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村落随着全球化与资本不断侵入而面临巨大冲击。文章以广东东莞为例,从文化景观区划的内涵出发,阐述文化区下的东莞传统村落概况。以历史、区域为框架,探讨在时空变迁下东莞传统村落的自然空间智慧与文化景观形态,深入挖掘其艺术价值,为东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随着全球化与资本不断侵入而面临巨大冲击。文章以广东东莞为例,从文化景观区划的内涵出发,阐述文化区下的东莞传统村落概况。以历史、区域为框架,探讨在时空变迁下东莞传统村落的自然空间智慧与文化景观形态,深入挖掘其艺术价值,为东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技术,构建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体系,从环境、布局、建筑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挖掘并解析,再运用GIS对区域内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水系河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方面:环境对村落选址影响较大,形成了山中谷地、背山面水、近山山麓的选址类型。布局方面:村落整体布局可分为组团型、条带型和离散型三种形态。街巷结构可分为网格型、鱼骨型和树枝型。建筑方面:院落以合院式布局居多,材料大多为砖、石和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国农耕文化,体现乡土智慧的特殊聚落形态,是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生存土壤和空间载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衰败、传统文化流失也在加剧.从文化景观的研究视角出发,尝试结合传统村落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五个类别:山水田园类、传统建筑类、人文历史类、民俗宗族文化类、多元复合类.以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州市为例,以建筑学的基本要素着手文化区的划分,从文化区划的角度总结广州市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分布特征和文化景观。本文的目的在于扩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领域,并利用其方法为广州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提供一个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晓颖  雷奥林 《室内设计》2023,38(5):110-116
为了解决当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所面 临的发展问题,使其实现新的时代价值,采用景 观基因理论方法、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南京 市高淳区为例,借助数据库技术与ArcGIS平台 构建高淳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数据库。通 过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与媒体数据的组织,将 高淳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位置信息与特 征信息进行入库处理,并以地图可视化的形式 进行展示,实现对其的数字化保护,为高淳传统 村落文化景观的持久留存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8.
9.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从功能属性上,将其分为仪式空间、教育空间、表演空间、商业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六类。此外,从形态上,将其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以及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的空间特性。据此,提出了社区营造,延续承载空间文化内涵;整体性保护,梳理承载空间的组成;原真性保护,维护承载空间的形态的保护思路与措施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承  相似文献   

10.
韩洁  王元珍 《城市建筑》2022,(9):89-94+108
国内以往对文化景观的理论研究多聚焦于文化景观的理论溯源、国际动向、热点追踪等内容的针对性研究,而缺乏对文化景观本身价值认知的提炼与探讨。因此,客观认识文化景观价值,对于指导具体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述了文化景观价值认知的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本土化认知进行梳理,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价值审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并以河坑传统村落为典型解读案例,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进行研究,以期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行分析与思考,探索保护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析初探——以肇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两个层次和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祈求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发展。以肇庆为例,首先分析其在广东的文化形态分区区位;再以肇庆辖区内22个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该分析框架进行文化景观解读。最后,本文提出传统村落的动态发展结论,并指出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两大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其一是城镇化的传统村落,应在变化中传承村落原生的文化基因。二是再村庄化的传统村落,应建立“环境-产业-社会”协调互动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福建西部(简称闽西)因客家的聚居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是在客家文化和闽西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物质空间,对其进行研究可填补福建传统村落区域群体类型的研究空白,并促进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利用。【方法】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空间分维值和边界形状指数2种空间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民居类型、地形坡度、海拔高度、河流特征、村落空间、村落形态等村落特征信息,对闽西138个客家传统村落进行群体性研究。【结果】发现闽西客家传统村落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地理空间分异状态。并从3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客家文化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关联性:村落对自然环境空间的被动适应体现了迁徙属性;村落空间的高致密化体现了移垦属性;村落形态的强凝聚性体现了宗族属性。【结论】揭示了客家文化影响下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形成逻辑,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动福建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区域群体保护的发展,并构建一个均衡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首先需着眼于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探析传统古村落和民居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认识传统村落的价值,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潇贺古道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古时沟通湘、桂乃至中原与岭南之间最重要的通道之一,而其带来的多方文化交融,必然会影响当地聚落的地域文化,并且体现于建筑与聚落空间。该文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以贺州市富川县深坡村为例,从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和人文艺术品格三个维度探讨了潇贺古道区域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性及其在村落空间格局与建筑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突出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进程,还拥有相当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广西侗族的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遭到了破坏并且在逐渐的失去原貌。为此,主要对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界定做了解释,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价值,以及城镇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文人游历徽州,留下众多诗词,为研究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提供重要资料。徽州村落独特田园自然景观与文人情感的结合通过诗词而表现,形成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的诗意场景。解构诗词中徽州村落场景,从建筑、场所、聚落、环境、行为五个方面解析诗词中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然后从文化景观的物质基础、文化依托、重要建设者等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为当下徽州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场景意境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17.
广府地区是文化地理学根据方言类别进行分区的结果,该地区的边界地带还包括客家民系、广客交融民系、沙田民系。研究在深度调研区域内437个样本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地理信息平台,对广府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在文化延续性的基础上,主流文化景观内部发生文化演变现象,以适应不同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主流文化景观边缘发生文化异变现象,以平衡相异的社会文化和民俗习惯;主流文化景观局部发生文化突变现象,以应对地方的人群歧视和生存限制。在这个过程中,边界和水、驿道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固化与同化的辅助效应,这对更深入理解区域文化景观传递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刘欣慰  郑志元  汤铭  姜凯 《华中建筑》2022,(12):164-168
徽州传统村落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探究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对徽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为研究对象,以物质景观特征和非物质景观特征为分类标准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类,对其景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合实地考察和调研,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途径,以期为同类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及活化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多维度挖掘其空间特征有助于促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基于对"城市人"理论的理解,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梳理、实地访谈和踏勘,从特定的"人""时""空""事"4个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提炼出特定"时""空"下影响研究对象的主要文化基因及其内在特性,归纳出"典型人居"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分析了"典型人居"与"典型城市人"的匹配。"城市人"理论为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开平自力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与Depthmap软件模拟数据结合的方法,基于整合度、连接度、深度等参数对其公共空间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力村公共空间现状与句法分析结果大致相同,可继续深入建设和完善核心区合安里内的公共空间,也可根据句法分析,对安和里和永安里部分空间进行公共空间的开发和打造.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