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正煤炭是人类生存的主要能源物质,在2019年的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能源占比57. 7%,世界煤炭能源占比约27%。在相当一段时期,我国仍要依靠煤炭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粮食",但其生产方式和利用将发生重大转变,必须走"智能安全开采,清洁高效利用"的高质量煤炭工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在我省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客观地认识煤炭资源的保障程度,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云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煤炭学报》2021,46(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路线图、时间表和政策措施正在制订和落地实施,将推进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短期内仍离不开煤炭。科学研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煤炭消费演变趋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双重目标的客观要求。分析了美国碳达峰前后现代化进程、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等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我国能源优化发展的三大路径,即持续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电力结构;大力发展CO_2能源化资源化新技术,推进CO_2再利用;增强能源自给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研判了我国能源消费格局演变趋势及不同时段煤炭消费规模,即我国能源消费格局演变分为煤炭由基础能源(2021—2030年)—保障能源(2031—2050年)—支撑能源(2051—2060年)、新能源对应由补充能源—替代能源—主体能源的3个阶段,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分别为15%~29%,30%~49%,50%~80%。即使全面实现了碳中和,仍需要煤炭作为电力调峰、碳质还原剂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兜底能源(15亿~12亿t/a)。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煤炭行业将迎来的三大机遇,即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煤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唐珏  王俊 《中国矿业》2023,(9):22-31
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大、最经济、最安全的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长期以来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能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双碳”战略是党中央落实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煤炭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双碳”目标倒逼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兜底保供和支撑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更为重大。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原因,指出需立足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的基本国情,以“双碳”目标为指引,聚焦煤炭增产、保供、维稳工作,推动煤炭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加快构建煤炭发展新格局,为夯实煤炭能源“压舱石”基础,助推煤炭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生态和谐共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和主体能源,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辨析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即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建设科学产能、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构建高效、节约、清洁和安全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更加有力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各国能源结构取决于资源,经济,科技发展等综合因素,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以煤为主;能源相对短缺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个过程的长期问题;煤炭是可靠的,廉价的,可以洁净利用的能源;我国现行落后的煤炭消费方式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煤的生产和消费比重过高的状况,优化能源结构已势在必行,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动实现产业化是当前适合国情源结构优化措施。“十五”期间建议国家集中抓好3件事:(1)改变煤炭终端消费比例过高的落后消费方式,加大煤炭就地转化的比例;(2)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商品煤质量;(3)对燃煤污染实行全过程综合治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洁净能源,推动洁净煤技术产业化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系统的法规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富源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全省重要煤炭能源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煤炭安全事故呈高发态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探究煤炭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掌握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有效地防止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当前煤炭安全生产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侯玉英 《山西煤炭》2010,30(3):32-34
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在积极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全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初级化、资源日趋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全球能源结构正向着多元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储能等能源新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能源格局。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消费国,正在按照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波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原材料的能源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本文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能源供需形势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关键常规能源资源为研究对象,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对金融危机中我国能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危机后我国的能源供需形势进行预测,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矿情的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雷  傅春 《资源与产业》2010,12(1):39-44
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文章首先论述了当前江西省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运用主要耗煤部门法预测了江西省未来煤炭需求量;再次通过单产能耗法、能源系数法和人均能耗法预测了江西省未来能源需求量,并计算得到除煤炭外其他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时比较分析间接预测法和主要耗煤部门法的预测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值;最后提出未来江西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文章首先论述了当前江西省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运用主要耗煤部门法预测了江西省未来煤炭需求量;再次通过单产能耗法、能源系数法和人均能耗法预测了江西省未来能源需求量,并计算得到除煤炭外其他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时比较分析间接预测法和主要耗煤部门法的预测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值;最后提出未来江西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能源消费结构正在调整,煤炭市场行情不佳,内蒙古作为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本文立足于内蒙古煤炭行业长远发展战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内蒙古煤炭行业投资环境指标体系,从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企业成本及盈利前景出发,综合内蒙古各地区有关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国家及当地政府规划,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作为我国优势矿产,未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我国煤炭主产地,内蒙古应该立足长远,积极调整煤炭生产结构,加大推进深加工领域发展。而对内蒙古煤炭行业的投资,应该以呼伦贝尔、鄂尔多斯、兴安盟为最佳,投资主要领域应为煤炭开发、煤炭清洗及煤化工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陈磊  连亚伟 《煤炭工程》2020,52(6):184-190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环境气候变化的约束等影响因素迫使我国将煤炭产业改革调整问题提上日程。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强调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的占比控制在62%以内|“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新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生产、安全高效的目标|现阶段去产能政策指导方针的提出,指引着我国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煤炭产业过剩产能现状,及在去产能政策背景下所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炭作为中国的基础性能源,产量大、储量多、消费高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地位,并且在长时间内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做出部署,这必然对煤炭清洁利用及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对路径与模式重新审视。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清洁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传统与新型煤化工、煤电产业以及煤炭作为燃料/原料的使用进行污染物排放与资源利用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煤炭在清洁利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理论的煤炭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炭资源作为核心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影响煤炭消费的因素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煤炭价格等,运用灰色关联系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煤炭资源在四大行业的消费影响程度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性,因此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影响煤炭消费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17.
煤炭需求影响因素及情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宏  李仲学 《煤炭学报》2007,32(5):557-560
以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了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品替代和主要煤炭消费部门活动水平等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煤炭需求情景分析模型,对2010年和2020年的煤炭需求进行了情景分析及预测,得出了2010年和2020年国内煤炭需求总量分别为226 810万t和269 041万t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 DEA/ AHP 的煤炭资源消费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分析和评价煤炭资源在各行业的消费效率,对认识并改变中国能源效率现状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煤炭消费总量、人力资源投入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及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的煤炭消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期望产出的DEA/AHP消费效率评价模型。结合相关数据,对中国主要行业的煤炭资源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消费效率在众多行业中最低,主要是工业行业高耗能生产结构所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煤炭消费效率的评价,并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王雷 《煤炭工程》2020,52(4):21-27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依托煤基能源优势,经济发展迅速,但用水过度依赖黄河水,受用水红线限制,基地发展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约束。在对宁东基地产业和供用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基地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煤化工产业单位产值耗水量偏高,以及用水结构不合理,非常规水利用少等重大水问题;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为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提出了系列节水方案,以缓解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以基地内16家煤炭企业、14家煤电企业、10家煤化工企业作为样本,计算了各产业的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宁东基地用水已接近控制指标;矿井水具有较大开发潜力,通过提高利用率可回用水量为3041万m^3;煤炭开发、煤炭发电和煤化工节水潜力分别为788万m^3、686万m^3和2522万m^3,三者合计节水潜力为3996万m^3。  相似文献   

20.
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和平  吴立新  郑德志 《煤炭学报》2019,44(7):1949-1960
煤炭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为预测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是煤炭消费需求,以更好的指导煤炭工业发展,系统分析了中国近20 a经济发展、各分能源消费、能源弹性系数等变化特点,根据变化情况对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弹性系数等进行了阶段划分。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了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需求;提出了煤炭等各分能源增量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贡献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采用分能源增量贡献值法测算了2025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需求。研究表明:2000—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可划分为规模速度型、中高速增长型和质量效率型增长3个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可划分为更多依靠高耗能重工业的粗放发展、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和新常态高质量发展3个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分能源增量贡献值也明显呈现出3个阶段特征。研究认为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为55亿~56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需求分别为28亿~29亿t标准煤、11亿t标准煤、6亿t标准煤、10亿t标准煤,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52%,20%,11%,18%。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占比由2007年最高72.5%降至2018年59%,2025年进一步降到50%~52%;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8年的14.3%增加至 2025年的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