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昼夜静息-活动、睡眠-觉醒节律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年龄和性别对于昼夜静息-活动,睡眠-觉醒节街(circadian rest-activity,sleep-wake rhythms)的影响。方法:使用静息-活动监测仪(actigraphy)和睡眠日志调查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在自然环境下的睡眠与活动。结果:昼夜静息-活动,睡眠-觉醒节律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具体表现在老年组的实际,睡眠时间(AST)减少,睡眠效益(SE)降低,夜间觉醒次数(WN),日间打盹次数(NN)和节律破碎指数(FI)增加。此外,在昼夜静息-活动节律中老年组的日间变异指数(IV)和夜间活动水平(L5)增加,而活动苍律振幅(AMP)降低。结论:老年人的昼夜睡眠-觉醒、静息、活动节律较青年人衰弱并且破碎性增加, 性别对睡眠及活动节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而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外源性褪黑素治疗和光疗,其中光疗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法在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光疗治疗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文献,对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病机制、光疗机制以及疗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在临床上对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进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门诊健康体检中首次查出血压增高者13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者120例作对比。按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水平将两组对象再分为3组,即甲组为RHR〈70次·min-1,乙组为70次·min-1≤RHR〈80次·min-1,丙组为RHR≥80次·min-1。对门诊初次查出血压增高的138例患者,继续跟踪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结果:(1)初筛血压增高组RHR为(78.24±9.13)次·min-1,较正常对照组RHR的(70.56±10.05)次·min-1显著增高,而且RHR≥80次·min-1的患者在初筛血压增高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动态血压结果:初筛血压增高组除12例患者总平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外,其余患者平均血压均增高;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比例越来越低,即血压曲线呈杓型的比例在减少,非杓型和反杓型的比例在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增高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因子,且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d、治疗2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D、PSQI-G评分、MEQ评分以时点因素、时点与组别交互、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C、PSQI-D、PSQI-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CRSW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状态,调整昼夜节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相似文献   

7.
探讨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思路.庄礼兴教授认为,脑卒中患者常合并昼夜节律系统紊乱;关注患者睡眠节律问题的同时,亦需细察患者情志的变化;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时需重视脑主神明、心主神明、肝主气机,可运用调神针法,选穴以头部的四神针、智三针、印堂穴为主,辅以神门、三阴交、合谷...  相似文献   

8.
睡眠质量与疾病及衰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671例男性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老化征,并比较213例睡眠差及458例睡眠好者心、脑、肺、肾、胃、胆等重要器官患病情况,同时测定72例不同睡眠质量健康老年人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性和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结果表明,睡眠差者老年环、老年斑、脱牙数得分,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慢性胃炎、糖尿病患病率及L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BC-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睡眠质量差对老年人健康有害,并可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9.
王雅丽 《医学综述》2011,17(1):15-18
睡眠是一个主动的神经调节的过程,与神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睡眠与觉醒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许多神经递质参与睡眠与觉醒周期的调节,神经递质对学习记忆能力也有不同的影响。现对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一氧化氮及组胺等几种神经递质对睡眠与觉醒的调节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Orexin在睡眠-觉醒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宸宸 《中外医疗》2010,29(5):177-177,180
Orexins是一组神经肽,分为orexin A、orexin B(OXA、OXB)2种,它们来源于同一前体。Orexins主要由下丘脑外侧区一组特定的神经元产生,通过其神经纤维的直接投射或释放入脑脊髓液作用于靶位点,激活2种G蛋白耦联的细胞表面受体OX1R、OX2R,参与了许多生理活动的调节。其中除了调控摄食行为外,在睡眠-觉醒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对Orexin在睡眠—觉醒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丘脑Hypocretin神经肽在缰核(Hb)对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为探讨Hb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灌胃给予催眠药唑吡坦5 mg•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待唑吡坦药效达峰值时,将大鼠断头处死,取出Hb组织,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中HcrtR2 mRNA的表达水平。另取大鼠(n=5)单侧Hb微量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采用CTb逆行追踪法观察下丘脑内是否有免疫阳性神经元存在。结果:经RT-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Hb中HcrtR2 mRNA的表达水平(相对平均灰度值分别为0.13±0.03和0.26±0.0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外侧视前区(LPO)和弓状核(ARC)都可见CTb标记免疫阳性神经元。结论:下丘脑Hypocretin神经肽及其受体参与Hb对睡眠-觉醒调节的作用,且Hb接受下丘脑内睡眠相关结构LHA、LPO、ARC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昼夜节律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明确焦虑特质和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使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特质焦虑量表(STAI-T)、简易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 16)、匹兹堡睡眠量表指数(PSQI)分别评估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焦虑特质水平、睡眠信念态度以及睡眠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昼夜节律类型、焦虑特质水平、睡眠信念态度以及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回收问卷238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97.90%。Pearson相关分析指出昼夜节律类型、焦虑特质水平、睡眠信念态度以及睡眠质量四个变量得分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以昼夜节律类型为自变量,睡眠质量为因变量,焦虑特质水平、睡眠信念态度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焦虑特质水平的中介效应量(MEQ → STAI-T → PSQI)占总效应的 30.48%(r=-0.128,95% CI:-0.211至-0.066),睡眠信念态度得分的中介效应量(MEQ → DBAS → PSQI)占总效应的12.62%(r=-0.053,95% CI:-0.106 至-0.014);2个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效应量(MEQ → STAI → DBAS → PSQI)占总效应的11.19%(r = -0.047,95% CI:-0.085 至-0.022)。结论: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能够负向预测其睡眠质量,并且焦虑特质水平与睡眠信念态度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参与睡眠和觉醒的发生及维持。本文综述了谷氨酸在睡眠和觉醒中的作用,尤其是脑干、外侧下丘脑和基底前脑的谷氨酸在睡眠觉醒中的作用。其中脑干的谷氨酸能既调节清醒时脑活动和肌张力的维持,又调节快速动眼睡眠时相的脑电并引起肌无力;外侧下丘脑的谷氨酸通过激活食欲素神经元,参与外侧下丘脑的唤醒系统;基底前脑的谷氨酸参与脑电去同步化并引起睡眠的减少;而大脑皮层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不但是觉醒系统的最终作用靶点,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参与觉醒的调节。同时,谷氨酸能神经元通过与其他类型的神经元的相互作用来调控睡眠觉醒的各个阶段,在脑内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睡眠觉醒调节网络,因此不同睡眠觉醒时相的转变,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环路机制。文中着重探讨了谷氨酸参与的睡眠觉醒时相转换的神经环路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丘脑网状核在大鼠睡眠-觉醒周期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丘脑网状核(Rt)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确定Sprague-Dawley大鼠双侧Rt插管位置并进行核团埋管,同时安装脑电和肌电电极用于记录大鼠皮层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运用多导睡眠描记技术观察Rt内微量注射药物后大鼠睡眠-觉醒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Rt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L-Glu)后与对照组比较觉醒时间增加[ 分别为(53.3±4.9)%,(40.9±5.3)%,P <0.01],睡眠时间减少[ 分别为 (46.7±4.9) %,(59.1±5.3)%,P <0.01];而微量注射γ-氨基丁酸 (GABA),环磷酸腺苷 (cAMP) 引起睡眠时间分别增加 14.0 %( t = 3.136, P <0.01) 和 12.2 % ( t =3.187,P <0.01),觉醒时间分别减少20.3 % ( t = 3.136,P <0.01) 和 21.7% ( t = 3.003,P <0.01).Rt内微量注射吗啡引起觉醒时间增加[ 分别为(43.2±7.7)%,(32.6±6.1)%,P <0.01 ],睡眠时间减少[ 分别为 (56.8±7.7)%,(67.4±6.1)%,P <0.01],而微量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阻断吗啡的促觉醒作用 ( t =2.538,P <0.05). 结论 Rt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兴奋Rt可促进觉醒,抑制Rt 可促进睡眠;并且Rt可能是阿片类物质参与睡眠调节的中枢靶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昼夜节律与糖代谢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2012年5月选择该院100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2月该院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在2013年完成对入选人员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进行统计。2015年3月对第一阶段入选的护士85人(离职15人)的匹兹堡睡眠指数、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2013年的匹兹堡睡眠指数、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均优于2015年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2015年的匹兹堡睡眠指数、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昼夜节律的失调,影响了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了血糖调节。  相似文献   

17.
18.
昼夜节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周期接近于24 h,以CLOCK、BMAL1、PER、CRY等核心生物钟基因的节律性表达为分子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与睡眠关系密切,视交叉上核(SCN)作为中枢时钟启动节律后,形成一系列表达生物钟基因的转录翻译反馈环路(TTFL)调控机体的昼夜节律震荡,在睡眠稳态系统和生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过程中的血氧(SaO2)变化与微觉醒的关系。方法将 SaO2变化段分为伴随微觉醒(RAR)和不伴随微觉醒(N -RAR)两类,提取4个特征值作为指标,在个体内比较 RAR 和 N -RAR 下 SaO2变化的差异。结果13例中有10例的最大氧减程度(ΔSaO2 max)、氧减持续时间( Duration)和血氧最小值( Nadir)在 RAR 和 N -RAR 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3例中5例的最大氧减速率(Vmax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Vmax 与 OSAHS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AR:r =0.805;N -RAR:r =0.828,均 P <0.05)。结论SaO2的变化和微觉醒是存在相关性的,ΔSaO2 max、Du-ration、Nadir 三个指标的变化并非是平行的,个体内血氧变化较快与微觉醒的发生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s)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调节。下丘脑前部腹外侧视前核(VLPO) 80%神经元含GAL并与γ-氨基丁酸共存,发出下行投射至多个觉醒核团,抑制结节乳头体核、中缝背核和蓝斑核神经元活动而促进睡眠。本研究回顾GAL-GalRs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现,聚焦多项利用神经示踪、神经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遗传和光遗传学等方法研究进展,证明VLPO GAL能神经元调控生理条件下慢波睡眠的产生和维持以及参与阿尔茨海默症、焦虑、抑郁、癫痫和成瘾等疾病及伴随睡眠障碍的机制,总结性地提出尚未清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