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PP/EVA/纳米CaCO3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法,以两种混合方式制备了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纳米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对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韧效果.两种不同混合方式最佳纳米CaCO3用量均为3%左右.采取先将PP与EVA共混挤出后再与纳米CaCO3进行混合挤出的两步法工艺,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
谢锋 《上海塑料》2007,(4):23-26
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的纳米微粒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无机微粒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的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级分散共混法,制备了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逐级分散法先制备纳米CaCO3母料,然后将PP分多次加入含纳米CaCO3的共混体系中,目的在于改善纳米CaCO3的分散,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逐级分散法制备的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64.2kJ/m^2,比直接共混法高16.9%,比通常的母料法高9.7%。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纳米CaCO3粒子基本上都分布在连续相PP中。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弹性体/无机粒子三元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为增韧剂,以玻璃微珠(GB)、纳米CaCO3为增强剂,将传统弹性体增韧方法和新型纳米粒子增韧增强手段相结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POE/无机粒子三元复合材料。测试了三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三元复合材料的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共混工艺对PP/PA6/纳米SiO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PP)作为基体,经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和刚性聚合物尼龙6(PA6)作为改性剂,添加5%的接枝POE作增容剂,采用不同的共混工艺制备PP/PA6/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熔融共混挤出次数和共混方法对PP/PA6/纳米SiO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从断面形貌上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挤出熔融共混比一次挤出熔融共混制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要好;采用PP与纳米SiO2先熔融共混挤出制得粒料,再用PA6、接枝POE与粒料熔融共混挤出的共混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高流动性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体系的形态,结果显示:纳米CaCO3和POE在PP/POE/nano-CaCO3中互相促进分布及均化。冲击试验结果表明:PP/POE/nano-CaCO3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较PP/POE、PP/nano-CaCO3和纯PP分别提高了65%,107%和178%。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显示:纳米CaCO3在PP/POE/nano-CaCO3中具有提高体系流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P/PO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芳  杜春毅  张炎 《塑料工业》2005,33(1):19-22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用动态力学试验方法研究了PP/Nano-CaCO3、PP/POE和PE/PO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特征。结果显示:PP/Nano-Ca-CO3PP/POE二元体系的低温内耗峰强度均比PP大;PP/POE/Nano-CaCO3三元复合体系的低温内耗峰强度较之二元体系明显增强,在PE/POE/Nano-CaCO3复合体系中,POE及Nano-CaCO3共同作用使体系tgδ1转变峰逐渐消失,tgδ2峰变宽、增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体系的形态,三元复合体系由纯PP的耗能少的空洞化断裂方式逐步向耗能多的基体层屈服方式变化;质量比为100/10/10的PE/PO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低温内耗峰强度最大,冲击强度较纯PP提高了178%。  相似文献   

8.
供水管用改性聚丙烯/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改性聚丙烯(PP)为基体、纳米CaCO3为填料,采用直接分散法及两步混炼工艺制备了供水管用改性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阐述了纳米CaCO3的表面处理、钛酸酯偶联剂含量、纳米CaCO3含量及不同混合工艺对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改性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及其供水管材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讨论,确定了改性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配方及其成型工艺参数,并与国内外相关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PP/EPR/纳米CaCO3三元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双辊混炼和挤出制样的方法制备了PP/EPR/纳米CaCO3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断面观察,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和用适当的共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对复合材料冲击断面进行SEM观察时发现,材料发生了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脆-韧转变规律及其与纳米CaCO3含量、分散相POE粒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含4份CaCO3的PP/POE/纳米CaCO3复合体系,达到脆-韧转变所需的弹性体POE量最少。纳米CaCO3的添加还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在增韧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刚性。研究发现PP/POE/纳米CaCO3三元体系的基体层厚度与脆-韧转变的关系符合逾渗定理。  相似文献   

11.
徐守芳 《河南化工》2007,24(12):27-30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和PMMA接枝方法改性纳米碳酸钙,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CaCO3/PV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于未处理纳米CaCO,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纳米CaCO3,P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CaCO3与基体的相容性最好,增韧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纳米碳酸钙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机械共混方法,制备了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纳米碳酸钙(POM/TPU/nano-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TPU/nano-CaCO3配比及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差热分析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LM)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TPU与nano-CaCO3的总用量为10份,其中TPU与nano-CaCO3的质量比为7:3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12.84kJ/m2,比纯POM提高了88.5%。同时TPU和nano-CaCO3的加入降低了POM的结晶度,缩小了球晶尺寸。  相似文献   

13.
方海雄  符新 《广东化工》2007,34(8):26-28
采用乳液共凝法,研究了纳米CaCO3/胶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乳液共凝法制备纳米CaCO3/胶清橡胶复合材料时混合速度、混合时间,纳米CaCO3加入方法以及纳米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乳液共凝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机械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PP-g-MAH和POE-g-MAH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丙烯/尼龙6/纳米碳酸钙(PP/PA6/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PP/PA6/nano-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相容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相容剂对PP/PA6/nano-CaCO3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改性效果,其中POE-g-MAH的改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尼龙66(nano-CaCO3/POE-g-MA/PA66)三元复合材料,采用SEM、DSC和XRD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研究了弹性体POE-g-MA的含量和物料共混顺序对nano-CaCO3/PA66(20/8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POE-g-MA与尼龙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细微地分散在复合材料中。POE-g-MA能促进复合材料中PA66的结晶,有效改善nano-CaCO3/PA66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断裂伸长率和加工性能。与一步同时共混法相比较,nano-CaCO3先与PA66共混后再与POE-g-MA共混的二步共混法,更有利于提高nano-CaCO3的分散程度和nano-CaCO3/POE-g-MA/PA66(20/10/70)三元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反应性单体改性纳米CaCO3填充PP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性单体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在有、无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存在下改性纳米CaCO3填充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弯曲断面的形态。结果表明,PP/改性纳米CaCO3的力学性能优于PP/微米CaCO3的力学性能;在DCP存在下,AA、AA与St混合改性可使PP/纳米CaCO3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提高,减小拉伸强度随CaCO3含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并可有效提高纳米CaCO3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粘结性。  相似文献   

17.
纳米CaCO_3含量对PP/SBS/CaC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荣柏  彭娅  伍增勇  王柯  王艳 《弹性体》2010,20(2):16-20
通过双螺杆共混方法制备聚丙烯(P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Ca-CO3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纳米CaCO3用量对该复合体系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结晶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在PP中均匀地分散可细化晶粒并起到了增韧增强的效果。当加入纳米CaCO3的质量分数为2%时,其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LDPE/nano-CaCO_3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压发泡法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纳米碳酸钙(LDPE/nano-CaCO3)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nano-CaCO3、发泡剂AC、交联剂DCP等对LDPE/nano-CaCO3力学性能及发泡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结果表明:随着nano-CaCO3用量的增加,LDPE/nano-CaCO3复合发泡材料拉伸强度和表观密度逐渐增大,发泡倍率逐渐减小。当nano-CaCO3用量为30%,AC用量为9%~11%,DCP用量为0.08%时,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热重分析表明:加入nano-CaCO3后,LDPE发泡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常杰云  张帆 《塑料工业》2012,40(4):99-10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高密度聚乙烯(nano-CaCO3/HDPE)复合材料,使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nano-CaCO3加入量≤4%(质量分数)时,随着nano-CaCO3含量的增加,nano-CaCO3/HDPE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均高于纯HDPE,并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