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延庆县境内连接主要景区、景点的山区道路边坡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道路沿线植被以自然灌丛为主,在已进行修复的边坡道路中,千小路、延琉路、昌赤路修复效果较好;古龙路、栾赤路、古崖居路两侧边坡修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玉海路、松阎路边坡修复效果不理想,与周围自然景观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往景区的道路安全和沿途景观。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边坡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对延庆县边坡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研究构建公路生态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公路绿化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安全功能3个方面着手,选取12个评价指标,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测定和专家打分获取指标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徐州地区9条主要道路的绿化进行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国道G205有9项指标最差,G104有3项指标最优,省道S323有5项指标最优,每条道路不同指标的排序均存在差异;S323的综合得分最高(0.651),G205综合得分最低(0.030),9条道路的景观生态评价综合得分排序为S323>G104>G206>G310>S322>G311>S253>S251>G205。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中国土地整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提出并运作,十多年来,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土地收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资源、小气候和景观格局的影响,总结了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借鉴吸收国外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土地整理的实际,提出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1)强化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研究;2)加强土地整理的多区域、多尺度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建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时间-程度-幅度”关系;3)构建适合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道路建设给人类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亦在一定程度重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从道路建设诱发的不利生态效应人手,运用机理探讨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这一梯级响应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了道路建设扰动下生态系统结构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异性,如水文格局、植被群落演替、野生动物分布格局的改变,以及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过程连续性的扰动作用.结合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过程的干扰特性,从生态设计、生态恢复与生态补偿角度提出了消减道路建设生态影响的对策,以期促进道路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5.
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分析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引出生态公路的概念.并从2个方面即生态破坏发生前和生态破坏发生后,指出生态公路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目前在公路建设中较为常见的2种生态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采取土地整理,它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根本性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土地整理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同时,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障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安全,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对区域水资源、区域景观生态的协调度等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从而探求能够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区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掖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生态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受干旱、风沙、水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问题,如:森林带退缩,草场严重退化,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枯死;气候极端干旱,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繁、盐渍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承载压力超过了极限;人类滥采野生植被资源现象严重,植被种群减少。结合本地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8.
道路景观美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云  崔鹏  江玉林  陈学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06-208,233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道路沿线景观欣赏和审美的需求日益增加。自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对道路景观的“视觉美”开展专门研究。而我国直到今天仍鲜有相关报道。我国道路景观美学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提出了道路景观美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介绍道路景观概念、特征,道路景观美学评价理论和流派,从道路景观组成要素、属性特征、空间序列等方面对道路景观美学做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我国道路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门头沟区境内G109国道沿线生态现状和人文现状,选取典型山区道路黄土台(K45+800-K46)路段,对其开展周边环境的整体生态修复和局部区域的景观设计尝试。通过采取包括客土喷播、回填栽植、垂直绿化等一系列的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进行边坡稳定性生态防护,同时结合包括坡面栽植植物形成图案和重建生态景观林等的景观设计,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山区道路自然生态景观和人造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动的群众性生态建设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中要注意要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注意规划区域的整体优化;注意切实执行人与自然控制共生这一基本法则;注意应用景观生态不关于结构与功能匹配的理论去解决一些大尺度环境问题;注意突出重点,才能为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要尽量应用以3S技术和生态制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强化规划的科学内涵,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在简述加强公路景观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要点,据此进行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以玉溪至元江高速公路设计实例进行论证,以期提升公路生态建设的内涵和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伦理是探讨如何适当关怀、重视,并履行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之责的理论与实务做法,亦可称为环境道德(environment almorals)。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道家与儒家基本思想已有明确的启示,强调天地自然和谐对人类存的重要,强调人类做为万物之灵必须尊重生命的永恒意义。20世纪初,欧洲地区拜工业发展之赐,社会经济骤然起飞,但在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度之余,却也因各项需求接踵而至,必须大量开发自然资源以因应社会发展的步调,但是随着森林野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大规模的灾害因而接二连三发生,包括雪崩、山崩、洪泛等。1938年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将自然景观生态的精神及手法,融入河溪治理工法之中,因而激活了尔后生态工程学门开端。而事实证明,唯有不违反大自然的运行规则,以生态系为环境管理之基本单元的原则,方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人类展开各种利用或遵循生态特质之技术的研究与研讨。“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生态工法的推展开启了工程界和保育界之间的对话机制,已从过去的概念或理想,走向实务的运用,政府并将之列入重大研究与议题之中,相信未来定对台湾环境品质的提升,定有更正向的助益。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水稻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两种水稻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生产管理措施下潜在环境影响较大的均是富营养化、水体毒素、土壤毒素和环境酸化,其中传统生产方式下4项潜在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1.606、0.868、0.309和0.262,推荐生产方式下各项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下降至1.277、0.489、0.260和0.211。经加权评估后,两种模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3634和0.2676。潜在富营养化主要来自于作物种植阶段农田NH3挥发和NO3-N淋失;水体毒素和土壤毒素主要来自农药使用;环境酸化主要来自施氮导致的NH3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x。水稻生产的管理方式需要在推荐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做重大改进,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量,是控制水稻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 [结果] ①22 a间云南省RSEI均值呈S形变化趋势,分别以2005年和2011年作为上升和下降的拐点。 ②2000—2022年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态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而中部城市群及东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③2000—2005年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好。2005—2011年则因旱灾和建设用地的剧烈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2011—2016年是旱灾后恢复时段,除中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外,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恢复。2016—2022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变好。 ④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 ⑤2000—2022年云南省碳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2 a间总碳储量减少2.38×107 t,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⑥云南省生态修复极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8.08%,生态修复优先区及中等优先区则分布较为广泛,约占总面积的70.17%。生态修复一般优先区主要位于普洱市等地,约占总面积的11.76%。 [结论] 云南省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在时空上均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区划分,因地制宜地治理生态环境,推进云南省生态及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符合生态工法之林道植生工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植生工程(Vegetation engineering)以植生被覆为主要目的,辅以工程方法,用以防止地表冲蚀、浅层崩坍、涵养水源、减少洪害、美化景观。此种方法之优点不仅美化景观,并兼具安全上的考量。例如,植物可吸收水分,降低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其根系且  相似文献   

16.
土壤生态环境对游憩活动冲击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作为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和土壤环境综合响应指数两种方法,探讨游憩活动冲击下的重庆缙云山土壤生态环境的响应水平与规律。结果表明:在游憩活动的冲击下.所有样区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粘粒、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相对于对照点平均减少22.79%.42.03%,40.3l%.39.76%,37.99%和30.87%,土壤pH值和容重平均增加6.59%和56.64%,全磷、有敬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与游憩活动冲击强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响应水平由高到低是海螺洞游客活动区(4.655)、八角井游遭(3.386)、杉木园游客活动区(3.298)、308厂-休闲竹林游道(1.433)和白云林海休闲竹林游客活动区(1.264),其响应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游憩活动冲击的强度和土壤自身的性状。  相似文献   

17.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有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概念、内容和定量计算方法做了概述,指出了目前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环境的产物,但又深刻地反作用于环境。本文从土壤侵蚀的过程和规模出发,结合其对环境影响的规模和程度,探讨了侵蚀所产生的局部环境效应和全局环境效应,并阐述了这些环境效应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时所产生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冯维波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6-27,34
山地城市是山地人文过程与山地自然过程的时空耦合,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立体生态系统,是人类与山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因此,研究山地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山地城市面临的生态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