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防治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自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免疫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按照0、1、6的免疫程序。1993年3月份对1984年以后出生儿童全程接种了血源乙肝疫苗,1996年3月份对以往初免者又加强免疫了一针重组细胞乙肝疫苗。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儿童抗-HBs、HBsAg的实际情况,我们2002年8月份又对该部分儿童进行了HBsAg、抗-HBs检测。  相似文献   

2.
<正>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其中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世界的难题。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根治。为有效控制乙肝的流行,黑龙江省自2002年起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6月起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我县按照黑龙江省的要求如期实施。为了解和分析不同年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评价18年来我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接种的免疫效果,大庆市决定于2010年9月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开展健康人群表面抗原携带、表面抗体阳性率流行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1月起在新生儿中普种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1992年1月1日起,接卫生防疫站要求,把乙肝免疫正式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 免疫方案采取0、1、6方案,对产妇无论HEsAg阳性还是阴性所生新生儿均按30、10、10μg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相似文献   

4.
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搞好预防接种、预防疾病及合理营养是维持儿童健康和正常发育的基础。我市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逐步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现将乙肝疫苗免疫后人群HBsAg携带率及血红蛋白水平状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梧州市1990—1998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幼平  黄贵彪 《医学文选》1999,18(3):446-448
梧州市自1986年起即在部分城区医院对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990年已普及到全市城区及郊区农村。1992年接种率市区已达到9886%,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为了解我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我们从1990年起,对免疫接种率、血清免疫效果和普种组与非普种组儿童的乙肝发病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站计划免疫科和疫情统计室。12 方法和对象 接种率的监测,城区以街道,农村以行政村为抽样单位,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接种率抽样调查的组群…  相似文献   

6.
梧州市自1986年起即在部分城区医院对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990年已普及到全市城区及郊区农村.1992年接种率市区已达到98.86%,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为了解我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我们从1990年起,对免疫接种率、血清免疫效果和普种组与非普种组儿童的乙肝发病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情况,为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59岁调查对象,对抽样人群HepB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1~59岁人群HepB接种率为48.18%,其中1~4岁儿童为89.37%,10~14岁儿童为55.40%,15~59岁人群仅为10.99%,HepB接种率呈现随年龄年龄增加而降低;托幼儿童接种率高于散居儿童,农民最低,医务人员接种率为46.15%;不同职业人群HepB接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4岁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46.79%,2岁儿童最高为72.81%;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高,15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低,要加速我国控制乙肝步伐,必须提高重点和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前后抗体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郑洁 《重庆医学》2008,37(13):1480-1481
目的研究重庆市某辖区内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后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与接种乙肝疫苗的关系。方法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基免)前后抗体阳性率水平比较。结果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由纳入计划免疫(计免)前的28.89%上升到50.63%,同时外地儿童和本地儿童间乙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纳入计免管理、加强外地儿童乙肝疫苗纳入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乙肝疫苗在纳入计划免疫前后后儿童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其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后的100例儿童,检测其乙肝血清标志物,然后分析对比纳入计划前后的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情况.结果 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相比,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乙肝保护性抗体(HBsAb)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65.8%,但是还有28.9%的儿童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显示儿童检测显示5项全阴,且仍然有6.1%的儿童感染了乙肝病毒.结论 对儿童进行强制性的乙肝疫苗接种,可以直接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提高强制度;而对于未明确接种的人群应加强管理,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市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免管理,逐步推广其接种。1996年针对乙肝疫苗接种进展缓慢、接种率低的状况,对乙肝疫苗接种实行专项推进,并在1996/1997和1997/1998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开展了乙肝疫苗突击接种,使全市学龄前儿童总体接种率由33%提高到86.27%,现将乙肝疫苗免疫后人群HBsAg携带率及免疫状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宜昌市人群乙肝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2006年我市城区553名1-59岁人群进行了乙肝免疫史调查,血清学抗原、抗体水平监测,通过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和HBsAg携带率变化评价我市乙肝纳入计划免疫工作后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静脉血2-4ml,用ELISA酶标法对标本进行检测,HBsAg、HBsAb及HBcAb阳性率。结果:14岁(含)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61%,HBsAb阳性率为97.64%,人群HBsAg阳性率为4.52%,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66.00%、26.76%。结~2002年我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效果较好,达到国家要求的95%1~目标,提前达到2010年HBsAg携带率低于7%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郑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于1995、1998、2002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组群抽样法,对学龄前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我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1.52%~99.32%,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75.85%~84.40%,该人群的HBsAg携带率降至0.5%以下,较免疫前该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了90.44%。结论本市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其免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普洱县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接种率统计分析。结果:普洱县2002—20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化后的接种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普洱县2002-2005年乙肝疫苗专项报表的数据进行05年乙肝疫苗三针(HepB3)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2.35%、81.52%、92.92%、95.97%,全县HepB3全程平均接种率为85.43%。2002年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为0,2003—2005年HepB,及时接种率分别为16.29%、28.63%、60.87%,全县HepB。及时平均接种率为35.14%。且经卡方检验,2002年与2005年HepB1全程接种率和2003年与2005年HepB。及时接种率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epB3全程平均接种率最高的是宁洱镇,为97.04%;最低的是凤阳乡,为68.66%;其中,2005年HepB1及时接种率最高的是宁洱镇,为89.18%,最低的是勐先乡,为27.04%。结论:普洱县HepB3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自纳入儿童免疫规化后逐年提高.达到项目进度要求目标,但各乡镇间HepB3和HepB1的接种率存在很大差距。我县交通、通信、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影响HepB3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的重要因素,同时,提高农村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落实医院分娩儿童的HepB1及时接种,是提高新生儿HepB1接种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60%,HBsAg携带者占人群的8.83%。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后,50%以上成为HBsAg携带者,其中1/4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世界各地已把新生儿免疫作为预防乙肝的根本策略。我国自1992年1月起在我国范围内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工作。并逐步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达到控制乙肝的目标。现将乙肝疫苗接种等有关问题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贫困地区乙肝疫免疫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儿童用标准组群抽样(PPS)方法,检测HBsAg用ELISA方法。结果: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39.9%,HBsAg携带率为9.4%,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sAg携带率,接种疫苗较未接种儿童的HBsAg携带率低72.5%,不同接种率地区的HBsAg携带率不同,两个市县间,城镇与农村间的接种率及HBsAg携带率均存在显性差异,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收费过高和不知道要接种。结论: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的HBsAg携带率,降低乙肝疫苗接种费用,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台山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市共抽2个村的138名儿童为研究样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2002年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81.88%,全程接种68.84%。其中1~9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1.52%,10~14岁为69.56%。1~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21.09%、53.91%、57.81%降至2002年的4.35%、22.46%、34.78%,其中1~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8.95%、42.48%、45.10%降至2002年的2.17%、15.22%、29.35%。乙肝疫苗接种后,1~3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28.57%~55.56%。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4~14岁儿童的抗-HBs阳性率维持在69.81%。结论台山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全市1~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抗-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潍坊市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我市乙型肝炎人群免疫状况,掌握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的人群免疫水平本底资料,于2002年开展了全市乙型肝炎血清学人群调查,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全国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海南省现阶段人群乙型病毒(HBV)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推广接种和2002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标本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乙肝感染标识物。结果海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40.8%,HBsAg携带率为8.4%,分另0较1992年前自然感染期下降了43.6个和9.4百分点。人群中有乙肝疫苗免疫史者占45.4%。1—4岁和5~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7.3%和65.4%,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0%和41.1%,HBV感染率为3.7%和20.6%,HBsAg携带率分别为1.1%和4.04%。15~59岁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分别为65.9%和13.5%,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1~4岁组外,城市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农村,人群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远低于农村。农民、工人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人群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有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下降趋势。人群乙肝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聚集率为44.1%。结论海南省自1992年推广应用乙肝疫苗后,特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有效控制了乙肝的传播,15岁以下儿童乙肝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大幅提高,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母婴垂直传播导致的家庭聚集感染是海南省人群乙肝感染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影响接种的因素。方法对计划免疫门诊建卡的1619名接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19名新生儿中,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4.81%,本市与流动儿童的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强产科人员责任心及提高流动人口孕妇的住院分娩率是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芦山县2003年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以来芦山县人群乙肝感染情况.方法 用同一厂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抽查25岁年龄组人群与15~18岁年龄组、3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情况.结果 2003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后出生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较项目实施之前出生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 芦山县正式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并实行免费接种后,笔者所在县低年龄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