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西南库岸顺层边坡高陡,开挖切脚后很容易产生顺层滑坡.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分层、分区开挖,边开挖边支护施工,每层马道边坡中间增加锚筋束等随机支护手段,采用预裂爆破,马道采用保护层开挖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开挖边坡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徐龙石料场开采高度高达280 m,距大坝等重要水工建筑物较近,为分析在不同开挖步下,该料场高陡岩质边坡的变形及稳定性特征,建立了料场分级开挖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1)徐龙料场开采过程中边坡变形较大区域由原坡脚向开挖新形成的坡脚不断变化;(2)随着开挖的进行,徐龙石料场最大主应变较大区域发生“分岔”,最不利滑动圆弧由原边坡坡脚逐渐移动至开挖新形成的坡脚处;(3)不同开挖步下的徐龙石料场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的石料场边坡分级开挖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源电站水库蓄水期间右岸斜马道以下边坡局部垮塌问题,采用了边坡开挖、边坡锚固排水、混凝土护坡等措施对垮塌部位进行工程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底孔泄洪系统中,进口引渠段的开挖高程起点与闸井段斜挖高程起点往往不同,引渠段边坡开挖高程低而闸井段左右两侧及闸井下游侧斜挖起点高程相对较高。考虑闸井左右两侧开挖回填的高度和少开挖、少回填的原则,需要闸井两侧的马道开挖平行于闸井的边缘轮廓线且在闸井段的范围内。为实现引渠段和闸井段边坡的衔接,斜马道(马道与建筑物边线不平行不垂直)过渡段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实现了不同开挖起点高程段之间开挖边坡的平顺连接和马道的贯通,同时也保证了闸井两侧有足够的回填依托空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锦屏一级高拱坝左岸1885m高程以上边坡开挖支护所采用的深层支护和浅层支护薅类处理措施,同时,配合两类边坡处理措施,对边坡进行预灌浆和对马道用锚杆束进行锁口等综合处理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锦屏一级左岸1885m高程以上复杂边坡开挖的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俄鲁石料场规划开采量758万m~3,开挖高度210 m,料场综合开挖坡比为1∶0.5。根据俄鲁石料场的地形地质资料条件和开采规划设计,分析边坡失稳模式,选择典型剖面,利用边坡稳定分析的能量法EMU(Energy Method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计算了开挖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并提出了料场开采边坡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鹏  程保根  宋寅 《四川水力发电》2022,(1):134-138+142
大型水电工程石料场边坡开挖稳定问题突出,采用单一的数值计算方法——安全度度量,难以准确确定边坡稳定性,而结合监测方法可真实反映边坡内部力学效应、检验设计的可靠度及加固处理效果。为揭示猴子岩水电站色龙沟料场高边坡施工期开挖稳定性,对边坡表面变形、多点位移、锚杆应力及锚索荷载等进行了有效的监测。结果表明,色龙沟料场边坡施工期稳定性良好,其监测分析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公伯峡坝肩开挖中不允许采取超欠平衡的开挖方法进行施工,利用设计马道高度,采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对坝肩边坡稳定及开挖平整度进行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进口土石方开挖总量约54万m3,边坡开挖规模大,高约200 m,岩石边坡设6级马道,进口边坡岩体为顺坡向,岩体倾角为55°~70°,设计岩石开挖坡比为1:0.3,倾角73°,为典型的顺向边坡.边坡施工中出现了边坡变形、小规模表层垮塌等一系列工程问题.施工中通过采用小梯段微差爆破、分层开挖、分层支护、边坡预裂爆破、加密监测、及时支护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实现了高陡顺层向边坡如期安全施工,其施工关键技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泗南江水电站面板坝左侧趾板的前缘边坡为强卸荷岩体,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挖中多次产生塌滑,通过设计、施工、业主单位多次研究,采取“砍头、束腰、压脚”的原则,分期支护,并对趾板建基面宽度进行修改以减少边坡开挖等方法;施工中坚持开挖支护完成一台边坡后,再施工下一台马道以上边坡的顺序,满足了大坝填筑进度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工程需求调整边坡开挖轴线、边坡坡度及马道宽度,涉及大量的绘图和计算工作,造成设计负担繁重的问题,考虑将边坡开挖与料场开挖相结合,基于3DE平台进行重力坝边坡参数化开挖设计,实现高效设计过程。以重力坝边坡开挖型式为变化条件,考虑岩层风化程度对骨料的影响因素,以石料获得率为优化目标,通过初拟开挖方案,研究边坡开挖型式对开挖石料的影响,再通过两种方案调整比选完成该工程的边坡优化过程。最终推荐某河水库工程右边坡开挖方案为BP3-34-Y1,石料开挖量5.5万m3,获得率50.23%,通过优化减少总开挖量约4 933 m3,节约施工成本约4.5%。该优化设计效率明显提高而且设计结果准确,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S48标滑坡位于南水北调总干渠渠道左侧边坡,一级马道以上边坡出现多条裂缝.塌滑体后缘距渠道开口线最大距离6m,一级马道以上边坡多处产生滑动和错动,在主裂缝附近,岩石发育多条羽状裂隙或裂缝,并影响岩体稳定.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对滑动体内明显活动岩体进行清除,并采取锚杆混凝土喷层固坡措施,起到加固边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S48标滑坡位于南水北调总干渠渠道左侧边坡,一级马道以上边坡出现多条裂缝。塌滑体后缘距渠道开口线最大距离6m,一级马道以上边坡多处产生滑动和错动,在主裂缝附近,岩石发育多条羽状裂隙或裂缝,并影响岩体稳定。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对滑动体内明显活动岩体进行清除,并采取锚杆混凝土喷层固坡措施,起到加固边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某水电工程边坡开挖及支护过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电工程边坡在开挖及支护全过程中稳定性变化情况,评价锚索支护效果,以西南某一水电站开挖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分析和变形监测确定边坡变形模式,对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各变形模式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Morgenstern-Price法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边坡的6种滑动模式在持久、偶然和短暂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二期锚索施加完毕后,边坡整体稳定系数大于原始边坡,锚索对边坡的控制作用明显,支护效果良好。边坡在开挖至坡脚之前稳定系数逐渐增大,边坡开挖有利于边坡稳定,坡脚开挖以后,边坡稳定系数骤降,开挖不利于边坡稳定,坡脚岩体对边坡稳定作用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以及类似工程边坡的开挖及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滩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是典型的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边坡。边坡最大组合坡高达420m,上游与倾倒蠕变岩体自然边坡连成一体,坡脚布置有9条开挖大直径引水隧洞,其下与导流洞进口开挖区连成一片,形成轮廓复杂的高边坡。蠕变岩体边坡与进水口开挖边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电站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其稳定处理措施是龙滩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通过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边坡综合治理措施。目前边坡施工已经完成,监测资料表明边坡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现有开挖边坡稳定分析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开挖效应与应力-渗流耦合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很少。为此,根据饱和-非饱和土渗流及抗剪强度特性,推导了饱和-非饱和土在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的有限元求解方程,介绍了计算饱和-非饱和土开挖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技术。建立了一开挖边坡算例进行应力-渗流耦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开挖模式下的计算,开挖卸荷效应对开挖边坡稳定性有一定提高作用,但这一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对影响开挖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开挖速度、初始水位高度、渗透系数以及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影响因素对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影响规律和以往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饶翔  侯超群 《人民长江》2012,43(14):85-87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导流明渠边坡开挖规模较大,且局部存在潜在不稳定块体,对施工期安全构成威肋。为能及时了解边坡的稳定状况,为施工安全提供保证,根据现场情况,对边坡进行了位移、应力及外观变化监测,监测成果反映了施工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为采取安全加固措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资料,确保了边坡开挖施工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8.
贾愚如  徐复新 《人民黄河》1992,(1):36-39,55
龙门水库110m高的溢洪道边坡处于粉细砂岩层并含有泥化夹层的地区。本文考虑了边坡形状、开挖方式及时间等因素,以粘-弹性模型对人工边坡作了分析计算,坡脚处最大压应力和剪应力分别为8.7MPa和3.0MPa,坡顶及马道附近为拉应力区,最大拉应力1.2MPa,均在安全值以内。泥化夹层形成应力集中带,剪应力小于岩石抗剪强度。但从长远看,泥化夹层的存在是边坡不珠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双江口水电站工程右岸低线公路边坡稳定监测的设计方案,为优化边坡开挖、支护设计,指导边坡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缅甸太平江水电站压力管道埋深浅,斜井布置在弱风化至强风化层间,属不良地质条件。厂房后边坡为土质边坡,斜井开挖后的围岩稳定对厂房边坡稳定影响较大。结合缅甸太平江水电站3号、4号斜井的开挖、支护,介绍不良地质条件下确保边坡稳定斜井的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