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TCD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速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加快,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速增快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TCD指标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胡萌萌  马晨超  王圆圆  邵奇 《陕西中医》2019,(11):1534-1537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4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量及内皮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P<0.05);观察组各动脉脑血流量增高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部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症急诊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采用自制眩晕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3h眩晕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min、治疗后3h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min、治疗后3h眩晕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眩晕症急诊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综合针药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药组患者行“三焦针法”配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综合治疗,药物组患者仅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经过治疗,针药组患者症状积分及愈显率等均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患者VA、BA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以及综合临床疗效亦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药物综合干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组问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樟柳碱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和眼底的情况,给予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眼病有一定疗效,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90例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对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8.9%、78.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肠溶拜阿司匹林并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动态记录治疗前及治疗5 d、10 d、15 d、21 d局部脑血流(rCBF)及脑电图(EEG)。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沉、血液血小板集聚率、纤维蛋白原活性、全血高切黏度、全血底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计算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量表ADL,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川芎嗪能显著降低血液血小板集聚率、纤维蛋白原活性、全血高切黏度、全血底切黏度,增加rCBF并恢复EEG至正常状态,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7%,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脑梗死有理想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接受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臀部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DH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DH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是一种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春西汀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确诊的AIO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和维脑路通治疗,治疗20 d后统计疗效。结果:视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1.7%;视野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0.9%。治疗组视力和视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抗眩I号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每次12 mg,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0.1 g,每日1次;长春西汀20 mg溶于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采取联合抗眩I号中药煎剂日1剂及其加减方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8.8%,治疗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眩I号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中此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用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疗程共2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并观察及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巴塞尔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巴塞尔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醒脑静与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8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醒脑静与长春西汀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眩晕减轻程度。结果醒脑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长春西汀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优于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及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下降.结论:长春西汀联合葛根素能增加脑血流,减轻脑缺氧损害,保护神经元,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69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能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禁忌搜索算法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中的核心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分布规律,为探索临床核心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及病理阶段,筛选组合出适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改善脑循环治疗方案:适于抗血小板治疗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合方案;其他改善脑循环治疗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长春西汀/马来酸桂哌齐特/前列地尔/盐酸倍他司汀组合方案。以脑蛋白水解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注射液为药物组成的神经修复治疗方案;及以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胞磷胆碱为核心药物组成的针对并发脑水肿及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案。研究归纳的用药方案仅供临床医师参考,进一步研究可在该研究基础上,开展前瞻性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9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天临床疗效、IL-6、TNF-a、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a、hs-CRP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12天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a、hs-CRP水平更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有效,可能通过降低IL-6、TNF-a、hs-CRP水平来改善眩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64%较对照组70.45%高(P 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浆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较对照组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调任通督针刺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C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CIS恢复期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调任通督针刺。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95%CI=89.58%~99.95%),对照组为84.91%(95%CI=72.27%~94.5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685 2,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调任通督针刺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C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其收益为OR=0.11(95%CI=0.01~0.90),NNT=8(95%CI=4.2~38.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