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它们的名字叫"卡特"、"罗本"、"罗比"、"小贝"、"梅西"、"贝尔"、"卡罗"、"德罗巴"、"卡卡"、"韦德"。哈哈,没错,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的确来自那些世界最高级别的绿茵场与篮球场,但在本文所要展开的篇幅里,"名字们"的主人却和那些拥有着无数"粉丝"的球星们"打不着边"。它们拥有高出人类百万倍的气味辨别能力,高出人类18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象数"是易学中的两大构成要素之一。笔者考证了"象数"涵义的源流演变过程,归纳指出"象数"主要有两层涵义:"符号象数"和"事物象数"。分析了"象"与"数"之间的关系,考辨了两宋易学基于对哲学本体论意义的探讨,致使"象数"分化成"象本论"与"数本论"的内涵,认为"象""数"本为一体,显微无间。  相似文献   

3.
杜勇 《四川建材》2011,37(5):255-256
本文探讨了教学的本质问题,得出教之本质在于学的初步结论,并由此引发对基于"学"的教学策略的进一步探讨,在归纳了以"复述"为基础的"勾划"、"默诵"、"摘要"、"设疑"、"联想"、"网联"策略之后,提出了以"注意力"为核心的策略简图,并引发策略之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扬"与"弃"当建立在当代中国道德需求之上,当"扬"传统的"修身"之法,需辩证地"扬"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仁"、义利观、"法"的观念及"信"与"忠"等;当"弃"违背人本性的部分,违背平等自由观念的部分,与唯物主义价值观相违背的部分及各种极端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在全球化运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时代趋势下,高清海教授生前提出的"类哲学"已经显示出重大的思想创新意义,但它需要我们给予阐释、丰富和推展。高清海将人的"类存在"的充分展开,界定在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第三大形态即"自由个性"阶段,并以"类本位"相称,说明他强调的超生理学的"类"概念,虽然是相对于生理学的"种"概念而言的,却并非说否定后者就可以直接达到前者;从历史的角度看,这要经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漫长过程,其中间环节是"族",包括前现代的"种族"和现代的"民族";而从理论上说,类哲学应当是"个体"、"共同体"(民族)、"人类"和"大自然"的这四重维度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14-115
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反修"的"本性"与儒家"内圣外王"的"天性"融合,最终强调"心性合一"的总体呈现,利用"情"代替"知",溶解掉《庄子》"本性"与"心知"的矛盾,使得儒家学说占据上风,为宋代"以儒解庄"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对"转型"和"城市转型"进行了概念界定,探讨了"转型"的若干特征、"城市转型"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力,提出了"科学转型"、"文明转型"和"生态转型"的三大城市转型主题,并对"科学转型"、"文明转型"、"生态转型"的内涵和若干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4)
墨子的"和"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涉及有"阴阳之和"、"天下和"。通过对"和"的"潜能性"原理即"质料"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到"实现性"原理即"动力"与"目的"关系问题的探讨,认识到墨子"和"是天地宇宙之"阴阳之和"的应有之态、天下世界之"天下和"的最高诉求。这些构成了墨子"和"哲学的理论架构,社会理想和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5):69-73
近代汉语时期,疑问代词"那"、"那里"及其复合形式都较为常见。根据明清山东方言材料来看,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是其主要的语义功能,其中虚指和任指用法都是由询问用法发展而来。疑问词"那里"的反诘用法也源于询问用法,而"那"反诘用法的来源则略显复杂:一部分是汉魏六朝时反诘用法的延续,一部分则是从询问处所的用法发展演变而来。随着"那里"的"里"音的弱化、磨损,出现了"那儿","那儿"的"儿"语音又进一步磨损和脱略而出现了"那"。据此推断,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那"是原有疑问代词"那"和"那里"———"那儿"———"那"的合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表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