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图(EIS)和Mott-Schottky分析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探讨了Fe—10Cr纳米涂层在0.05mol/L H2SO4+0.5mol/L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与铸态合金相比,溅射纳米涂层表面钝化膜的化学稳定性和再钝化性能明显提高;二者的钝化膜均具有p型半导体结构特征.但溅射纳米涂层表面钝化膜的载流子密度和平带电位都比较低,导致钝化膜中金属离子的传输速度较低,纳米橡层表面钝化膜的化学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Fe-20Cr溅射纳米涂层的腐蚀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电化学方法与表面分析技术,考察了平面磁控溅射Fe—20Cr纳米涂层的腐蚀电化学性能及耐蚀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溅射纳米涂层钝化膜的溶解速度高于铸态合金,但其钝化趋势较强,即使在含有0.5mo1/L NaCl的H2SO4溶液中仍能自钝化,而此时铸态合金的钝化趋势非常微弱;纳米涂层的耐点蚀能力也远优于铸态合金;晶粒细化以及铬元素分布均匀性是决定溅射纳米涂层耐点蚀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深度轧制方法获得了块体纳米304不锈钢材料.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Mott-Schottky分析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探讨了轧制纳米块体304不锈钢与普通304不锈钢(304ss)在0.05mol/L H2SO4+0.05mol/L 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耐Cl^-侵蚀性能.研究表明,深度轧制使304不锈钢组织内部形成高密度纳米尺度孪晶;纳米化表面可以形成致密的钝化膜,使其耐Cl^-侵蚀能力提高.对钝化膜半导体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轧制纳米块体不锈钢钝化膜中的载流子密度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钝化膜的电化学反应历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钝化膜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309不锈钢纳米涂层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电位极化、恒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 309 不锈钢及其溅射纳米涂层在 0.25 mol/L Na2SO4 0.05 mol/L H2SO4 和 0.5 mol/L Nacl 0.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 0.25 mol/L Na2SO4 0.05 mol/L H2SO4 溶液中,纳米涂层和不锈钢形成的钝化膜的抗腐蚀能力差别较小;而在 0.5 mol/L NaCl 0.05mol/L H2SO4 溶液中,纳米涂层的耐点蚀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这是由于纳米化使涂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更加致密、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容抗测量研究了纳米涂层和不锈钢钝化膜的电子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腐蚀机制.  相似文献   

5.
单相和双相不锈钢纳米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体上制备由两种相组成(单相和双相)的不锈钢纳米涂层,利用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技术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两种不锈钢纳米涂层在0.25 mol/L Na2SO4 + 0.05 mol/L H2SO4 和 0.5 mol/L NaCl + 0.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观察相组成对纳米不锈钢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锈钢单相涂层相比,不锈钢双相纳米涂层具有较差的抗局部腐蚀能力,其钝化膜的载流子密度远远大于不锈钢单相钝化膜的载流子密度,使得钝化膜的离子传输能力大大增强,从而降低了钝化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体上制备了Fe-20Cr纳米晶涂层.分别测试了Fe-20Cr铸态和纳米晶涂层在含氯离子溶液(0.005 mol/L H2SO4 0.5 mol/L NaCl)与不含氯离子的溶液(0.005 mol/L H2SO4 0.25 mol/LNa2SO4)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纳米化使材料的溶解速度增大,纳米晶涂层在两种溶液体系中均容易钝化;与铸态合金相比,纳米涂层的维钝电流增大两个数量级.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纳米晶涂层的维钝区间是铸态合金的两倍,耐局部腐蚀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利用电容测试技术和Mott-Schottky关系研究了Fe-20Cr铸态合金与纳米晶涂层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所形成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在不含氯离子的溶液中低电位下所形成的钝化膜为p型半导体,高电位下形成n型半导体,在含氯离子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为p型半导体;而纳米晶涂层在两种溶液体系中形成的钝化膜均为n型半导体.钝化膜的结构类型的不同是导致Fe-20Cr纳米晶涂层与铸态合金具有不同电化学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USSP表面纳米化Fe-20Cr合金的腐蚀性能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电化学方法,结合XRD、EDX、SEM和EPMA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经超声喷丸表面纳米化的Fe-20Cr合金在0.05mol/L H2SO4 0.5mol/L NaCl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化后合金的耐蚀性能降低。相对于粗晶合金,纳米材料晶粒的细化、钝化金属中Cr元素分析的均匀性降低以及超声喷丸技术在制备纳米晶过程中所带来的残余应力是纳米材料耐蚀性能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Mott-Schottky分析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探讨了轧制纳米块体304不锈钢与普通304不锈钢在0.05mol/L H2SO4+0.05mol/L Na2SO4溶液中钝化膜的保护性能;运用点缺陷(PDM)模型,分析了不同电位下在0.05mol/L H2SO4+0.25mol/L Na2SO4溶液中两种材料形成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阐述了导致两种钝化膜保护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两种材料表面钝化膜都具有n型半导体特征,氧空穴作为主要的载流子参与钝化膜的形成和溶解过程;钝化膜中载流子密度与钝化膜的形成电位之间满足幂指数关系,载流子在两种材料表面的钝化膜中的扩散系数非常接近,说明两种钝化膜遵从相似的形成和溶解机制,但轧制纳米块体304不锈钢中的载流子密度小于普通304不锈钢钝化膜中的载流子密度,从而使其钝化膜具有更好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化对M38高温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Mott-Schottky分析电化学方法,研究了M38合金纳米涂层在3.5%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3.5% NaCl溶液中,纳米化虽然没有改变合金表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p型),但是改善了钝化膜的致密性,降低了钝化膜中的载流子密度,提高了钝化膜的稳定性,所以,M38纳米涂层更耐氯离子侵蚀.  相似文献   

10.
硫化氢对不锈钢在酸性体系中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硫氢浓度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0.05mol/LH2SO4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硫化氢浓芳的增加,1Cr18Ni9Ti不锈钢的腐蚀被加速,钝化区变窄,且维钝电流密度变大;(2)硫化氢的加入使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被破坏,随硫化氢浓度的增加,钝化膜有一个从减薄到完全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304不锈钢在硝酸盐及硫酸溶液中的钝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304不锈钢在 硝酸盐及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经硝酸盐及硫酸溶液中钝化后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大为提高.SEM分析表明,经过H2SO4+KNO3钝化后,钝化膜具有网状的结构,膜层结合紧密;而单独在H2SO4溶液中钝化后,表面为有裂纹的钝化膜,微孔较多;单独在KNO3溶液中钝化,与未处理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29Cr超级双相不锈铸钢在人工海水中经电化学极化后表面腐蚀产物.结果表明,材料的腐蚀是以点蚀为主的局部腐蚀;MoO4^2-,NH+和少量Noi吸附在钝化膜表面,从而提升钝化膜的保护作用.材料在人工海水中极化后的钝化膜表层主要由氢氧化物Cr(OH)3,FeOOH等和氧化物Cr2O3,F...  相似文献   

13.
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K38G合金上沉积了一层与其同成分的纳米晶涂层。研究了铸态肥8G合金及其纳米晶涂层在900℃的涂盐(盐的成分为75%Na2SO4 25%K2SO4)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当涂薄盐膜时(0.8mg/cm^2),纳米晶涂层表面生成一层连续的Al2O3膜,消除了内硫化;当涂厚盐膜时(3mg/cm^2),纳米晶涂层表面氧化产物为Al2O3、Cr2O3和TiO2混合氧化物,虽然没有消除内硫化,但纳米晶涂层仍然提高了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并讨论了纳米晶涂层的抗热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浸泡法和电化学腐蚀法研究了(Ni8Nb5)99.5Sb0.5非晶在1,6mol/LHCl,1mol/LH2SO4和3%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对相应的组分金属Ni,Nb和Sb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比较。钝化膜的稳定性使用恒电位法和XPS深度剖析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极化测试后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Ni-Nb-Sb合金在1mol/LHCl,1mol/LH2SO4和3%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在6mol/LHCl溶液中,非晶合金的抗腐蚀性较差。在含有氯的介质中,电化学腐蚀后非晶合金表面被晶化,且有过钝化溶解。对钝化膜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在低电压下,钝化膜的生长是由扩散控制的,而在高电压下,则主要呈活化腐蚀。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方法制备了一种Fe Cr Mo Mn WBCSi非晶态合金涂层,测试并分析了非晶涂层组织、钝化膜成分及涂层在不同浓度Na Cl和H2SO4介质中的钝化行为,并与304不锈钢和ND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晶涂层由于钝化膜中高含量的Cr,Mo及W的氧化物,钝化区间宽,抗钝化膜破裂能力强,孔隙的存在降低其均匀腐蚀抗力.304不锈钢钝化膜破裂电位较低且与Na Cl溶液浓度密切相关.304不锈钢和ND钢只有在浓H2SO4溶液中具有较稳定的钝化特征,非晶结构有助于涂层在稀H2SO4溶液中形成更加稳定的钝化膜,厚度较小的涂层(200μm)具有较高的非晶相含量,形成的钝化膜较厚,耐蚀性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Q235钢表面原位生长的γ-FeOOH膜在0.25mol/LNa2S04+10^-4mol/LNaCI、0.25mol/LNa2SO4+10^-3mol/LNaCl、0.25mol/LNa2SO4+10^-2mol/L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在不同浓度的Cl^-水溶液中γ-FeOOH膜对Q235钢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Cl^-1含量较低时,γ-FeOOH膜的存在明显地促进了Q235钢的阴极反应,该膜对基材无保护作用;随Cl^-浓度的增加,阴极电流密度大幅减小,当Cl^-1浓度达到10^-2mol/L时,γ-FeOOH膜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基材的腐蚀,此时γ-FeOOH膜表现出对对基材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锌酸盐镀锌层的三价铬溶液钝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锌酸盐镀锌层的三价铬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表面结构与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锌酸盐镀锌层的三价铬钝化膜表面结构致密、无明显裂纹,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这种钝化膜表层与里层的组成不同,表层的组成为Cr2O3-Cr(OH)3-ZnO共混物;里层(离表层10-30nm处)的主要组成为Cr2O3-ZnO-Zn共混物;钝化膜的成膜过程可能包括镀锌层的溶解、碱性薄层的形成、胶状膜的形成和胶状膜转化成钝化膜4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与同成分的传统粗晶材料相比,纳米晶材料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发生显著改变.纳米化会影响材料表面形成钝化膜的各种性能,但关于纳米化如何影响决定其腐蚀行为的钝化膜生长机制以及点蚀行为目前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期针对纳米晶材料在含Cl-的常温水溶液中的钝化膜生长及点蚀行为2个动态历程的研究结果,发现纳米化通过促进钝化膜的形核过程并提高钝化膜的生长速度,从而改善了钝化膜的致密性.纳米化改变了点蚀的萌生位置,抑制了稳态点蚀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从而提高材料抗局部腐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制备块体超细晶Fe—Ni—Cr合金,对其在0.25 mol/L Na_2SO_4+0.05 mol/L H_2SO_4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研究。与粗晶合金相比,超细晶合金表现出加速的活性溶解过程,钝化区间缩小,维钝电流密度更大。对表面钝化膜进行Mott-Schottky曲线测试并结合点缺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晶合金钝化膜内载流子的扩散系数较粗晶合金显著提高一个数量级,载流子密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Fe在水溶液中形成钝化膜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发现钝化现象至今的近两个世纪,Fe钝化膜的结构和性质一直是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简要概括了Fe表面钝化膜研究的意义及历史,综述了Fe在不同溶液中通过不同方法形成钝化膜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过程及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已经提出过4种关于Fe在水溶液中形成钝化膜结构模型,但由于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局限性,这些模型并未能真正反映Fe钝化膜的真实面貌.随着先进技术及方法的引入,对Fe钝化膜的微观结构、组成及防腐机制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