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耀波  解龙昌  王新 《广东医学》2004,25(2):172-173
目的 了解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脑梗死复发与高血压病史及病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高脂血症、卒中家族史、吸烟或嗜酒有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病史及病程、糖尿病、TIA、高脂血症、卒中家庭史、吸烟或嗜酒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组109例,复发性脑梗死组111例。于发病3d内测定血清Hcy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和血脂水平。结果:合并有高血压的高龄患者易复发卒中;复发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P〈0.01),且复发性脑梗死组中男性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龄(P〈0.05,P〈0.01)。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定期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58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吸烟、酗酒、年龄〉60岁、男性比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初发组(P〈0.05~0.01),复发组的TC、TG高于初发组(P〈0.05),HDL-C则低于初发组(P〈0.05)。结论: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吸烟、酗酒、低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率的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5.
仝杰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22-123
目的:探讨社区老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10个月随访评价,包括临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脑梗死复发率32.6%。经分析筛选出多灶病变、双侧病变、脑萎缩、年龄、高血压、有脑血管病病史、大面积出血或梗死等8个因素,为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决定,不仅与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及发病次数有关,亦与脑梗死患者基础脑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38例复发性脑梗死进行临床总结,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脑梗死复发病例的复发率、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复发57例;高血压是复发性脑梗死独立的、最危险的因素,其次为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同型半胱胺酸等。结论: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同型半胱胺酸。  相似文献   

7.
卢波  韩莉  尹航 《医学综述》2014,(2):356-358
目的分析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保定第二中心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涿州市新农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0例(A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349例(B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稳定性脑梗死患者220例(C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初发患者414例(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热、椎动脉狭窄均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压控制不良、颈动脉斑块、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早期防治措施,可降低进展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发生率,最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李树浩  邱浩强 《海南医学》2014,(8):1102-1104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确诊的初发性脑梗死(FirstCerebralInfarction,FCI)患者的病历信息资料,并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追踪随访;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复发率,描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患者复发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367例,随访1-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期间74例(20.2%)患者复发,无复发生存时间1~32个月,1年、2年、3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O%、66.3%、52.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总胆固醇≥5.17mmoL/L是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梗死患者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坼)=hoexp(2.559X1+1.978X2+1.901X2+1.33IX4+1.719Xs)。结论脑梗死复发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总胆固醇≥5.17mmoL/L是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可控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是预防脑梗死复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有关独立危险因素或独立保护因素. 方法 选择9个可能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以脑梗死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F-β1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痛、糖尿病外,Lp-PLA2可能是它的独立危险因素,TGF-β1为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二级预防方法.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52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0.05);年龄≥45岁者复发高于<45岁者(P<0.05);嗜烟≥10年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者(P<0.01);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与未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患者(P<0.01);服抗血小板聚集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低于服抗血小板聚集药<2年的患者(P<0.01).结论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的主要是首次发病年龄、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者;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4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204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老年复发脑梗死4种危险因素明显高于首发者.结论: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老年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45岁以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与45岁以上脑梗死比有其特殊性。结论:高血压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吸烟为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方法:将随机选取的全部急性脑梗死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分别检查两组病人的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T3、T4、TSH)、颈动脉B超,尽量动员病人做头颅MRI及MRA、头颈部CTA,记录病人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病时的感染史,计算病人的平均年龄。结果:复发组的平均年龄大于初发组,烟龄长于初发组,复发组糖尿病发生率及患病时间均高于初发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率低于初发组,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复发组TT3、FT3与初发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吸烟、感染,特别甲状腺功能减低与脑梗死的复发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1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4例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进展组)和同期住院的54例未进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TIA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入院时高血糖、入院后高血压、高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等16个因素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入院时高血糖、hs-CRP、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等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A发作次数、高血压病史、颈动脉斑块、持续时间、hs-CRP、糖尿病病史与脑梗死相关,是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进展为脑梗死,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友元 《四川医学》2010,31(9):1250-1252
目的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类型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1例),非高血压组(n=224例),对其危险因素,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高血压脑梗死多于非高血压脑梗死,男性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非高血压组的高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男性的风险较高;而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论高血压组还是非高血压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18.
陈于祥  陈于兰  瞿伦学  费容  黄勇 《重庆医学》2013,(24):2839-284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其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脑梗死复发患者102例为复发组,同期初发病例21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嗜烟、嗜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首发脑梗死部位、平时预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房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增高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TIA、伴颈动脉斑块、嗜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Hcy升高、CRP升高这9项因素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高脂血症、TIA、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嗜烟是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减少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险凼素在不同年龄组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首次发病的22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情况,测定其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浓度。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因吸烟患脑梗死的可能件分别是老年和老年前期病人的1.5倍(P=0.007)和1.77倍(P=0.001)。因酗酒患脑梗死的可能件足老年病人的1.9倍(P=0.006)。老年前期和老年病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导致脑梗死的可能性是中青年病人的4.1倍(P=0.001)。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相比,有各自土要的危险闪素,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将有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菊 《中外医疗》2010,29(22):84-85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1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58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房颤、糖尿病、中风家族史、吸烟、酗酒,年龄〉60岁,男性比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初发组(P〈0.05~0.01),复发组的TC、TG高于初发组(P〈0.05),HDL-C则低于初发组(P〈0.05)。结论高血压、房颤、糖尿病、中风家族史、吸烟、酗酒、低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