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穿刺(简称腰穿)后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各家报道不一,发病率为2%~11%。自1898年德国医生Bier K首次用腰穿进行脊髓麻醉以来,腰穿己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尽管近年来对腰穿的方法学进行许多改进,减少了头痛的发生,但对腰穿后头痛的发生机制不明,有关腰穿后头痛的预防和治疗存在争议。本文就腰穿后头痛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2.
腰穿术后卧位改变的可行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穿术后改变卧位对低颅压头痛的发生及对皮肤的影响。方法将204例腰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准时翻身1次,由去枕平卧位改成侧卧位,头下垫矮枕,不高于人体矢状线水平,然后间隔1~2h再给予翻身,左、右侧卧及去枕平卧交替;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4~6h。结果2组头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受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穿术后2h协助患者合理改变卧位,不会增加低颅压头痛发生,能够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剧烈头痛、尽快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及死亡率。方法:对48例临床住院病人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随机分为内科治疗加分次腰穿放液组(26例)单纯内科治疗组(22例)两组,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液清除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腰穿放液组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结论:应用腰穿放治疗SAH简例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剧烈头痛、尽快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对48例临床住院病人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随机分为内科治疗加分次腰穿放液组(26例)及单纯内科治疗组(22例)两组,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液清除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腰穿放液组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结论:应用腰穿放液治疗SAH简便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滴尼莫地平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血管痉挛 (CVS)及缓解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 46例SAH随机分为对照组 (2 2例 )和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滴尼莫地平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治疗组头痛持续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组、对照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 12 5 %、3 7 5 % ;死亡率 12 5 %、3 6 5 %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静滴尼莫地平针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可有效缓解SAH后头痛 ,且防治C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致短暂性截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置换致短暂性截瘫1例于建刚患男,71岁。因头痛2小时于1994年11月2日入院。入院后立即腰穿脑脊液为均匀血性。诊断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常规治疗。头痛仍剧烈。11月4日行脑脊液置换术,取第4、5腰椎间隙行腰穿,腰穿顺利,有新鲜均匀血性脑脊液流...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室扩张及腰穿放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临床复发率及死亡率。方法 选用临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通过不同次数腰穿放液治疗观察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病人在缓解剧烈头痛,降低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应用腰穿放液治疗者明显优于不使用方法才。结论 腰穿放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脊髓造影术后,伴随发作性和持久性头痛是个难题.诊断性腰穿后头痛之发病率为18~32%,而脊髓造影后发生头痛者约为31~44%.曾有人报告硬膜外注射自体血是治疗诊断性腰穿和腰麻后发生持续性脑脊液外漏所引起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作者在10个月内施行100例碘苯酯脊髓腔造影术的病例于硬膜外注射了自体血.病人年龄:17~80岁,平均为51岁,男55人,女45人,脑脊液蛋白含量在17~110mg%,平均为62mg,并把以前的100例碘苯酯脊髓腔造影患者做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及脑脊液结果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别.全部病人均住院检查,在萤光屏透视下病人取俯卧位,以18号针做腰穿,放出4~6ml脑脊液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剧烈头痛,尽快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40例临床住院病人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随机分为内科治疗加分次腰穿脑脊兴高采烈置换(21例)及单纯内科治疗组(19例)观察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病人及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液清除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发病12例,慢性发病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28~56岁。93.33%患者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和呕吐是主要伴随症状。腰穿脑脊液平均压力(41.2±30.85)mmH2O,女性患者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影像学检查和脑池显影均未见明显异常。全部患者均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典型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60mmH2O为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主要特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组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30ml,注入生理盐水25ml,置换1次/1~2d,共5—7次。对照组20例,仅作内科一般治疗及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镇静止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颈强直症状缓解快,病程短,并发症少,8~12d脑脊液恢复正常。再出血3例,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死亡1例。对照组头痛、颈强直症状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较多。脑脊液恢复正常多在2—3周,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6例,死亡5例。脑积水伴智能下降2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缩短病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SAH的临床效果。方法经CT或腰穿证实的40例SAH患者随机将分成治疗组和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用TCD动态监测颅内血管的流速,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CT、腰穿检查来观察出血吸收速度及产生阻塞性脑积水与脑梗死的机会,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防治SAH后CVS、脑积水、减少致残率、减轻各种临床症状及预后较常规组为优。结论纳洛酮治疗SAH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hypotension简称PIH)是一种与腰穿后头痛相似的综合征,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13例住院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诊断依据 1.有随体位而改变的头痛、恶心、呕吐和眩晕等症状;2.在正常呼吸下,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初压在70mmH_2O以下;3.病史中无腰穿、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腰穿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头痛程度与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血管痉挛指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穿置管引流是治疗SAH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与单纯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组22例与脑脊液置换疗法组20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头颅CT复查吸收状况、脑压恢复正常时间、脑积水、再出血和继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治疗SAH的无效和病死率。结果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头颅CT示积血清除时间和颅高压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低于常规脑脊液引流组(P0.001),治疗过程中发生脑积水、再次脑出血、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无效和死亡病例明显低于常规脑脊液引流组(P0.001)。结论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较单纯脑脊液置换治疗SAH更为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反复腰穿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腰穿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报告蓝涛有报道,反复行腰穿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我们曾用此法治疗观察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本组3女2男,年龄23~60岁,其中40岁以下3例,临床均突然起病,头痛、呕吐,无偏瘫,明显颈抵抗,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颅脑外伤性脑膜炎的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7月~2006年7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性脑膜炎患者。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及腰穿治疗各36例。对临床表现、治疗时间、脑脊液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脑膜炎治疗时间、脑脊液改变、脑膜刺激征及头痛的对比中,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组与腰穿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颅脑外伤性脑膜炎是行之有效方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剧烈头痛 ,尽快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 ,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 40例临床住院病人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随机分为内科治疗加分次腰穿脑脊液置换 ( 2 1例 )及单纯内科治疗组 ( 19例 )观察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病人及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液清除时间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 ,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8例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耳鸣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腰穿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27%患者红细胞增多,33%脑脊液蛋白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膜增厚、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给予大量补液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可呈现硬膜增厚强化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大量补液为主。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脑膜炎后脊髓空洞症三例刘枢晓例1女性,26岁。1年半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经腰穿、脑脊液检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给抗结核治疗,并腰穿蛛网膜下腔注入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等治疗,2月后上述症状好转,但渐感双下肢力弱,渐进性加重。近半年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