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混合生育酚、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被广泛用于人造奶油中,以保护奶油中的油脂发生氧化。本研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BHA和BHT的混合物以及混合生育酚被分别添加到人造奶油中,和不含抗氧化剂的无抗参照一起,在35℃加速储存条件下进行氧化指标的跟踪检测,包括过氧化值(PV)和茴香胺值(p-AV)。检测结果显示,在人造奶油中的抗氧化效果顺序为: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BHA/BHT混合生育酚无抗参照。茶多酚棕榈酸酯和迷迭香提取物是对人造奶油更加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造奶油的存储稳定性并且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知名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生产商,奥斯龙公司在其Coralpack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不含全氟辛酸(PFOA)的新型柔性包装纸,可直接用于包装多种含油食品,如甜点、快餐、外卖食品、披萨、黄油、人造奶油、汤块等。  相似文献   

3.
通常,将低于22%(重量比)的水添加到大于75%的油中,制成一种油包水的乳化液,然后,通过快速冷却、增塑,便可制出人造奶油。在某些情况下,将大于75%的油添加到低于22%的水中,也可制成一种水包油的乳化液。油包水型人造奶油的水相中含有乳油、牛奶、脱脂奶、防腐剂、食盐、香料、色素和类似甘油一酸酯、卵磷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之类的外加乳化剂。各种类型的脂肪、氢化油类、液状油类  相似文献   

4.
<正>人造奶油又称人造黄油、“麦淇淋”(margarine)是法国化学家梅吉·摩勒斯(Hippolyte megemouries)于1869年所发明。人造奶油是用各种固、液体精制油,添加各种营养成分及乳化剂,经特殊加工方法制成,模拟奶油产品,所以称之为人造奶油。 人造奶油已经100多年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油脂精炼技术的提高,推动了人造奶油生产发展。如今生产的人造奶油不仅仅是为了代替奶油,更注重产品质量,营养价值及其风味性。近几十年来世界人造奶油生产发展很快,人造奶油产量从1957年已超过动物奶油,1965年产量达到500万吨,到八十年代中期人造奶油产量达到822万吨,近年来仍有增长,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等国,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5.
78—7 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牛奶——CF_1无菌浓缩液澳大利亚“科工研究组织”已研制出一种浓缩奶配方,特别适合忌食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致肠胃炎)的婴儿消化。澳大利亚医院过去曾经采用一种昂贵的进口蛋白质代用品,代替牛奶喂养忌食碳水化合物的婴儿。现在食物研究部研制了一种以牛奶蛋白质和牛奶脂肪为基础,不含碳水化合物,称为C F_1的无菌浓缩液,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仍需喂食牛奶的婴儿每天的全部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酶法奶类香精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前言乳及乳制品(这里指的是牛乳)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乳品的口味与香气十分令人喜爱。可惜,乳品加工过程中香气难免逃逸损失,遭受破坏。非乳制品中人造奶油、豆奶、冰淇淋、雪糕中牛奶香味需要补充,因此奶香加香...  相似文献   

7.
人造奶油是一种一种油包水(W/O)乳状液体,风味独特,口感细腻。植物油价格便宜,成分稳定,广泛用于人造奶油生产。目前对于植物油基人造奶油的总结尚少,本文综述植物油基人造奶油的研究现状、技术及工艺,为进一步发展植物油基人造奶油的生产与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硬度是评价人造奶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人造奶油的软硬影响到其应用性能。棕榈油基人造奶油在储存期间有时会发生后硬现象。基料油中高含量的2-油酸-1,3-棕榈酸甘油酯(POP)会导致体系结晶速率缓慢;人造奶油生产过程中过快的冷却速率、不合适的乳液流速和捏合搅拌速率都会使人造奶油在储存期间形成较强的网络结构;在储存期间,后结晶及温度波动会产生烧结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人造奶油后硬。此外,人造奶油常用的乳化剂中单甘酯会促进后硬,而甘二酯、磷脂和蔗糖酯往往会抑制后硬。介绍了人造奶油硬度的常用测定方法;总结了组成成分、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对棕榈油基人造奶油后硬的影响;并对避免人造奶油后硬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人造奶油的加工和储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由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人们营养摄取过度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所以人们对低脂肪牛奶、乳糖水解牛奶、人造奶油等新型奶制品很感兴趣。用大豆作的豆乳,人称植物奶也日益被人们所接受。 日本纪文、三育、朝日、罔崎等食品公司1980年在日本销售出20亿日元的豆乳,而且销售额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到1986年豆乳销售额突已破40亿日元。欧美的豆乳市场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十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油料作物丰收;促进了油脂精加工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来各地引进了一些人造奶油设备,对加快我国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生产及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引进工作中;要符合我国国情。笔者对我国引进人造奶油设备;发展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的生产,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人造奶油、起酥油在我国生产的发展 人造奶油发展到现在仅有110多年历史。今天的人造奶油已不同于发明的初期,不仅仅是为了代替奶油,而更注重营养价值和风味。动物奶油含胆固醇高,令人望而生畏。人造奶  相似文献   

11.
对含山嵛酸低热量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固体脂肪含量(SFC)、熔点、结晶速率、晶型及晶体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山嵛酸低热量油脂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不含反式脂肪酸,可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的基料油,也可作为烹调油、糖果脂及煎炸油等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油莎豆油及改善人造奶油的营养品质,以油莎豆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制备人造奶油,与5种市售人造奶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应用到面包制作中。结果表明:自制人造奶油的熔点(33.51 ℃)在5种市售人造奶油的熔点范围内(32.33~45.43 ℃),且满足LS/T 3217—1987标准要求;自制人造奶油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抗渗油能力以及良好的口融性,同时拥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 <40%)、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56)和血栓形成指数(1.15);与市售人造奶油相比,自制人造奶油具有较多的β′晶型以及较好的热性质;添加自制人造奶油的面包,具有较低的烘焙损失率、较大的比容和较好的感官评分。综上,自制人造奶油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有望代替市售人造奶油应用到面包、饼干、甜点等焙烤领域。  相似文献   

13.
人造奶油发明至今已110多年,风靡世界各国。因为它可满足各个民族的生活需要,是当今食品工业和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油脂。 本文介绍人造奶油100多年来的发展。自动化生产的设备,人造奶油生产工艺,原料油脂的要求,各种辅料的使用量。人造奶油质量标准。产品的保管方法及保存期。人造奶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领衔的油料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与英国赫尔大学合作,利用花生蛋白研发出不含反式脂肪的新型人造奶油——食品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是以固体纳(微)米颗粒为乳化剂、内相分数不低于74%的一类高浓缩乳液。近年来以天然  相似文献   

15.
海参、牛奶皆为滋补身体的上好食品原料。但是,近日.随着“宴宝海参奶”不含海参不含奶事件的曝光,消费者对市面上销售的包括格兰等品牌的海参奶的营养价值也产生了质疑。近日,笔者多方调查发现,这种海参奶只不过是一种商家宣传的噱头。厂家在外包装上刻意将“海参营养奶”、“天然海参牛奶,健康长寿”等信息加大字号。  相似文献   

16.
脂质的氧化不仅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会产生不良风味、有害成分。人造奶油是油水体系,其氧化稳定性特点与纯油体系有很大的不同。综述了关于人造奶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对人造奶油的氧化假说、氧化影响因素和抗氧化剂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延长人造奶油货架期以及加强油包水型乳液的氧化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饮料工业》2008,11(10):31-31
受问题牛奶风波的影响,中国餐饮连锁企业纷纷采紧急措施。其中,星巴克在华咖啡奶连锁店暂停供应所有含牛奶咖啡制品,并以豆奶人为替代推出不含牛奶制品的“豆奶咖啡”。  相似文献   

18.
人造奶油研究现状及其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奶油具有天然奶油的风味、色泽和可塑性,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于糕点、饼干等的制作,也可以供家庭中直接食用。通过对人造奶油研究现状及制备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人造奶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生物工程师正在开发人造牛奶,不含胆固醇和乳糖,口味相同但更健康,适用人群也更广。他们计划一年后生产第一批人造牛奶,三年后上市。美国生物技术企业Muufri三名生物工程师说,他们看到北美地区工农业生产现状后想到开发人造牛奶。英国《每日邮报》2日援引他们的话报道:"令人不快的是,工农业生产造成牛奶质量下降,也带来诸多问题,譬如环境破坏、温室气体排放和  相似文献   

20.
蔡文 《食品开发》2014,(4):70-70
牛奶也人造?美国生物工程师正在开发人造牛奶。不含胆固醇和乳糖,口味相同但更健康,适用人群也更广。他们计划一年后生产第一批人造牛奶,三年后上市。美国生物技术企业Muufri三名生物工程师说。他们看到北美地区工农业生产现状后想到开发人造牛奶。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援引他们的话报道:“令人不快的是,工农业生产造成牛奶质量下降,也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