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趋势,旨在从这一实用器皿兼艺术品的特殊文化结晶的设计历程中总结经验,结合时代需求找到创新与创意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历史,阐释了现代手工陶瓷茶具设计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未来审美设计趋势性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易雪峰 《福建茶叶》2016,(6):165-166
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茶具注入新鲜时代血液,本文基于造型设计原理,提取陶瓷茶具文化意蕴,对现代陶瓷茶具创新设计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对陶瓷茶具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陈丽红 《福建茶叶》2016,(9):137-138
随着人类审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茶具的造型设计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层面、跨层面特色的系统工程,产品的设计在符合艺术与技术和谐相融的原则之下,应当融入创新的思维,在设计中加入具有特色性的人文元素,将新颖的想法通过多种方法设计出茶具新造型。本文将从现代茶具的背景入手,站在设计方法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一下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小飞 《福建茶叶》2016,(11):158-15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在保证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我国茶文化有着千年历史,饮茶风俗十分兴盛。茶有着养身保健功能,同时对于增强神经兴奋以及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功效。陶瓷茶具作为饮茶的主要器具,人们对其设计的要求是不仅能满足嗅觉和味觉,还要满足视觉和触觉,这些都已成其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新颖美观的陶瓷茶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首先介绍陶瓷茶具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再从实践的基础上对现代陶瓷茶具的创新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陶瓷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陶瓷艺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并成为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茶具设计不仅是一种器物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针对现代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取向,从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下的现代陶瓷茶具设计审美取向、多元文化与现代工艺影响下的现代陶瓷茶具设计审美取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王璐  张鑫韬 《福建茶叶》2016,(5):175-17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审美能力与审美需求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通过茶具创新设计来推动茶具设计符合社会大众审美需求并体现出时代精神,成为了我国茶具设计工作者需要面临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新时期我国茶具创新设计误区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造型、花面色彩、材料三个方面对现代茶具创新思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丽娟 《福建茶叶》2016,(9):129-130
茶具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学问,涉及技术、艺术、文化、材质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使用功能,更要契合人们精神审美。本文以现代茶具造型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现代茶具设计时要重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文化意蕴以及产品语意学分析等三方面的重要内容,进而预测未来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提升我国茶具造型设计,打造世界名牌的茶具产品,振兴我国的茶具市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敏 《福建茶叶》2016,(12):148-149
茶具是我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本身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很多时候茶具还是一种文化象征、精神象征。茶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具设计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在茶具设计上不断创新,使茶具在造型上更加具有美感。我国在茶具造型设计上的不断创新,要求设计师要紧跟茶具的造型创新趋势,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茶具。  相似文献   

9.
徐慧 《福建茶叶》2016,(8):180-181
中国茶具凝聚了历代匠人的心血,融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流传至今、流芳宇内,在全球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与时俱进,我国茶具设计也要求不断提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针对茶文化和茶具设计的关联以及我国茶具设计的历史变革,进一步从艺术文化、思维方式、立体造型与材料工艺四个角度研究了我国当前茶具设计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铭磊 《福建茶叶》2016,(12):123-124
人们总是要求茶的高质量与高品质,殊不知盛装茶的茶具亦很重要。饮茶重在味道,品其香气并使其回味无穷,但是茶具在茶文化或者茶道里面也会给茶添一抹亮色,甚至并不亚于茶的地位。所以该论文介绍一些茶具的知识,并探讨如何结合时代的特色让茶具更具魅力。并且分别从茶具的起源与发展、茶具设计的重要元素、茶具的创新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传统茶具历史为依据,论述现代茶具的设计趋势,即在传统茶具设计理念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将现代设计与传统的文化相结合,使传统茶具在现代社会中更加完美的展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萧潇 《福建茶叶》2016,(10):207-2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具的审美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茶具来说,其设计理念以及内涵发展,从根本上反映着技术工艺的发展和演变。本文就茶具的工艺设计,结合时代特征予以分析,并对新时期茶具设计创新提供发展思路和方向,旨在提高我国茶具设计的现代化水平,促进茶具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给现代茶具设计带来了新的时尚风格。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重点对民族元素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芳燕 《福建茶叶》2016,(5):177-178
良好的外包装设计能够传达出产品的基本特性和文化价值,可引导促进陶瓷茶具的消费。因此研究现代陶瓷茶具外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材料设计、图形设计与结构设计等三个层面,研究探讨现代陶瓷茶具外包装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向春芳 《福建茶叶》2016,(7):164-165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茶文化有着悠久而重要的地位,茶具可以说是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茶具依旧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用工具,所以茶具既是人们品茶过程中的功能用具,也是现代文明和审美展现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在对茶具定义和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对茶具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进行阐述,并对现代茶具的设计走向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况敏 《福建茶叶》2016,(8):144-145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茶文化当中除了茶叶之外,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茶具,一套好的茶具,可以让普通茶叶散发出幽远的香气,相反,一套不合时宜的茶具,则可能会埋没一壶好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文化也随着茶文化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不同的时期,茶具虽然都蕴含着同样的意义,但是设计理念却完全不同,本文基于现代茶具的设计理念走向进行研究,通过对茶具文化的曲折历史和宏观未来进行对比后,研究现代茶具的设计理念应该朝着时尚化、市场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邹勇 《福建茶叶》2016,(9):123-124
目前全世界有饮茶习俗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茶具就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而茶具的设计也逐渐成为一种学科和产业。我国从饮茶习俗出现,就开始使用茶具,茶具的变化也逐渐随着朝代的更替、主流文化的变更等渐渐发生变化,流传到现在的茶具,无论是从材料、风格、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世界交流增多之后,茶具的设计和制作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茶具也在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变得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些茶具中,陶瓷茶具一直是人们泡茶、饮茶比较青睐的种类,本文从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概况开始研究,通过分析历代陶瓷茶具设计的概况,总结现代陶瓷茶具的个性化设计,并且对未来陶瓷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国人对茶具的选择一直十分讲究,在数千年的饮茶文化中,不仅品茶汤和茶道精神之味,而且品茶具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承载的文化之味.现代茶叶科学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都对茶具设计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出现,必然会使古老的茶具艺术更具智慧与人性的关怀.本文以传统茶具历史为依据,论述现代茶具的设计趋势,即在传统茶具设计理念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将现代设计与传统的文化相结合,使传统茶具在现代社会中更加完美的展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仿生学茶具设计是从大自然动植物乃至微生物身上寻找灵感,通过专业仿生设计,使茶具既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又符合人们对茶具的艺术审美需求。本文首先探讨了仿生学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原则,而后从造型、色彩和肌理三个方面,对仿生学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的运用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茶具的艺术美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陶瓷茶具的设计也需要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陶瓷茶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们的功能也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变。本文从陶瓷茶具的介绍、发展演变和审美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陶瓷茶具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