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白杨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白杨透翅蛾在北京地区为害杨树目前所有栽培树种,每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以幼虫在树干遂道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2.白杨透翅蛾主要营两性生殖,偶有孤雌生殖现象,雌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交配产卵,成虫借助雌虫腹部末端8-9节节间膜背面伸出的乳头状性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气味招引雄虫来交配,每只成虫一生只交配一次,未发现重复交配现象。3.用0.5%的Thio-TEPA丙酮溶液浸蛹,有50%左右的蛹不能羽化,羽化的雌虫不产卵,通过生殖系统的解剖发现,雄虫睾丸比正常的小,雌虫卵巢管发育不全,甚至有些半边卵巢完全不发育,卵巢管内卵细胞稀少,半数以上不能成熟,4.天敌:幼虫阶段有啄木鸟和寄生蜂,蛹期有镰刀菌属真菌,螨类和蚤蝇科寄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明纹侧柏松毛虫(柏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林间诱蛾试验测试雌雄蛾之间的引诱活性,以期为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通过室外笼内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诱蛾的方法,观察明纹侧柏松毛虫成虫羽化和生殖生物学节律。【结果】成虫羽化集中在晚上(19:00—2:00),日羽化高峰集中在21:00。2019年与2020年的羽化期不同。2019年养虫笼内的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底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29日左右),8月中旬羽化逐渐减少;2020年养虫笼内的蛹羽化日期晚于2019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8月11日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在羽化高峰期之前,雄蛾羽化数量多于雌蛾,高峰期后,雌蛾羽化数量较雄蛾多。2019、2020年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3.8%、88.5%。雌雄蛾的性别比例为1∶1.04(2019)和1∶1.01(2020)。未交配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4.05、5.84天,交配后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3.69、5.33天。雌蛾在羽化当日即观察到有求偶行为,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晚上,其中1日龄和2日...  相似文献   

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普遍发生在杨树适生地区,危害杨树幼苗及大树1—2年生枝条,特别是幼苗被害严重时可使全部死亡。目前对该虫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成虫羽化期连续喷药,但由于喷药次数太多,影响天敌的繁殖,还污染环境,为此,作者等从1982—1985年对华北地区的白杨透翅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摸清了它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发展规律,并以化学药剂与性信息素诱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通榆、前郭、扶余、白城等县市,先后发现啄木鸟啄食白杨透翅蛾幼虫,特别是冬春季节更为明显。有的地区发生普遍,啄食效果显著,除虫率高,这不仅控制了白杨透翅蛾的蔓延和猖獗为害,而且也为白杨透翅蛾的生物防治增添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为了进一步摸清啄木鸟啄食白杨透翅蛾的除虫效果,以便推动益鸟招引、啄木鸟防虫,治虫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从事林业生产活动中,对其啄木鸟啄食白杨透翅蛾的效果做了  相似文献   

5.
<正>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Rott是杨树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以幼虫在枝干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环绕蛀食,致使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易遭风折,对幼树危害甚大。由于其成虫羽化期长,我省6-7月都有初孵幼虫侵入枝干,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为控制其危害,探索杀虫效果好、药效时间长的药剂种类和剂型,我们在1982年应用乙基一六〇五等有机磷农药的微胶囊剂对白杨透翅蛾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杨透翅蛾属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是杨属植物的一大害虫。据资料介绍,该虫在全国近二十个省、区内均有分布。我区地域辽阔,各地白杨透翅蛾程度不同地都有为害,局部地方为害达到惊人程度。1985年临河市小召乡林场育苗地被害率高达53%。1986年春,我站从吉林省引进白杨透翅蛾性诱剂,在临河市十三个乡首次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明显效果。以巴盟林研所为例:放性诱剂四片,共诱捕白杨透翅蛾雄蛾70头,其中5月28日放设的一片就诱捕39头。根据我们的实践,认为性诱剂在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白杨透翅蛾是林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对林业生产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以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为入手点,从成虫、卵、幼虫等方面,分析了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白杨透翅蛾发生的规律,从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白杨透翅蛾防治策略,以期为白杨透翅蛾防治作业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白杨透翅蛾的生活史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透翅蛾为很多省、市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杨树蛀干害虫之一。文章对其生活史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总结出白杨透翅蛾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白杨透翅蛾别名杨小透翅蛾、杨暗透翅蛾、串皮虫,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等地。寄主主要为杨柳科、蔷薇科植物。  相似文献   

10.
管氏肿腿蜂防治白杨透翅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管氏肿腿蜂与白杨透翅蛾不同蜂虫比、不同放蜂时间、不同放蜂载体、不同放蜂间距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蜂虫比与防治效果成正相关,最佳放蜂时间为7月下旬,不同放蜂载体对其防治效果影响不大,逐株放蜂方式为最佳,防治效果达到71.42%,林间肿腿蜂平均定殖率约为7.7%,说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白杨透翅蛾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寡节小蜂[Elachertus sp]是白杨透翅蛾[paranthrone tabanlfarmis Rott]幼虫的一种外体寄生蜂,蜂幼虫群体聚集在寄主幼虫体表,以寄主为营养,供其生长和发育,致死白杨透翅蛾幼虫。一九七四年在调查白杨透翅蛾的同时,首次发现虫瘿内的白杨透翅蛾幼虫体上有蜂寄生。自然寄生率达10%,最高达到20%左右。我们为了弄清该蜂的生物学特性、放蜂效果以及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可能性,于一七五年一九七九年进行了调查、观察、室内培养和放蜂试验:  相似文献   

12.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c tabaniformis Rott.)是杨树枝干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找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调查1~5年生幼树一般被害株率达30~50%,造成成林木秃头断梢,林相不整,杨树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及四旁植树威胁极大,但目前对该虫的防治还有很大困难。为探索观察并做了性诱剂粗提和诱引效应初步试验。1982年应用江苏省激素研究所合成的白杨透翅娥性诱剂做了诱蛾效果测定。1983年进行了应用技术及大面积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杨透翅蛾是杨树的一大害虫,幼虫为害顶芽,形成秃梢;蛀入树干造成组织增生,长成瘤瘿,易被风折。尤其对苗木的为害,损失更大。并可随苗木传播到新区。所以,在调运杨苗时,常被列为重点检疫对象。推广使用“性诱剂防治白杨翅蛾新技术”可解除白杨透翅蛾的为害,减轻杨苗检疫工作量。 1.诱捕材料 白杨透翅蛾性诱剂,代号EZODDOH,纯度为98%-99.5%和84%-94.8%,  相似文献   

14.
白杨透翅蛾幼虫蛀入毛白杨苗茎后 ,使苗木成为废苗。由于幼虫的危害 ,往往给毛白杨育苗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常用的防治方法是 ,用药涂虫孔 ,但需涂几次 ,费时费力 ,直接找虫瘿往往有遗漏。在防治白杨透翅蛾中发现 ,幼虫蛀入毛白杨茎后 ,使苗木上部叶片由白绿色变成褐红绿色。而发现褐红绿色叶片很容易 ,随之就可容易找到白杨透翅蛾虫瘿 ,准确率可达百分之百。找到虫瘿后 ,进行防治。看叶色找白杨透翅蛾虫瘿@刘桂安$宁晋县林业局!052200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Sorokin)是一种虫生性真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瘤座孢科、绿僵菌属。该菌在榆林地区寄生白杨透翅蛾、杨大透翅蛾、大皱鳃金龟子等害虫,是一种有益真菌资源。该菌发现后,即进行了分离、纯化,在室内致病试验基础上,进行了苗圃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初步看出该菌具有生活力强、致病迅速等特点。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一、菌种的发现与纯化该菌于1977年在进行蛀干害虫调查中发现,致病死亡的4龄白杨透翅蛾幼虫2头,  相似文献   

16.
白杨透翅蛾天敌调查及天敌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调查哲盟地区白杨透翅蛾以白杨透翅蛾绒茧蜂及黑姬小蜂为优势天敌。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天敌移放及繁殖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7.
杨干象虫、白杨透翅蛾和山杨天牛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这三种害虫的幼虫和卵都寄生在苗木上,靠人们调入苗木时传播,所以列为杨树检疫害虫。杨干象虫、白杨透翅蛾几乎在杨树产区都有发生。根据这三种检疫害虫的特点,大力开展杨树苗木检疫,是消灭和防止这三种检疫害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笔者在部分新植欧美107等速生杨基地虫情调查发现,速生杨主要蛀干害虫有杨干象和白杨透翅蛾;发生特点是有虫株率高且面积大。样株调查显示,一段长30cml的树干纵剖、面上杨干象达9——11头,白杨透翅蛾达2头以上,严重地块有虫株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我国杨树的主要潜蛀性害虫之一,列为国内林虫的检疫对象。山西省各地苗圃杨树苗和四旁树以及杨树丰产林,普遍发生白杨透翅蛾的为害,甚至有些地区危害成灾,仅山西省北部杨树实验局发生面积就达35000余亩,成灾12000亩,风折率达30~65%。由于此虫为害,苗木出圃率下降,幼、中龄林的主梢风折,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20.
《陕西林业》2008,(4):41-41
白杨透翅蛾是“三北”地区杨树人工林危害性极大的蛀干害虫。该虫1年1代,以幼虫在枝条虫道内越冬,4月底5月初幼虫开始化蛹,五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底7月初进入羽化盛期。成虫化蛹时,蛹体穿破堵塞的木屑,将身体的2/3伸出羽化孔,遗留下的蛹壳经久不掉,极易识别。成虫多在林缘或苗木稀疏的地方活动,交尾产卵,夜间静止于枝叶上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