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5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cm)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肺叶切除术2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术14例,肺肿瘤摘除术1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核球或肉芽肿8例,炎性假瘤8例,肺曲菌病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因复杂,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恶性病变比例较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6例肺孤立性结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的36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36例中恶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22例,手术前后良恶性诊断不符合率仅27.8%。结论肺孤立性结节是一组病因复杂的疾病,对诊断不明的肺孤立性结节,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可获得准确、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微创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 80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肺癌56例,肺转移癌4例.其余20例为肺良性病变,其中结核球10例,肺炎性假瘤4例,肺曲菌球3例,肺错构瘤1例,支气管囊肿1例,肺动静脉瘘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诊断符合28例,符合率35%.结论 肺孤立性结节是一组病因复杂的疾病,胸部X线对早期发现的作用明显;胸部CT检查是术前鉴别诊断的最好方法.胸腔镜辅助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部结节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血清蛋白质质谱辅助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建立肺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筛选出相对特异标记物,探讨其用于辅助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意义。方法肺腺癌患者7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正常志愿者71名,按照性别、年龄、吸烟史与71例肺腺癌患者配对。用WCX2芯片检测各血清标本,筛选肺腺癌相对特异性蛋白质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3例,其中28例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诊断验证筛选出的肺腺癌相对特异性蛋白用于辅助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意义。结果与正常志愿者比较,肺腺癌患者有5个显著高表达的相对特异性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47.79、4203.99、4959.81、5329.30和7760.12。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有24例术后病理为肺腺癌,证实筛选出的5种肺腺癌相对特异性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且高通量的分析方法,能直接筛选出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相对特异的潜在标记物,将其用于辅助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节常见,但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择。总结平阴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5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自1999年1 月~2009年1 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35例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手术至发现肺结节的时间为6~177 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经病理证实,乳腺癌肺转移21例(60.0%),原发性肺癌8 例(22.9%),良性病变6 例(17.1%)。 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中,术后2、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71.4%(15/21)、19.0%(4/21)。 从肺转移切除术至再次出现病情进展的中位时间(PFS)为32个月(3~73个月);全组患者生存期为12~103 个月,中位时间43个月。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肺转移术后至病情再次进展(PFS)的因素包括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接受化疗(P<0.05);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的时间(无瘤生存期,DFS)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化疗与肺转移术后生存期(OS)有关(P<0.05)。 但经过多因素分析,上述因素对PFS 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的外科治疗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术后全身治疗对提高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5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cm)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肺叶切除术2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术14例,肺肿瘤摘除术1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核球或肉芽肿8例,炎性假瘤8例,肺曲菌病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因复杂,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恶性病变比例较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外科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局部切除4例,类似于胃癌根治手术(D2)4例.良性6例,恶性2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性包块.绝大多数无黏膜破坏,有黏膜破坏者常常较大并且伴有深入肿瘤的窦道.手术后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5例,CD34阳性4例.结论肿瘤大体的生长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明确诊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肺叶袖状切除、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部分心包切除)、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 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结果 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施行完全性手术切除(R0),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手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讨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属局部晚期病变,对该类患者施行袖状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包括心包和(或)心房部分切除术]是较全肺切除术更为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亦有可能手术治疗.诱导治疗及肺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使完整切除肺病变及受累的邻近结构(上腔静脉,肺动脉等)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AIMS: To assess the role of surger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in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previous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series of 79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an SPN between 1990 and 2003 after a curative resection for breast cancer were reviewed. RESULTS: Surgical diagnosis was obtained by open procedure before 1996 (37 cases), and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after 1996 (33 out of 42 cases, 9 open procedures) and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Histology of SPN was primary lung cancer in 38 patients, pulmonary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in 27, and benign condition in 14. VATS was converted to open procedure for anatomical resection in primary lung cancer and for the palpation of the lung in metastatic disease. Average disease-free interval from the initial mastectomy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rimary lung cancer than in metastatic patients (179+/-107 vs 51+/-27 moths). Manual palpation identified 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 in 3 out of 27 metastatic patients. Five-year survival rate after pulmonary metastasectomy was 38%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isease-free interval; 5-year survival rate after resection of primary lung cancer was 43%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pathological stage. CONCLUSIONS: VATS is a good procedure for diagnostic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SPN. As SP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primary lung cancer in half cases, it deserves confirmation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surgical treatment. When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is demonstrated, open procedure must be performed to palpate the entire lung to exclude previously unknown nodules.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临床检查发现,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早期肺癌。本研究探讨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胸腔镜手术对于SPN的诊疗价值。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PN患者310例,CT引导下留置Hookwire定位针,行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楔形切除,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式。统计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VATS 肺楔形切除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胸率以及SPN病理分型等。结果: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咯血2例需要处理,术中Hookwire脱落12例(3.87%),VATS肺楔形切除手术成功率为99.0%,中转开胸3例。SPN术后组织学病理结果: 原发性肺癌237例,良性病变73例。结论:采用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VATS手术的方法治疗微小SPN,诊断准确率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大性外科手术治疗左心房和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至2004年11月对7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术,左上肺叶切除3例,同时行肺动脉和支气管袖状成形术2例,左全肺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2例,右中、下肺叶切除1例,全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部分左心房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中,2例分别于术后38,26个月死亡,其余5例健在。中位生存期18.4个月。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扩大性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左心房及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Hu WD  Liao MY  Chen JK 《癌症》2006,25(2):217-219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而放射影像学如X线平片和CT是发现和诊断肺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30mm以内肺周围孤立结节(solitary puhn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较难.尤其对10mm以内SPN的影像诊断更难。本研究拟对CT影像学10mm以内SPN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CT影像学上直径〈10mm且最终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病理学证据的102例SPN进行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总结小结节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内〈10mm的SPN中,以良性病变为主,占64.7%。分别是炎性假瘤、良性肿瘤、结核等;原发性肺癌占24.5%,其中分期较晚肺癌(ⅡA期及以上)占5.9%,影像学上可藉边缘不齐、有毛刺衙、气管和血管受累、强化值羞异等特点与良性病变鉴别;肺转移癌占10.8%,其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肺癌相似,结论:肺内〈10mm的SPN中。以良性肿瘤为主。其次为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腔胃穿孔(胸胃穿孔)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279例术后并发胸胃穿孔3例。结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未再发生瘘。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胃穿孔的原因常与手术操作技术相关,术后早期发生,宜尽早二次开胸手术修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近 2 0年来肺癌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肺内孤立性肺结节 (so1itarypulmonarynodule ,SPN)含有早期癌灶可能性 ,故临床上对于SPN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就SPN的诊断与处理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定位技术在电视胸腔镜诊治孤立性肺小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治,但经常遇到术中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情况。本研究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ant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诊治孤立性肺小结节过程中的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术前先行三维CT定位,如SPN≤1.5 cm,或深达肺胸膜下2.0 cm,予行Hook-wire定位,术中先用器械间接触诊法,如失败改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S),用手指直接触诊法定位,术中定位成功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行SPN楔形切除术,术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本组23例完成了胸腔镜SPN的切除,其中完全胸腔镜手术10例,VAMS 13例。结论电视胸腔镜SPN切除术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9):1496-1497
回顾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6例隐匿性乳腺癌(O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所有病例腋下肿物均经切检病理确诊。乳腺钼靶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癌,3例患者为可疑乳腺癌;乳房彩超检查1例诊为乳腺癌,3例患者为可疑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28例,乳腺癌根治术4例,保留乳房手术2例,腋窝淋巴结清除加全乳放疗2例。30例患者获得随访,15例生存时间>5年。回顾分析结果提示,对腋下肿块应行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乳腺钼靶、彩超及腋下肿物激素受体检测有一定价值;乳腺核磁共振扫描能够提高OBC的检出率。手术方式宜采用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后全乳照射,并辅以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以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