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ichards 指出,两维超声心动图(2DE)检出冠心病的标准有三项:(1)静息时室壁运动异常;(2)运动中新出现的室壁运动异常;(3)运动中左室喷血分数未能增加。以前研究大多以静息时室壁运动异常者为对象,即以冠心病先验概率甚高者为对象,故2DE 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过高。Ryan 等以静息时室壁运动正常者为对象,以运动后即刻出现一过性室壁运动异常为阳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两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和心尖二腔观,对31例心肌梗塞恢复期以后的病人进行室壁瘤的检测。诊断为室壁瘤者计10例(32%),其中8例位于心尖区。此10例病人中的8例在一月后又进行了两维超声心动图的重复性检查,结果与第一次检查完全相同。认为不仅要在收缩期左心室局部室壁呈矛盾性反常运动时,而且还要在舒张期室壁相应区域有界限明确的异常膨出外形时诊断室壁瘤方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临床应用一些卓越的著作已叙述两维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日益增加的用途。本文试图叙述在某些成人心脏疾病,两维超声心动图超过M型超声心动图的一些优点。当然,并不是贬低M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冠状动脉疾病室壁活动异常:M型超声心动图可测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在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相关资料。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67.8%,组织多普勒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符合率约74.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3.1%。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联合诊断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核素研究以及两维超声心动图能测定心室容量以及对左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功能进行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估价,还能确定在缺血时有无瞬间和局部的室壁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6例冠心病病人使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室壁收缩期增厚百分比和判断室壁运动分级,并与左室造影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左室造影室壁运动异常各分级组中,超声测定的收缩期增厚百分比差别显著(P<0.01),两种方法测定的室壁运动分级也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7.
既往观测人心肌缺血后室壁运动的变化仅限于在负荷、急性心肌梗塞和开心手术条件下进行。应用两维超声心动图观测闭胸条件下人冠状动脉阻塞和再灌注对心室壁运动的影响及其演变尚未见报道。作者利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导管气囊充气致使局部冠状血流完全阻断的机会,分析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对人类左室壁作功的影响。方法:对18例有症状的高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PTCA时进行两维超声检查。其中9例为稳定型  相似文献   

8.
室壁瘤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中 ,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观察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一旦发生室壁瘤 ,相应的室壁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在体表心电图上大多会出现S T段的持续性抬高。本文探讨室壁瘤的发生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及S T段抬高幅度。1 对象与方法将我院患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 34例分为两组 :经切面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室壁瘤组 1 5例 ,男 1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8.8( 5 1~ 80 )岁。无室壁瘤而呈单纯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 (室壁运动异常组 ) 1 9例 ,男 1 8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69.2 ( 5 3~ 95 )岁。34例均…  相似文献   

9.
两维超声心动图是进行左室功能定量研究的良好工具,尤适用于检测运动负荷时的心脏收缩异常。但运动时的呼吸和体位变化常导致超声图象质量显著降低。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运动试验的两维超声心动图系统,以期提高超声图象的分辨力。方法:21例静息心电图正常且无心脏疾患的受试者在45°半卧位下用踏车功量计进行运动。三条横过受试者胸、腹部的宽皮带和两个置于体侧的握持把手,可用以防止运动期躯体的过度移位。颈部两侧用泡沫聚苯乙烯垫限制肩部运动。踏脚距离可视身高调整。踏车功量计保持50转/分恒速,初负荷为75千磅/分,以后每3分钟增加25千磅/分。用V_1,V_5,aVF 导联连续记录心电图。运动期间每3分钟测血压一次。用配有2.25兆赫探头的84°相控阵扇形扫描仪作两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前从所有超声探查窗录取图象,特别是从心尖区取得2腔及4腔剖面的清晰图象,以备评价运动期节段性室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4例,急性心梗(AMI)78例,均给予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间的关系。结果13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75%212支,静息超声心动图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130支,占61.32%;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75%85支,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45支,占52.94%;78例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均>75%,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73支,占93.59%。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AMI患者二者间有极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临床研究揭示,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由多巴酚丁胺诱发心肌缺血所致的室壁运动异常。然而近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等剂量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高,室壁运动异常也很难用录像带进行分析。作者逐步增大多巴酚丁胺输注剂量并用计算机分析患有或者疑有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评价  相似文献   

12.
既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表明,冠脉球囊成形术或心房调搏所致心肌缺血引起流速曲线的E/A比值下降。本文研究运动所致心肌缺血对左室充盈流速曲线的影响。方法 40例受试者因胸痛而作运动平板试验,根据有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室壁节壁活动异常,分为二组。非缺血组20例:57±10岁;其中14例行冠脉造影,结果均正常。缺血组20例:59±9岁;均做冠脉造影,至少一支心外膜冠脉腔径狭窄≥50%,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120~180秒内)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早期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对68例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但无明显自觉症状,心电图显示无明显缺血改变的高危易患人群左心功能的测定,并与同期、同年龄段正常人对照。结果高危易患人群的超声心动图存在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幅度减低、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血流频谱E/A减小等改变,提示存在心肌缺血。而正常人左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室壁运动幅度等均无异常改变。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帮助临床对缺血性心脏病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心室功能分析是评价某些心脏疾病严重性的基础.用侵入性的血液动力学检查和血管造影可测定左室功能的各项参数.鉴于使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病人经受这些操作的危险性,或使某一病人反复进行侵入性检查,均不切实际,于是发展了用非侵入性技术来估价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是这些非侵入性技术之一,包括M型、两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M型和两维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测量心室腔大小、形状和室壁的厚度,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则可用来估价血流的性质、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M)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8例进行分析,在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后采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法的对冠心病室壁异常的诊断结果,比较室壁病变节段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有一致性,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III级的情况下,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搏幅减低对冠心病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一致性。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伤、可重复、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 运动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诊断技术,可广泛用于冠心病诊断、药物疗效评定及预后估计等。本文对运动超声心动图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一、运动超声心动图的原理,超声心动图是唯一能实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数分钟后,超声心动图即可检测到心肌节段性收缩异常和收缩期室壁增厚百分比减少。许多资料表明,超声心动图所显示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和室壁增厚百分比减少是比心电图上ST—T变化更为敏感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当冠状动脉(简称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和梗塞时用两维超声心动图法能对左心室的局部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旨在研究狗冠状动脉栓塞以及重新灌注时,两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肌活动失调程度与肌力标测图测定者以及用四唑氮蓝(NBT)作组织化学染色的心肌梗塞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19只狗分成三组。第一组8只狗,开胸后在心肌壁上接肌力测量标测图装置。于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相比,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11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结果:超声心动图所测定的LVEF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定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相关性良好(r=0.699,P0.0001)。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8%与91.1%,前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与93.5%,心尖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6%与94.9%,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7%与81.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稍有不足,尤其是在心尖、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评估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图像特点。方法对5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ARVC患者中4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1例为家系检查发现。1例猝死、1例心力衰竭、2例晕厥、1例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做了心室核素造影和右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右心室扩大,3例右室流出道扩张,1例左室稍大;3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1例局限性减弱,1例右室壁瘤形成,2例室间隔运动异常。5例患者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反流,反流压差较低,前向流速减低。结论ARVC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壁弥漫性、局限性变薄、运动异常。患者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在除外其他可引起右室扩大的病变后可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20.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诊断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明确其预后。方法:对85例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观察。并与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对照。结果:心电图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31例。其超声心动图也表现下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6例,左回旋支7例,三支病变4例;心电图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的54例。11例超声心动图出现下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经核素显影证实下后壁心肌显像。占该组20%,另31例超声心动图为单纯下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12例室壁运动正常,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35例。左回旋支12例,三支病变2例。住院期间下后壁组死亡例。单纯下壁组死亡3例。结论: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诊断存在假阴性。急性后壁心肌梗死对心功能影响不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