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红外成象自寻的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精度的最优分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半实物仿真系统各设备误差对整个仿真系统仿真精度影响灵敏度和各设备造价概型函数的精度最优分配方法。文中描述了影响系统仿真精度的主要因素及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各设备造价概型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半实物仿真系统仿真精度的最优分配方法。该方法适应于各种自寻制导武器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最优分配,同时突出了红外成象系统对精度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激光制导武器弹目视线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制导原理,建立了实战情况下弹目视线数学模型,设计了弹目视线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而建立了半实物仿真条件下的弹目视线数字模型。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了激光光斑能量中心在漫反射屏上运动的数学模型和二轴转台角运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这些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肖卫国  尔联洁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1):2461-2463
在介绍雷达寻的制导控制基本原理、半实物基本方法及仿真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雷达寻的制导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组成、各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主要误差因素分析,同时对关键仿真设备的误差进行研究,并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推导出此类雷达仿真系统具有一般意义的仿真误差模型。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对仿真系统的仿真精度进行验证。仿真试验表明,该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仿真精度满足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仿真精度是国内外系统仿真工作者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以现有的红外制导空间半实物仿真系统为对象进行精度分析 ,首先采用参数辨识法建立各仿真设备的精确数学模型 ,然后对一种具体产品的制导回路进行数学仿真 ,把数学仿真结果与各仿真设备模型加入后的数学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定量地得出了各仿真设备影响的结果 ,最后 ,对各仿真设备影响的误差结果进行了置信度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仿真精度是国内外系统仿真工作者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以现有的红外制导空间半实物仿真系统为对象进行精度分析,首先采用参数辨识法建立各仿真设备的精确数学模型,然后对一种具体产品的制导回路进行数学仿真,把数学仿真结果与各仿真设备模型加入后的数学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定量地得出了各仿真设备影响的结果,最后,对各仿真设备影响的误差结果进行了置信度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某型飞行模拟转台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篇文章根据飞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对飞行模拟转台的要求,提出了建立转台数学模型的必要性,扼要介绍了转台的建模方法,给出了某型转台的完整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频带覆盖”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同化方法,得到了能反映系统基本特性的简化模型,并根据系统的实测结果对简化模型进行了校验,为研究飞行模拟转台对飞控系统仿真结果的影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在不计及重力与地球自转影响下,阻尼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为实物的导弹半实物仿真试验中,转台指令的形成问题。一方面由于三轴转台的转序与描述导弹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所采用的转序不同,另一方面由于转台各框的转动范围有限,使得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一目了然.本文论述了转台复现导弹角运动的实质是复现导弹在惯性空间的角速度,而不是角位置,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以微分方程形式和坐标变换矩阵形式形成转台指令的两种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激光驾束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必须借助二维平动系统,但由于二维平动系统受限于技术指标不高,无法满足弹目相对运动模拟速度和加速度要求较高的武器系统开展仿真试验的弊端,提出一种新的激光驾束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构建及试验方法。采用“二轴转台+负载支架”的仿真系统构建方式,利用二轴转台的转动角运动代替二维平动系统的线运动来实现导弹在激光信息场中弹目相对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模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存在的种种弊端,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半实物仿真传统三轴转台解耦方法大多不考虑地球自转影响造成仿真相似性不足、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转台纬度、方位及转序与发射点状态的差异,提出一种虚拟惯组输出模拟及实物惯组转台姿态补偿方法。当设备中不含实物惯组时,通过构建虚拟惯组并考虑误差影响模拟真实惯组输出;当引入实物惯组时,在转台解耦的基础上补偿当地地球自转角速度,根据转台奇异值与仿真需用范围可选卧式或立式驱动模式。经仿真验证,13 min飞行工况下虚拟惯组与实物惯组姿态结果一致,最大角误差约0.08°,不加地速补偿时仿真姿态相比理论值差异约3°,加入补偿后修正至约0.01°,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能有效提高仿真精度,且方法实现简单适用性好,可工程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水下航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数字化和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应水下航行器控制系统仿真需求的新型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且完成了系统的工程实现。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仿真系统的数字化和一体化,完成了转台、水压仿真器的微机控制和数字仿真机与外围仿真设备的实时数字通讯以及仿真工程数据库设计。经多项航行器半实物仿真试验应用,表明该系统的仿真精度明显提高,对航行器的研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图像的生成是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的一个关键技术.设计了一个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利用Multigen Creator建立目标和背景的三维模型,利用Vega中基于大气传输模型的SensorVision模块建立目标与背景的红外模型,生成目标及场景的红外图像.并将该红外图像应用于实际的某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中,试验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某战役战术导弹发射综合训练模拟系统是一个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半实物仿真装备 ,主要用于导弹发射部队的操作训练、指挥协同训练、院校教学演示等。其软件系统由三维虚拟仿真、分系统电路仿真、发射流程仿真软件三大部分组成。介绍了该系统软件部分的特点、组成和关键技术 ,并针对关键技术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钟都都  于薇薇  张凯  林奕  闫杰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9):5214-5218
红外场景仿真器是红外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以某型号对地导弹导引头半实物仿真系统为应用对象,以微反射镜阵列(DMD)为实现方式,采用Vega软件及其SensorVision模块为开发工具,开发完成了基于DMD的红外场景仿真器系统.对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结构、场景生成器、视景软件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对场景产生器进行了测试评估,包括分辨力、对比度、不均匀性、几何失真和最小可分辨温度等指标.该仿真器系统目前已经在某型红外成像导引头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中获得应用,逼真度高,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仿真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幕对红外和近红外等波段的电磁波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特性,可以导致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导引头接收到的能量大大衰减,从而降低导弹命中率。在综合分析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复杂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包括作战效能主模型、基于烟幕消光机理和红外成像制导原理的对抗模型以及其它辅助模型。进一步对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试验,动态仿真了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态势,得出了烟幕布放战术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补给及战斗保障船艇编队的最大威胁是反舰导弹。首先分析了船艇部队建模仿真的必要性,然后建立了船艇编队、角反射器、红外干扰弹和红外、雷达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以及它们之间状态、位置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反导方案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了实例仿真与分析,最后对干扰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评估,对船艇部队在航渡过程中编队反导的建模及仿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DGW-1导弹模拟训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号弹道导弹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为背景,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该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分布式仿真技术,其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图形处理和数据库中间件技术解决了系统庞大,操作训练岗位多,信号分析、处理复杂,需要对三维图形进行时实处理等难点问题,为其他网络仿真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六自由度导弹制导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战术导弹最优制导规律研究是提高导弹制导性能及精度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大量的仿真计算,以确定最优制导规律和控制系统参数。本文反导弹的空间运动状态用六自由度数学模型来描述,建立了六自由度的导弹运动模型、目标运动模型和相对运动模型等。研究出了进行战术导弹制导系统研究的六自由度仿真软件包,共由十多个模块组成。文中介绍了仿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程序结构。应用本仿真软件包可进行战术导弹制导规律专题研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of Guidance SystemShanJiayuan&LiZhongwu(No.1Dept.,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