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CD4+水平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D3+、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昕鑫 《海峡药学》2011,23(5):179-180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 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而对照组不用。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以43例正常健康儿童做为对照。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下降(P〈0.05),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未经匹多莫德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T细胞亚群变化的具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儿童慢性ITP患者和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8+比值、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细胞)计数、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比值,CD16+CD56+NK细胞数,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结论:CD4+、CD8+T细胞亚群改变,NK细胞减少,Treg细胞减少与儿童慢性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0例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肺癌在51-80年龄段内发病率占78.6%:肺癌患者CD4^+T细胞相对减低、CD8^+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D3^+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肺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年龄越年轻其细胞免疫功能越紊乱;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素梅  潘同国  杨玉梅 《河北医药》2010,32(19):2678-2679
目的探讨喘息性肺炎患儿外周血CD137、CD28共刺激分子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根据患儿肺部体征将支气管肺炎分为喘息性肺炎组和非喘息性肺炎组,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喘息性肺炎患儿及正常儿童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CD137、CD28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并通过数据对比寻求其规律。结果共刺激分子CD137的表达:正常人组,未经PHA活化的T细胞表面几乎无CD137表达,经PHA活化24h后,表达率为(19.92±1.98)%,喘息性肺炎组未经PHA活化的T细胞表面已有CD137表达,经PHA刺激24h后,CD137在T细胞上的表达率为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细胞亚群分析显示,CD137在CD4^+T细胞、CD8^+T细胞上均有表达,并发现在CD4^+T细胞上表达多于CD8^+T细胞。且与正常人和非喘息组比较CD137表达的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喘息性肺炎组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分析显示喘息性肺炎患儿CD8^+、CD2^+8较对照组升高(P〈0.05),CD8^+CD28、CD4^+CD2^+8较对照组降低(P〈0.05),CD4^+、CD2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喘息性肺炎中过敏原阳性组CD137水平较过敏原阴性组升高(P〈0.05),CD137的T细胞亚群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137参与了喘息性肺炎的发病机制,阻断第二信号有望成为治疗喘息性肺炎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谭成凤  胡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30-1131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免疫致病机理。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43例过敏性哮喘患儿、356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静脉血中CD3^+、CD4^+、CD8^+、CD4^+/CD8^+’、CD4^+/30^+.CD19^+,CD8^+/28^+的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过敏性哮喘患儿CD3^+、CD4^+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30^+.CD19^+,CD8^+/28^+明显升高(P〈0.01); 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机体免疫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及其治疗前后测定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100例呼吸衰竭患者CD3^+、CD4^+和CD8^+细胞的阳性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衰竭治疗后CD3^+、CD4^+细胞、CD4^+/CD8^+比值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熊维 《安徽医药》2014,(7):1272-1274
目的探析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抗原表达率、血游离EBV-DNA拷贝数与其细胞体液免疫系统之间相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54例患者,179例EBV感染儿童为实验组,排除肝功能异常及疱疹病毒感染儿童7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临床不同疾病型别分为一般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87例;重度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32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组14例及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PS)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测定EBV感染患儿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抗原CD4+、CD8+、CD4+/CD8+、CD16+56(NK)表达率。结果 CAEBV组IgE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HPS组IgG、IgA显著低于其他组别,且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C4数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M组、中重度IM组的CD8+的数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BV-HPS组细胞总T细胞,CD4+、CD8+、CD4+/CD8+、NK、B细胞均显著下降,其中除了B细胞与CAEBV组较无差异之外,与其余4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EBV组CD4+升高缓慢,CD4+/CD8+较其余EBV感染患儿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EBV感染引起的肝脏功能性损伤与T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有关,不同疫病类型与外周淋巴B细胞体液免疫降低显著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试验组所用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在化疗的第1~5天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所有患者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呆: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比较IMEB病毒(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的变化,探讨IM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IM患者39例,同期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另IM组39例分为EBV阳性组32例,IMEBV阴性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结果IM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IM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阶段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阶段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细胞亚群的水平,16例正常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透析前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透析后各T细胞亚群均较透析前明显上升(P<0.05),达到正常水平,而各透析阶段之间的分布情况未能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并且不同透析阶段的CD4/CD8比值均保持平衡状态。不同透析阶段患者CD4+CD25+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而透析1年后的CD4+CD25+T细胞比率明显减低(P<0.05)。患者首次透析前体内的低白蛋白、高尿素氮水平与各T细胞亚群低下明显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存在严重的T细胞亚群低下,透析后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得到提高,但不能改善CD4+CD25+T细胞的低下。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体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HSP患儿(A组),其中肾炎型15例(A1组),非肾炎型30例(A2组);另选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9+CD23+以及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组CD3+T细胞数量、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CD3-(CD16+CD56+)NK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而CD3-CD19+B细胞及CD3-CD19+CD23+B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其中A1组上述指标变化较A2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HSP患儿T、B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肾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息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0例确诊JRA患儿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6+、CD16+CD56+),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CRP,ESR采用魏氏法,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 T细胞亚群CD3+、CD8+、CD16+CD5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CD4+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IgG、IgA、IgM、ESR和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 JRA患儿存在炎性反应,疾病活动时伴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两种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根据患儿病程阶段的不同分为初诊组32例、稳定组20例和复发组16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初诊组、稳定组和复发组患儿的血清铁蛋白分别为(645.7±78.2) μg/L、(394.8±73.9) μg/L、(682.7±101.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2±26.3) μg/L,且初诊组、复发组明显高于稳定组(P<0.05);初诊组和复发组患儿CD3+、CD;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稳定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初诊组和复发组(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存在明确的指导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确诊为 SARS的 6 0例患者及 6 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3+、CD4 +、CD8+分别为 (6 4± 8) % ,(4 4± 6 ) % ,(2 7± 7) % ,发病期 SARS患者分别为 (5 7±13) % ,(39± 10 ) % ,(2 8± 10 ) % ,CD3+ 、CD4 +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3例恢复期 SARS患者 CD3+ 、CD4 + 多数恢复正常。结论  SARS患者在发病期细胞免疫有损伤 ,短期使用激素和胸腺肽对细胞免疫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对11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暈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 DN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 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炎肝硬化(LC)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LC组下降最显著(P<0.01).而LC组B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高(P<0.01).NK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均存在降低趋势(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欧雁方 《安徽医药》2015,(7):1387-1390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6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UC 组)和克罗恩病组(CD 组),选取同期23例正常者作为健康组,观察药物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炎性反应,对比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UC 组15例,临床缓解5例(33.33%),好转3例(20.00%),无效7例(46.67%),总有效率为53.33%;CD 组8例,临床缓解1例(12.50%),好转5例(62.50%),无效2例(25.00%),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前后 UC 组的 CD3+、CD4+、CD4+/CD8+、NK 均低于健康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升高,且 CD3+、CD4+与健康组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CD 组患者的 CD3+、CD4+、CD8+、CD4+/CD8+、NK 与健康组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 CD3+、CD4+、CD4+/CD8+、NK 明显升高,且 CD3+、CD4+、CD8+、NK 与健康组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 CD4+无明显差异,治疗有效组患者的 CD3+、CD4+/CD8+、NK 较无效组更高,CD8+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 CD8+水平降低, CD3+、CD4+、CD4+/CD8+、NK 均有所升高,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