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中侏罗世海娥螺类系采自西藏北部双湖县达尔沃错、阿木岗日以及索县以南的雁石坪群,而晚侏罗世的海娥螺类则采自拉萨附近的多底沟群(插图1)。双湖地区的标本是西藏地质科学研究所板块专题组于1983年8月采集的,索县及拉萨附近的标本是夏金宝、毛力等于1982年9月和1983年8月两次采集的。上述地区的海娥螺动物群经研究,共9属11种,其中2个新种。这一研究成果增添了我国侏罗纪海娥螺动物群新资料,并且对藏北和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本文所记述的海娥螺类产自西藏北部的班戈和改则两地区。晚侏罗世海娥螺类主要产自伦坡拉盆地北缘的帕孔组,早白垩世海娥螺类采自班戈盆地南、北边缘及改则夏康坚雪山的郎山组(见插图1)。改则夏康坚雪山的化石是杨胜秋同志于1971年辛勤采集的;其余的化石均为原西藏第四地质大队及夏金宝于1978—1979年采集的。这些海娥螺类经研究计有5属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海娥螺化石均产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北的海相侏罗、白垩系中,大部分属种出自侏罗系顶部或白垩系底部的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中。这套地层在林周、拉萨地区被命名为“多底沟群”,班戈地区为“蛤蟆山组”。以往  相似文献   

4.
藏北安多一带晚侏罗世层孔虫的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北部侏罗系发育,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间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可达数千米,是研究我国侏罗系的重要地区之一。藏北侏罗系的层孔虫较为丰富,董得源(1981,121页)曾研究本区范围内东巧附近和双湖地区鱼尾湖一带的晚侏罗世层孔虫6属、14种。此外,杨敬之、王成源(1975,71页)描述  相似文献   

5.
藏北中侏罗世窗孔类的发现和唇口类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新科Fenestraporidae及其一个新属Auiculofenestella和它的两个新种A.triapertalis,A.que-napertalis被建立和描述了,它们发现于藏北羌塘盆地中侏罗世巴柔期的地层内,新属和限于北美和中亚高加索地区早泥盆世晚期和中泥盆世的已知的窗孔苔虫(Fenestrapora)。都显示了似鸟头体的构造,然而,新属中所有的这种似鸟头体构造,只分布于横枝上,本文也讨论了窗孔苔藓动物和其它各类苔藓动物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者推测,窗孔苔藓动物是由隐口苔藓动物的叶孔苔虫(Parachasmatopora)经中奥陶世的原始的窗孔苔藓动物Moore-phylloporina发展来的,新属的发现更进一步提供了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唇口苔藓动物是由窗孔苔虫经新属乌头窗格苔虫(Auiculofenestella)发展来的”假设的重要证据 。  相似文献   

6.
辽宁凌源晚侏罗世白鲟化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了辽宁凌源晚侏罗世义县组下段白鳍科化石一新属、新种,Protopsephurusliuigen.etsp.nov..它的吻部、方轭骨形状和鳞片特征与美国的Paleopsephurus和Crossopholis相似,但以具有一块颈片,多块鳃条骨,近似菱形的膜质筛骨和相对较短的吻部区别于其他白鲟。这是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的白鲟科化石。  相似文献   

7.
文中描述产自西藏北部改则县境内班公湖-怒江地层区内的石珊瑚17属23种(包括1个新种和6个未定种),根据珊瑚动物群的分析与对比可以确定它们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Late Jurassic),最可能是晚牛津期至启莫里期(Late Oxfordian-Kimmeridgian),那时正值全球性温暖气候环境下,在全世界不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报道采自西藏(Xizang)北部,伦波拉盆地南缘,色林错东南岸的一块大型猫科(Felidae)动物的脑化石。因为没有发现任何与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只能依据猫科动物中虎豹属(Panthera)的生活时代,定为上新世至更新世(Pliocene-Pleistocene)。本文可能是中国哺乳动物脑化石的首次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9.
山东莱阳晚侏罗世原始蠼螋化石(昆虫纲)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种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纲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4,33(2):229-245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石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钢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绥滨地区晚侏罗世Buchia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绥滨地区晚侏罗世东荣组的双壳类Buchia,划分为4个带:(1)晚牛津至早启莫利期的B.concentrica带;(2)晚启莫利期的B.tenuistriata带;(3)早-中伏尔加期的B.mosquensis-B.rugosa带;及(4)晚伏尔加期的B.fischeriana带。文内共描述3属9种。  相似文献   

12.
皖南晚侏罗世的弓鳍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0年秋,我所安徽野外工作队在皖南屯溪、歙县一带调查中生代后期脊椎动物化石时,从歙县岩寺附近的“岩塘组”中采集到一批鱼化石。在歙县地区,岩塘组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的砂页岩沉积,厚约81米,鱼化石产于上部页岩中;本组与上覆红层“桂林组”(K_I)呈不整合接触,与其下的火山岩系“石岭组”(J_3)呈假整合接触。关于岩塘组的时代,各家意见不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去在该层位中发现的化石较少,至于鱼化石则过去还未有过发现。此次采获的鱼化石较多,保存较好,经笔者鉴定,除绝大多数是属于和狼鳍鱼类很相近的原始真骨鱼类外,还有两块标本是属于弓鳍鱼目中的中华弓鳍鱼科(Sina-miidae)。这一新发现,不但有助于对中华弓鳍鱼的地理分布有进一步了解,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东南部和华北地区中生代后期地层对比的依据。本文仅就中华弓鳍鱼化石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自西藏西北边陲日土县南的一个燧石标本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产此标本的地层主要是一套基性火山岩系,当地称之为“木嘎岗日群”。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含15科、32属、54种,其中有本文建立的1个新科(Leugeonidae)、3个新属(Dantze,Leugeo和Levilugeo)及12个新种。该放射虫组合可划归上侏罗统启莫里叽阶(Kimmeridgian)上部或提通阶(Tithonian)下部(即相当于北美 2 alpha亚带至 3 beta亚带;Pessagno et al.,1987h).标志属种如Mirifusus guadalupensis,Tripocyclia jonesi,Hsuum maxwelli等。  相似文献   

14.
河北围场晚侏罗世的双壳类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的化石,系1977年姚建新与我所王思恩等同志观察冀北陆相中生代地层时采集的。化石采自围场沙林沟、上石匣等地的西瓜园组)。该组岩性为灰白色、灰黄色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砂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劣质油页岩等。双壳类化石多产于凝灰质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笔者与本队郑有铭同志在深圳地区南澳水头沙进行野外工作时,曾发现一批海相双壳类化石。当时曾有人怀疑这里的地层为上三叠统,据说前人曾发现过三叠纪的标志化石Myophoria(Neoschizodus)laevigata(Ziethen)。但是后来广州地质学校黄沃章老师在双壳类化石层之下采集到早侏罗世金鸡组的菊石Hongkongites,菊石层中又共生有少量双壳类。1984年笔者携带这批双壳类标本到中国科学院南京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发现尖膀胱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尖膀胱螺(Physa acuta)为世界性广布淡水螺类,系多种重要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is cantonensis)和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的中间宿主.在20世纪70年代淡水贝类调查中,北京地区未曾发现该螺的分布.2007年笔者在北京地区开展主要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在朝阳公园、玉渊潭、圆明园及奥运村附近河流中相继发现该螺,此螺入侵北京地区并大量孳生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晚侏罗世蝎蛉化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描述蝎蛉化石1新属4新种。新属Megabittacus2新各,即Megabitacus colosseus sp,nov。,Megabittacus beipiaoensis sp,nov,新种Sibirobittacus atalus sp,nov,属于现生的蚊蝎蛉科,新种Orthophlebia liaoningensissp,nov,属于绝灭的直脉蝎蛉科。化石采于辽宁省北票我侏罗世义县级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四川省自贡市汇东新区自贡市乳品厂发现的西蜀鳄一新种——周氏西蜀鳄(Hsisosuchus chowi sp.nov.)。新种区别于西蜀鳄已知种的特征是:鼻骨后部沿缝合线有一浅的纵凹,额骨的眶缘向上凸起成嵴,沿额骨缝合线也隆起成一微弱的纵嵴,上颞窝的内侧缘向上凸起呈明显的嵴,顶骨具一前中突,侧视颧骨腹缘呈明显的波曲状,眶后骨前侧角约90°,鳞骨后侧突特别拉长,向侧下后方伸展,使鳞骨侧缘明显向内侧弓曲,左右外枕骨的枕髁部分不相接,翼骨的腹中嵴源于翼骨主体部分,内鼻孔位置比较靠前。此外,齿骨外面和夹板骨腹面具有发达的沟和嵴状雕饰,夹板骨参与下颌联合的部分比较长,肩胛片异常扩展,乌喙骨远端宽于近端,肱骨头增厚并强烈向内侧扩展,三角肌嵴发达,桡侧腕骨具发达的尺骨突,尺侧腕骨远端宽于近端,6列荐前部腹部骨板和3列尾部腹部骨板,也可能是周氏西蜀鳄的衍生特征,但这些性状在大山铺西蜀鳄中情况不明,有待更多的材料来证实。杨钟健、周明镇(1953)在建立西蜀鳄属之初就已注意到西蜀鳄是一种特化的鳄类,认为西蜀鳄不仅将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混存于一身,而且还具有一些一般鳄类所没有的独特性质。以此为基础,他们建立了西蜀鳄科。目前西蜀鳄类动物发现并不多,仅有1属2种,即重庆西蜀鳄和大山铺西蜀鳄,而且材料不完整,特别是头后骨骼保存不理想。周氏西蜀鳄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西蜀鳄类的分布范围,而且还增加了我们对这一特化鳄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晚侏罗世摇蚊科新属、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1,30(5):556-569
本文描述了我国冀北和鲁东上侏罗统摇蚊科化石3属、3种,其中,1新属和3新种。冀北大北沟组中不存在Chironomaptera gregaria种化石,以前被鉴定为幽蚊科的这个种实际上应为摇蚊科的1个新种。并对如何区分上侏罗统这两个科成虫化石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的叶肢介均为新属种,时代是晚侏罗世,其中有Nestoria 1新种,Eosestheria 4新种,Yanjiestheria 1新种和新属Chifengestheria4新种。这些叶肢介的描述和研究,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上部中生界的划分以及与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