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老年下肢骨折以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为常见。而老年人又因自身特点合并糖尿病的机率很高。我科2002~2005年收入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骨折20例,现就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为糖尿病骨折组(45例);2型糖尿病无骨折患者为单纯糖尿病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骨代谢标志物及凝血指标。结果糖尿病骨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CT、BGP、ALP低于对照组,PT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骨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各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骨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的D-D、FIB、GMP-140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骨折组的D-D、FIB、GMP-140又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骨代谢紊乱及凝血活性增强,合并下肢骨折后发生血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其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未发生)和观察组(发生),对比其两组临床情况。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合并糖尿病、肝肾疾病、肺部疾病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多,而术前早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6例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老年骨折血栓患者表现为管腔增宽,管腔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图像,部分血栓可飘动。在老年骨折患者中,小腿内静脉的血栓发生率高,膝部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率亦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迅速诊断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可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早期功能锻炼中结合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早期功能锻炼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逐瘀通络组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通络组方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6.7%,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逐瘀通络组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在体位护理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仅1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患者的护理,针对老年骨折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重点加强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和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68例患者护理质量优良,术后6~24个月回访无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下肢负重良好.结论:对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术后患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手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住院时间平均(9.48±1.61)d,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22.5%,住院时间为(7.66±4.71)d,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陈杰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99-170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治疗前后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结果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凝血指标APTT、Fib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专项护理对于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为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选择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外科2015年6-12月因患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共22例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制订专项护理,包括饮食、心理、药物干预、术前及术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项护理,22例有20例患者诊断为完全治愈,治愈率为90.1%,2例红肿诊断为部分治愈,占9.9%。结论通过专项护理标准的制订对于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术后愈合有积极意义,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目标,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牵引床、褥疮防治床垫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并作出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13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牵引术结合褥疮防治床垫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于1a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2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其中129例康复出院;3例患者骨折处呈纤维愈合,肢体功能得到部分恢复。随访1a,80%以上患者骨折处无疼痛,活动功能尚可。结论:牵引床结合褥疮防治床垫对老年性下肢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七、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相关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及糖尿病足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病变更重,致残率、致死率也更高.部分患者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即已出现慢性并发症,因此,主动筛查、早期发现及管理十分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主动功能锻炼配合电磁波照射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则行主动功能锻炼配合电磁波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对两...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部分患者在伤前可能患有高血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或偏瘫等疾患。伤后因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压疮和下肢静脉炎等合并症,其死亡率较一般骨折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份—2015年12月份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内径、血栓范围以及血栓回声、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骨折患者管腔增宽,管腔内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图像,超声检查可见部分血栓飘动。另老年骨折患者中小腿内静脉与膝部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率高。结论:临床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诊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动态观察血栓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手术室中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室在给予人性化护理.最后将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术前确定高危人群,做好术前准备和干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必要时药物治疗.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患肢肿胀,经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应用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做好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髓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出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46.21±1.21)mL、出院时间(7.21±1.23)d和骨折愈合时间(6.01±1.21)个月低于对照组出血量(126.55±5.77)mL、出院时间(9.24±1.55)d和骨折愈合时间(8.45±1.27)个月,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对照组为(17.13±2.91)分,观察组为(17.21±2.21)分,P>0.05,而治疗后两组下肢功能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31.13±2.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13±2.21)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行走功能,并减少术中出血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防控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14%,两组差异显著,p0.05;下肢肿胀疼痛率上,观察组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