》1999,6(9):44-44
苯研究目的在于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谪脂血症的发病率与不同年龄 ,有无大血管病 病程长短的关系。对106例Ⅱ型糖发组观察其血脂检验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2血脂在不同组、有无大血管病变组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显著性。而按病程长短分组,高血脂发病率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自1991年8月~1998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80例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 39~88岁,平均(64.8± 9.7)岁。有糖尿病史者60例,病程3月~34年。入院后发现糖尿病20例。入院时空腹血糖 1.9~36.4mmol/L,平均(12.7± 6.04)mmol/L。所有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有脑血管病史16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80例患者分为 I组即单纯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者,Ⅱ组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并发脑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研究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进行老年糖尿病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多为无症状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胰岛素应用不当、口服药物不当、进食少、合并其它疾病等是导致老年低血糖的主要因素。76例患者在72 h内血糖均回复正常水平,病愈出院;4例患者因合并心梗或脑梗,未痊愈。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能够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 2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代谢特点 ,对 8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类进行了血脂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发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D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有时与其他疾病伴行时被发现.DM患者常常合并高脂血症,未治疗或未良好控制的高血糖、高血脂,尤其是高三酰甘油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AP),AP也可使原有的糖脂代谢紊乱加重.DM、AP、高TG三者因果关系复杂,Forston等[1]报道发生AP的高脂血症患者中72%有DM史.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因AP住院而新诊断为DM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DM合并AP、高TG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对二者合并的认识、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选取68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且于同期选取35例进行健康体检者和43例单纯糖尿病者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内径及内-中膜厚度分别与单纯糖尿病者相比P>0.05,而全血中切黏度相比P>0.05;单纯糖尿病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内径及内-中膜厚度分别与健康体检者相比P>0.05。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者合并时更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闭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栓形成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患者各种血栓形成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A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患者为B组,50例正常人为(对照)C组。测定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体外血栓开始形成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而血栓长度和重量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A、B两组体外血栓开始形成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均P〈0.01),血栓长度和重量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1)。B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患者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更易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路路通治疗糖尿病高脂及高粘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糖尿病合并高脂及高粘血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 ,路路通治疗组 2 2例给予路路通注射液 1 0g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5 0 0ml中静点 ,每日 1次 ,共 4周 ;对照组 2 0例降血糖等基本治疗与路路通组相同 ,另外只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5 0 0ml静点 ,每日 1次 ,共 4周。结果 路路通组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 80 % ,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 ,差异显著 ,P <0 0 5。对高粘血症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路路通对糖尿病高脂及高粘血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富晓 《天津医药》2002,30(3):140-142
目的:对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病人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脏的影响。方法:总结我院ICU病房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糖梗组),并以同期收治的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86例(对照组)作为对照,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糖梗组的发病年龄略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年随诊糖梗组再梗率为27.3%,也高于对照组的10.5%(P<0.01),糖梗组的临床表现多元胸痛,症状、体征多样化,并发症多,与对照组比较,并发泵衰竭者多且差异有显著性,但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糖梗组病死率为对照组的2.07倍。结论:糖尿病对老年心脏的影响主要是对血管的影响,导致心肌梗死发病较早,病死率高。其次,糖尿病死亡病人的血糖峰值明显高于存活者,提示血糖浓度高低也是影响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中应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在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Alb和Scysc;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e)和尿素氮(Bun).结果:糖尿病组患者mAlb、Scys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强骨胶囊,3次/日,1粒/次;治疗组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方剂组成:黄芪30g,黄精12g,淫羊藿12g,鹿角胶15g,沙苑子15g,制首乌15g,山药30g,葛根30g,丹参30g,制大黄10g,血竭10g等),加工为水丸,3次/日,6g/次,12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同时,虽然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但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方对提高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有效,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增大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4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微血管病变组23例,无微血管病变组26例。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测定,并以31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微血管病变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增大(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降低(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增大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来我院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体检资料各200例,统计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各项指标,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各项检测结果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HbA1c、FBG、TG、TC及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则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1c与TC,LDL-C,HDL-C的关系不明显。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血中HbA1c与FBG、T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TC,HDL-C、LDL-C关系不明显。HbA1c、血糖和血脂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糖尿病(DM)患者1211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3组。结果:(1)相关分析示UAER与年龄、病程、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F),血清尿酸(SUA)、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餐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24h尿尿酸(UUA)等多变量呈正相关。(2)回归分析示病程、24hUUA、TC、FIB、IR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N的危险因素有多种,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血胆固醇(TC)、FIB及24hUUA排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4项参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DI),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测定100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和DI,观察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MPV、PDW均高于对照组,DI低于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显著。MPV与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r=0.673,P<0.01),DI与FPG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监测MPV、PCT、PDW及DI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药学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恒忠 《中国药业》2011,20(1):52-5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应利用药学知识并结合药学服务实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和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与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CRP、血脂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26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RP、TG、TC、LDL-C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且CRP、TG、TC、LDL-C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CRP,脂质紊乱作为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