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咽癌累及食管入口手术局部缺损修复手段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咽癌累及食管入口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下咽、喉部粘膜修复8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1例,食管拔脱胃代食管28例,食管拔脱胃代食管及胸大肌皮瓣联合修复3例,游离空肠2例,喉气管瓣1例,胸锁乳突肌皮瓣1例;病理颈淋巴结转移率74%(40/54);中位生存时间约为27.62个月,1年生存率73%,3年生存率41%。结论根据不同的手术缺损范围采用多样化的修复手段,可完成下咽癌累及食管入口手术的同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胃、食管粘膜活瓣式三层错层吻合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手术方法,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共对136例中上段食管癌行颈部胃、食管粘膜活瓣式三层错层吻合术. 结果 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0.74%),吻合口狭窄2例(1.47%),轻度胃食管返流5例(3.7%).结论 粘膜活瓣式三层错层吻合术具有优异抗返流功能,可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并能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 1992年至 1997年对 36例食管癌采用粘膜下食管管腔一次性结扎法手术 ,认为优于传统的贲门关闭法 ,介绍推广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56岁 ,最大 78岁 ,平均 6 9岁。中上端食管癌 31例 ,下端癌 5例。颈吻合 31例 ,胸腔吻合 5例。全组在行食管癌切除术时 ,贲门均采用食管管腔一次性结扎法。2 手术方法胃、食管充分游离后 ,在贲门上方环行切开食管肌层一圈 ,显露粘膜下层 ,用双 7号丝线结扎食管粘膜下管腔 ,在离结扎线 0 .5cm处切断 ,线结保留在贲门处的远端 ,消毒断面 ,食管近端用避孕套包扎 ,远端…  相似文献   

4.
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对食管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 990 4例申请胃镜检查而内镜下肉眼未发现食管病灶的患者行食管粘膜染色 ,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早期癌 7例 (上皮内癌 1例 ,粘膜内癌 4例 ,粘膜下癌 2例 )。不同程度非典型增生 60例 ,不同程度慢性炎症 2 0 5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 (P <0 .0 5)。结论 卢戈氏液染色能及时诊断食管早期癌  相似文献   

5.
为使不能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贲门癌和食管癌病人进食,设计了剔除肿瘤近侧食管粘膜癌灶旷置后重建食管术。本术式避免了不剔除粘膜而单纯切断食管封闭近肿瘤断端后形成潴留性“囊肿”的可能。本组10例术后效果优于行单纯剖胸探查术、胃或空肠造瘘术、食管腔内置管术及食管胃底转流术者。  相似文献   

6.
晚期喉咽癌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李蓉  许宁惠  杜雪芹 《四川医学》2003,24(10):1096-1097
我院自 1992~ 2 0 0 0年 ,收治晚期 (Ⅲ、Ⅳ期 )喉咽癌 71例 ,其中行全喉、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1,2 ] ,游离空肠移植修复重建下咽及颈段食道术 2 5例 ,5例放弃手术 ,15例采用胸大肌皮瓣移植术 ,2 0例局部粘膜修补 ,6例胃咽吻合术。现将 2 5例喉咽癌空肠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5~ 79岁 ,平均 5 9岁。颈淋巴结转移者 2 0例 ,累及喉者 19例 ,均累及颈段食管。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 ,平均手术时间 9 5h ,平均输血量 115 0ml。术后并发咽瘘 3例 ,吸入性肺炎 2例 ,肠梗阻 1例 ,…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3年5月~1997年12月对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传统的双层缝合法作了改进,26例患者均采用单层间断缝合法手术,术后无吻合口疾及狭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28~65岁,平均48.5岁。责门胃体瘤23例,胃底癌1例,责门与胃窦双重癌2例。经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4例。消化道重建方式:食道空肠端侧吻合加空肠Braun吻合19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加R。XX-y吻合7例。手术方法:按常规方法游离全胃及食管腹腔段,切断十二指肠,将胃上翻。在食管后壁预定的切除线上逐层切开,粘膜比肌…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 ,作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设计一新的吻合方法 :颈部食管胃粘膜对粘膜梯形吻合。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采用此方法完成 10 7例手术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7例 ,其中男 79例 ,女 2 8例。年龄34~ 73岁 ,平均 5 3岁。食管胸上段癌 6 0例 ,食管胸中段癌47例。经左颈、左胸手术 5 0例 ,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 3例 ,经右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 5 3例 ,颈、腹双切口食管拨脱术 1例。病理结果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无 1例切缘见癌浸润。1.2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切除手术后食管标本粘膜碘染色小片不染区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随机采取我院胸心外科自2004年2月至2004年5月因原发性食管鳞癌住院手术切除患者,共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在食管切除后2~5min内在食管粘膜上喷洒1.25%复方碘溶液。采取呈小片状食管粘膜碘染阳性区(不染色或淡染),行常规HE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征象。结果在46例染色标本中食管粘膜碘染阳性区(呈小片状食管粘膜不染色或淡染区)共132处,除正常鳞状上皮外,发现异常病变的阳性率约为81.8%(108/132)。其中在主癌灶外另发现的小片状癌灶为35处,食管慢性炎症31处,轻度不典型增生灶21处,中度不典型增生灶10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灶6处,原位癌5处。结论①食管鳞癌患者普遍存在主要癌灶附近的第二癌灶或/和癌前病变灶现象。②这些发现支持食管“田野癌发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下咽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咽癌的手术治疗以及保留喉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7例下咽癌患者予手术治疗,切喉组4例行全喉切除、食管拔脱、下咽癌根治、胃代食管术;保喉组3例行食管拔脱、下咽癌根治、胃代食管术。所有病例行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后5例行辅助放疗。结果 l例术后血胸,无l例发生吻合口瘘,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内死亡l例,2年内死亡l例,其余还在随访中。结论 改良下咽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对保留喉功能应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1.
邓盛  熊荣生 《华夏医学》2000,13(4):483-484
食管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食管部分切除术后重建上消化道的手术方法各异,其目的均为降低手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及死亡率等并发症。我科于1988~1997年收治食管贲门癌86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结合有关文献复习86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86例,男65例,女21例,男女比例3∶1,年龄32~72岁,平均52岁。其中食管癌53例,贲门癌33例;上段癌8例,中段癌32例,下段癌13例,均属中晚期癌。1.2 手术方式 本组手术切除79例(91.9%),手术探查(非切除)7例(8.1%);行…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82年以来 ,共手术治疗食管癌 810例 ,其中行非开胸手术治疗食管上段癌及下段癌 30例 ,占全部食管癌手术的 3 7% ,临床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 ,男 19例 ,女 11例。年龄 4 2~ 79岁。病变位于食管上段 2 7例 ,食管下段 3例。X线分型 :髓质型 16例 ;溃疡型 7例 ;缩窄型 5例 ;腔内型 2例。病变范围 :<3cm者 11例 ;3~ 5 5cm者 19例。病理报告均为鳞癌。手术并发症 :吻合口瘘 6例 ,喉返神经损伤 8例 ;气管膜部撕裂致严重气胸、纵隔气肿致呼吸衰竭死亡 1例。手术适应症 :①病变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上 ,病变长度 <5 5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非癌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为食管癌前病变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对5113例胃镜检查的病人,常规食道粘膜活检,病理切片,HE、AB、PAS染色。结果:在5113例食管粘膜标本中,共检出食管粘膜非癌性病变528例,其中各类原因引起的食管炎456例,占非癌性病变的86.46%;Barrett食管46例,占8.71%;食管粘膜白斑15例,占2.84%;食管憩室6例,占1.14%;食管囊肿5例,占0.95%。结果:食管粘膜非癌性病变是病因不一、组织结构不同的一大类病变,其中食管粘膜白斑、Barrett食管等则是癌前病变,因此,提高对该类病变的防范和诊治同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食管贲门癌85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食管贲门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85例糖尿病人合并食管贲门癌的围手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病人均行限期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1例,胸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胃肠麻痹3例。手术后平均住院23天,1例死于高渗性非酮体高血糖症(HONK)。结论:糖尿病合并食管贲门癌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术工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切除术中卢戈氏液染色判断食管切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2006,33(15):28-29
目的评估食管癌切除术中卢戈氏液染色判断食管切缘有否残留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食管癌切除术中,用卢戈氏液染色,观察切除食管切缘粘膜之染色结果,对比病理检查之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2例食管切缘粘膜卢戈氏液染色阴性,病理检查食管切缘癌浸润1例,食管切缘部分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16例食管切缘粘膜卢戈氏液染色阳性,病理检查食管切缘均未见癌。结论食管切缘卢戈氏液染色判断有否残留癌,其方法简便直观,快速实用,且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食管癌切除术中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2%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进行经内镜2%Lugol液染色。结果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经染色后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37例,其中鳞癌31例,腺癌6例;内镜下诊断为粘膜癌13例,粘膜下层癌2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癌20例,粘膜下层癌17例,内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5.68%。同时对5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治疗。结论经内镜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12例粘膜完整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发生。结果:12例标本中有6例食管粘膜上皮为单纯增生,5例为不典型增生,1例为原位癌。这些病变与粘膜下的浸润性鳞癌无任何过渡关系。在9例标本中发现食管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腺体有单纯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并可见不典型增生向鳞状细胞癌过渡的现象。结果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不仅可起源于粘膜上皮,而且还可能来自食管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尽可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1993年至2000年对112例食管、喷门癌患者实施手术。方法 采用保留食管吻合端较长粘膜,全局、间断,宽边、不等边距交错、内翻一层吻合法,重建消化道,颈部吻合4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例,主动脉弓下吻合46例,全胃切除空肠食管吻合15例。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结论 本吻合方法降低了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食管粘膜下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发生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12例粘膜完整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发生。结果:12例标本中有6例食管粘膜上皮为单纯增生,5例为不典型增生,1例为原位癌。这些病变与粘膜下的浸润性鳞癌无任何过渡关系。在9例标本中发现食管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腺体有单纯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并可见不典型增生向鳞状细胞癌过渡的现象。结果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不仅可起源于粘膜上皮,而且还可能来自食管源。  相似文献   

20.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7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癌组织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同例标本切缘食管粘膜上皮P53蛋白的表达,均采用石蜡切片。其中早期癌6例、浸润癌131例。全组病例中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8.6%,过度表达为36.5%。同一病人配对131例。全组病例中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8.6%,过度表达为36.5%。同一病人配对131例标本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