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考察无机陶瓷膜在黄芪水提液精制过程中,不同孔径的膜对膜过程的影响,进行膜过程优化设计.方法 以黄芪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4种不同孔径膜及不同操作参数下膜通量的变化、有效成分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等.结果 对于本体系,孔径为50 nm的氧化铝膜渗透通量最大,固形物去除率高;合适的操作压差为0.15~0.20 MPa,操作温度60℃左右,膜面流速3 m/s;微滤过程中,分次加入适量水洗,当微滤液收率达到原药液的100%以上时,有效成分转移率达82%,即可结束微滤.结论 采用50nm的氧化铝膜对黄芪水提液进行微滤,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精制效果,为陶瓷膜分离用于中药精制领域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机陶瓷膜精制川芎水提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孔径陶瓷膜微滤在川芎水提液纯化中的作用,确定最佳孔径微滤膜。方法采用50nm、200nm、500nm孔径的无机陶瓷膜对川芎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有效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川芎水提液微滤前为浑浊液体,三种孔径无机陶瓷膜微滤后均为颜色变浅的澄清液体,总固体去除率分别为25.7%,26.5%,25.9%,阿魏酸损失率分别为12%,6%,4%。结论通过三批中试验证,干固物收率、阿魏酸的量均稳定,表明200nm孔径陶瓷膜应用于川芎水提液的纯化精制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无机陶瓷膜超滤精制连花清瘟颗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无机陶瓷膜精制连花清瘟颗粒过程中,考察不同孔径的膜对该体系的适用性,并进行膜过程优化设计.方法 以连花清瘟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孔径膜及不同操作参数下对膜通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 50 nm膜的膜通量最大,甘草酸及绿原酸转移率最高,最佳大生产过滤条件为操作压差为0.08~0.12 MPa,过滤温度50~60℃,膜面流速3.0 m/s;当过滤液浓缩到原液体积1/10时,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有效成分转移率达80%以上,即可结束过滤.采用强酸、强碱交替清洗,膜通量可恢复99%以上.结论 采用无机陶瓷膜超滤技术精制连花清瘟颗粒是可行的,并为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其它中药水提液的精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占立  孙爱平  魏学君  李知遥  石润波 《中草药》2009,40(10):1566-1569
目的 考察无机陶瓷膜在制首乌颗粒水提液精制过程中,不同孔径的膜对该体系的适用性,并进行膜过程优化设计.方法 以制首乌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孔径膜及不同操作参数下膜渗透通量及有效成分的变化等.结果 50 nm膜的膜渗透通量和二苯乙烯苷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膜,应以操作压差0.8~1.2MPa,温度50~60℃、膜面流速3.0 m/s作为大生产合适的滤过条件,当滤过液浓缩到原液体积1/10时,加入相同体积的去离子水,其有效成分转移率达80%以上,即可结束滤过.本系统采用强酸、强碱交替清洗的方法,可使膜通量恢复90%以上.结论 采用无机陶瓷膜超滤技术精制制首乌颗粒是可行的适用技术,为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于中药水提液的精制提供了工艺技术参数及依据.  相似文献   

5.
ZrO2无机陶瓷膜精制黄芪水提液的污染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机陶瓷膜微滤黄芪水提液的污染机制,寻找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手段。方法:通过对不同孔径的氧化锆膜在膜微滤过程中的阻力分布、高分子去除率、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等的测定,分析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或位置以及形成规律,同时采用反冲、超声2种物理手段强化膜过程,从而探索膜污染的防治方法。结果:0.2μm ZrO2微滤黄芪水提液时污染度较高,达44.9%;堵孔阻力和浓差极化阻力是主要的过滤阻力,表面沉积阻力随膜孔径的减小而增大;微滤后药液浊度显著降低,pH和黏度变化均较小,0.2μm ZrO2膜对电导率的降低作用略高于0.05μm ZrO2膜管。0.2,0.05μm ZrO2膜均对果胶的去除作用最为显著。超声强化膜过程手段更适用于本体系,其通量提高率达41.7%。结论:优化膜过程工艺参数,采用适当膜污染防治手段可以减少膜的污染,使膜的性能有较大恢复,提高滤过效率。  相似文献   

6.
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精制工艺。方法:以复方中有效成分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除杂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陶瓷膜孔径,并以体外抑菌活性验证陶瓷膜微滤的精制效果。结果:最优陶瓷膜孔径为200 nm,进口压力为0.2 MPa,当储液桶中药液量无法循环时,加相当于膜滤系统最少循环量的水顶洗1次,当膜滤液量等于原液量时结束微滤。该陶瓷膜微滤液的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分别为93.77%和82.67%、除杂率为24.64%。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液和原液对5种咽炎致病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差异。结论:200 nm陶瓷膜微滤技术合理可行,可作为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麦冬多糖的纯化工艺。方法:通过对微滤效果、膜的清洗和再生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最佳适宜于麦冬多糖纯化的陶瓷膜孔径。结果:0.1μm孔径无机陶瓷膜适合麦冬多糖的纯化;在室温、运行压力为0.15 Mpa的条件下对麦冬水提液进行陶瓷膜微滤,多糖的透过率为98.5%,纯度达84.8%,从所得多糖的纯度和量方面比较,其纯化效果优于高速离心法、直接减压浓缩法。结论:应用膜分离技术纯化麦冬多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规格陶瓷膜对中药大品种参松养心胶囊水提液除杂的效果,并优化工艺参数。方法以参松养心胶囊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比较3种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在不同条件下,对膜通量衰减、药液有效成分保留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滤过孔径为100 nm的陶瓷膜对参松养心胶囊水提液滤过效果较好,膜通量及芍药苷转移率均较高,最佳滤过条件为进液压力0.15~0.22 MPa,滤过温度20℃。结论陶瓷膜滤过技术可较好地对参松养心胶囊水提液进行除杂,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中药水提液的除杂工艺中。  相似文献   

9.
董洁  郭立玮  袁媛 《中草药》2005,36(12):1794-1797
目的研究无机陶瓷膜滤过中药水提液的污染机制,为进行膜污染的防治研究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产业化进行探索。方法采用氧化铝陶瓷微滤膜对清络通痹水提液进行滤过澄清,考察了不同孔径的氧化铝膜对该体系的适用性,通过扫描电镜对膜面切片污染物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膜过程中滤过阻力的测定,分析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位置与形成规律。结果对于清络痹水提液,0.2μm孔径的氧化铝膜较为适用,有较高的稳定通量和成分保留率,同时污染较轻;3种孔径的氧化铝膜,膜自身阻力和孔堵塞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比例较小,浓差极化阻力和表面沉积阻力等可逆阻力为主要阻力。结论优化膜过程工艺参数,采用适当预处理方法和清洗方法可以减少膜的污染,使膜的性能有较大恢复。  相似文献   

10.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中药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凤玉  肖翔  崔鹏  吴六四 《中成药》2004,26(12):995-998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0.2μm和0.8μm的无机陶瓷膜对3种根、根茎及叶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水提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8~47%.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11.
4种膜组件对黄连解毒汤膜过滤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为实验对象,比较FMX旋转圆盘平板、中空纤维、管式、过滤杯4种膜组件的膜过滤过程.方法:在相同实验操作条件下,从膜过滤通量、膜阻力分布、指标性成分透过性、膜污染等多个方面,比较4种膜组件对黄连解毒汤的膜过滤情况.结果与结论:FMX、中空纤维、管式膜组件3种动态过滤形式的膜组件比静态死端过滤形式的过滤杯膜组件,在膜通量、膜污染度、指标成分透过性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使流体呈现强烈涡旋状态的FMX膜组件在膜通量、膜污染方面义比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荷电微孔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一种由相转化法制备的荷电微孔滤膜及其制备和性能评价。采用的膜材料为聚酰胺和天然多糖。实验表明,该膜带正电荷,可以除去溶液中带负电荷的微量杂质,如细菌内在素和色素等。它属于一种新的过滤介质,在医药、纯水制备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固体膜萃取技术制备甘草超滤液中的异甘草苷,以期得到该技术分离异甘草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异甘草苷的萃取和反萃取率为指标,考察膜萃取过程中三相体积流量及反萃取温度对异甘草苷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固体膜萃取条件为甘草超滤液体积流量94 mL/min、萃取剂体积流量188 mL/min、反萃取剂体积流量188 mL/min,反萃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异甘草苷的平均萃取率可达到97.15%,反萃取率达到80.41%,最终异甘草苷的转移率达到78.12%。结论 作为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的一种新型技术,固体膜萃取技术具有高效、简单、萃取剂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点,可为异甘草苷的分离制备提供一种新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细胞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膜的抑制作用。以Spot assay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活性的影响;酶标仪检测BAEB干预后白念珠菌细胞内渗透压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高效液相检测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含量;q RT-PCR法检测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256,512,1 024 mg·L~(-1)BAEB干预下白念珠菌活性逐渐降低;512,1 024 mg·L~(-1)BAEB组白念珠菌胞内甘油含量显著性增多(P0.05),与白念珠菌胞内渗透压相关的基因HOG1分别下调9.1,9.3,5.5倍;512,1 024 mg·L~(-1)BAEB组白念珠菌红色荧光细胞明显增多;1 024 mg·L~(-1)BAEB干预后麦角甾醇峰面积为35.884 95,有显著性差异(P0.05);1 024 mg·L~(-1)BAEB干预组ERG1,ERG2,ERG3,ERG4,ERG5,ERG6,ERG10,ERG11,ERG13,ERG24,ERG25,ERG251,ERG26与UPC2分别下调6.58,4.89,4.15,9.24,3.41,9.84,3.08,7.50,5.53,5.90,2.45,3.25,1.98,10.07倍。BAEB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白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物质分离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净化、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与优化等工业领域。中药(含复方)来源丰富、化学组成多元化,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料,分离操作贯穿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部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逐渐将新型分离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用于工业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10年来该技术在中药(含复方)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深入应用于中药(含复方)的高效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陶瓷膜澄清糖渴清水提液的膜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文玲  林瑛  郭立玮 《中草药》2008,39(3):369-371
目的 研究孔径为0.2 μm的Al2O3陶瓷膜微滤澄清糖渴清复方水提液过程中的过滤阻力分布,在其指导下得到行之有效的膜清洗方法,从而丰富中药领域陶瓷膜清洗技术理论.方法 以Darcy-Poiseuille定律为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同时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SEM)对污染膜表面和断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 糖渴清复方的膜阻力主要集中在沉积层和浓差极化层,分别占总阻力的52.5%和34.4%,膜本身的阻力和堵孔阻力在总阻力所占的份额很小,分别为8.8%和4.3%.该结论与SEM图结果一致.污染膜依次经自来水低压清洗和超声清洗,膜通量恢复率为95%.方法 重现性好.结论 根据过程中过滤阻力分布的不同,从而选用合适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得到的结论对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100、300、800 nm和1、2μm 5种不同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分离醋香附(vinegar-processed Cyperi Rhizoma)挥发油的工艺,探索陶瓷膜用于中药挥发油分离的可行性,为实现油水混合物的规模化分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醋香附油水混合物,考察醋香附油水混合物粒径分布、平均膜孔径与稳定膜通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化学需氧量定量评价挥发油截留率,并通过油水分离前后陶瓷膜表面宏观和溶液微观性质的变化来定性验证油水分离效果。结果 2种小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平均孔径100、300 nm)在0.10~0.20 MPa压力下挥发油截油率较高,但膜通量低,且易造成膜孔堵塞;2种中等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平均孔径800 nm、1μm)在增加压力后通量显著增加,但挥发油截油率略有降低,分别在0.05 MPa和0.03 MPa时达到最佳分离效果;1种大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平均孔径2μm)在不同压力下通量均较高,但挥发油截油率较低。结论 在0.05 MPa和0.03 MPa 2种压力下,800 nm和1μm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可实现醋香附油水混合物中挥发油成分的富集,为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比较超滤膜和蒸汽渗透膜对广藿香挥发油提取效率的基础上,提出膜法中药挥发油提取的适用范围,进而对工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解析。方法选取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分别采用超滤、蒸汽渗透膜技术对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从挥发油收率、膜分离前后挥发油理化性质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超滤、蒸汽渗透膜技术对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效率。对膜法中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型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参数。结果超滤技术和蒸汽渗透技术对广藿香挥发油的收率分别为84.87%、78.46%;从化学组成看,PVDF膜在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中对广藿香挥发油中醇、酮类成分的亲和透过具有一定的影响;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看,PVDF膜在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中所透过油在3600~3650cm-1的官能团峰强度显著减弱,即PVDF膜在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中截留了挥发油中的醇、酮类成分,对醇、酮类成分的透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超滤法和蒸汽渗透法均为较好的广藿香挥发油富集方法,相比于超滤,蒸汽渗透膜技术对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而超滤法趋向于广藿香挥发油中醇酚等含氧基团类成分的富集,蒸汽渗透法更趋向于烯类成分的富集。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其分离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对分离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英姿  张慧  王志毅  宋荣  张凤宇 《中草药》2013,44(18):2605-2610
目的 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珍稀药用植物,其生长受高温限制,研究高温对蛇足石杉质膜及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在25、30、35、40 ℃不同温度下处理蛇足石杉,测定不同温度下的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量及电导率的变化,以及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的变化,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35、40 ℃的高温处理下,MDA、电导率的值明显高于对照;40 ℃处理4 d后,叶绿素总量显著下降,6 d时至最低值,仅为对照的58%,叶绿素a、b量的变化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规律相似;透射电镜观察显示,35 ℃处理4 d,叶绿体结构出现变形,40 ℃处理4 d叶绿体结构受到明显破坏,被膜模糊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类囊体排列紊乱,基质片层不规则,出现断裂等。结论 结合生理指标的变化、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变化,蛇足石杉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5~30 ℃;40 ℃是蛇足石杉生长的极限温度,胁迫4 d后就会引起植株死亡;35 ℃处理对蛇足石杉生长也有明显的影响,长时间超过35 ℃能引起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板蓝根、玄参、桔梗、甘草等)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在不同孔径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动态迁移规律,并比较其膜滤通量、固含物去除率。方法分别以200 nm和50 nm孔径陶瓷膜对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精制,连续多次取样,优化的HPLC法为Agilent Zorbo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采用切换波长,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同时测定复方中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哈巴俄苷、桔梗皂苷D和甘草酸铵6种有效成分,考察其动态迁移率。结果 HPLC法可以同时测定复方中6种有效成分,对于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在200 nm陶瓷膜分离过程中,6种有效成分的动态迁移率波动范围在71%~104%,平均迁移率85%,膜滤通量衰减较小,稳定通量在426~340 L/(m2·h),固含物去除率21.0%。在50 nm陶瓷膜中,6种有效成分的动态迁移率波动范围在83%~107%,平均迁移率83%,膜滤通量衰减较大,稳定通量在258~228 L/(m2·h),固含物去除率23.9%。结论初步探讨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群在2种不同孔径陶瓷膜分离过程的动态迁移情况,为现代陶瓷膜技术在中药精制中的推广应用奠定药效物质迁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