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考察四联疗法与常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首次根除失败胃溃疡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Hp感染首次根除失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方案治疗。IL-10和IL-6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0和IL-6表达水平均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治疗后研究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0%(45/50)和74.0%(37/50),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0%(46/50)和78.0%(39/50)。研究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6.0%,对照组为14.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比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首次根除失败胃溃疡患者更有利于炎症状态改善,临床效果更优,患者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在三联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失败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50例Hp感染胃溃疡(均经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取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干预,对照组则行四联疗法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0.67%、82.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3%、68.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CRP、IL-1、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四联疗法,加以复方嗜酸乳杆菌能有效提高首次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的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7,(4)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自拟清中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三联根治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自拟清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热、头晕、肝功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自拟清中汤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p的优化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在我院门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同时伴有Hp感染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克林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致康胶囊1 200 mg,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2组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60例患者中,338例患者完成随访,按意向性(ITT)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根除率分别为80.0%(144/180),87.8%(158/180);按符合方案集(PP)分析分别为85.7%(144/168),92.9%(158/170),试验组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78.0%(131/168),87.6%(149/17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16.7%)(P0.05)。[结论]采用致康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在疗效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三联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健脾解毒方联合西医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诱导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采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三联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解毒方联合三联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蛋白酶原(PG)含量,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窦溃疡直径,胃体溃疡直径和胃黏膜TF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9%,Hp根除率86.2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3%,复发率3.92%显著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窦溃疡直径、胃体溃疡直径、GAS、PG和胃黏膜TFF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TL含量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联合西医三联法治疗Hp诱导胃溃疡能有效根除Hp,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远期复发率。[方法]随机法抽取80例胃溃疡患者,按计算机序列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三联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三联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候积分、幽门螺旋杆菌(Hp)值、溃疡面积、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Hp值、溃疡面积分别为1.18分,92.48 dpm/mmol,1.10 c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值,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4例列为对照组,应用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其余24例列为观察组,应用叶酸+替普瑞酮+三联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17%,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活动性、炎性反应、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浓度为(1.22±0.21)nmol/L,与治疗前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叶酸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确诊为Hp感染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的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的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泻、腹痛、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Hp感染,不仅能提高溃疡愈合的有效率。Hp根除率,还能降低治疗使用抗生素带来的腹泻、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p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80例,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除胃溃疡患者用奥美拉唑4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用奥美拉唑6周外,其他药物均用药7 d后停药。2组均在停药后1个月复查Hp。[结果]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治疗组分别为90.0%和80.0%,对照组为88.8%和81.3%,2组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63.8%,对照组为46.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特点及规范治疗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接诊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Hp根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5.4%,70.8%,复发率10.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Hp感染并发胃溃疡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建中胶囊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60例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三联(对照组)治疗与小建中胶囊联合西药三联(试验组)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治疗结果中对照组治疗率为83.33%,试验组治疗率为90.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建中胶囊试验组优于常规西药抗Hp治疗,一般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西药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65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并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证实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1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g、bi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嗜酸乳杆菌(1g、tid);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所有患者~(14)C-UBT以评估Hp根除疗效。[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实际完成方案者分别为75例、78例,试验组、对照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77.8%、61.9%,按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84.0%、66.7%,试验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标准三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入选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8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即给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枸橼酸铋钾胶囊,2次/d;2组疗程均为2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测Hp,对患者疼痛的缓解、Hp转阴、溃疡的愈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67%、70.83%,治疗组、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83.33%、54.17%;2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患者疼痛的缓解和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经济安全,且疗效显着高于三联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Hp阳性胃炎的患者160例进行分析。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恶心、反酸、嗳气、上腹疼痛)发生率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症状发生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发生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TNF-α、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TNF-α、IL-6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及CR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Hp阳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症状发生率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胃溃疡1号方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Hp呼气试验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自拟胃溃疡1号方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序贯疗法治疗,停药4周后,检测Hp.[结果]2组患者治疗停药1个月后Hp转阴率显著不同,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80.0% (P<0.05).[结论]应用胃溃疡1号方联合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PU,Hp转阴率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在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患者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老年Hp胃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血清IL-10、IL-17和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及2组间IL及TGF水平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p阴性与Hp阳性患者比较,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可以显著降低老年Hp胃炎患者机体内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该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三联疗法(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Hp根除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胃复春;服药10天后,对照组单独口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4周;治疗组在服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基础上加服胃复春片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91.3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三联疗法抗Hp治疗方案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胃泌素水平,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DU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2组患者均服药4周,并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比较2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8.33%,对照组8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91.67%,对照组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DU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新口服液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相关性慢性胃炎(C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镜确诊的85例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及血清Hp-IgG测定Hp均阳性的CG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42例,予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加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5~10 ml/次,3次/d,均连服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组治疗后比较P0.05。胃黏膜炎症愈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64.0%(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7.7%和92.8%;Hp清除率对照组93.5%,治疗组90.7%(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Hp相关性CG疗效优于单纯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内皮素(ET)和胃蛋白酶原(PG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清除Hp(1~14d)联合保护胃黏膜药物(15~90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GAS、ET和PGs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9.87%,对照组Hp根除率为78.48%,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GAS含量明显升高(P0.01),ET含量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PGⅠ含量和PGⅠ/PGⅡ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CAG疗效显著,能提高Hp根除率,促进GAS分泌,降低ET表达,提高PGⅠ/PGⅡ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