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风 《中华手工》2014,(11):99-99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紫砂泰斗顾景舟一生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紫砂泰斗顾景舟一生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顾景舟把自己的制壶工具拿出来,摆成长长一列,像冷兵器时代的战具,完全可以当工艺品来欣赏。他有一把德国造的"什锦锉子"。小巧、灵便、锋利。这是他当年在上海买的,非常好用。关于工具,顾景舟说,每个人不必完全一样。因为,各人的手势、力气、习惯不一样。但有一点,必须一样,那就是,得用。"得用"是一句宜兴方言。得,得手、顺劲、应心;用,不仅要好用,还要耐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声音     
<正>或许,这些曾经的声音,都已归还给了大历史,无声地滋养着北京的静。客居京城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静。北京的静,当然不是荒凉的静。这个城市,人口数以千万,商圈喧哗。然而,所有的声息都如同碎片,顺着风,搅起一些,还没听真切,它们就低下来,着地了。北京的静,和城市地理相关。三面雄关,指缝间漏下一个平原。北方苦寒,日短夜长,并不适合欢饮达旦。历史也为北京人留下了惯看秋月春风的稳健。  相似文献   

3.
糖炒栗子     
其实,糖炒栗子壳外那层糖衣,是给食客看的。糖炒栗子的香味,嗅一嗅,都让人满口生津,也不知它是哪位先人发明的。人类在没有制出糖之前,我猜想也无非是烧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原汁原味的,自有栗子的清香。发明糖炒栗子的绝对是天才的商人。秋风起,百果香,蟹脚肥,菊花黄,空气清,明月朗,有钱有闲的人,便要享受生活。"栗香前市火,菊影故园霜。"多惬意,诗意之中透着市井的烟火之气。  相似文献   

4.
幽默加油站     
《发现》2009,(3):64-64
最囧哲理签名档●老鼠一发威,大家都是病猫。●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听君一席话,省我10本书!●士为知己者装死,女为悦己者整容。●要适当吃一点,才有劲减肥啊。●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跌倒了,爬起来再哭。●生,容易;活,容易;生活,  相似文献   

5.
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中心。东临太湖,西频口湖,南峙群山,北通运河,交通十分方便。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尤其是南部的山区,更富于紫砂矿产和竹木资源。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构成了"陶都紫砂"的物质基础。而且,宜兴在明清两代,又是江南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文人们的推动,最终将紫砂抬高到艺术品的崇高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为辉煌灿烂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爱的礼物     
<正>情人节,一个关于爱与浪漫的节日。在这一天。男女之间,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牵手的男女,在经过相遇的忐忑、相恋的甜蜜、别离的伤感和相思的断肠,最后携手一生。在这一刻,情人之间,传递爱情,回首爱情,享受爱情。掬一捧清泉,洒一路花香,携祝福赠人间美眷。  相似文献   

7.
<正>王森坚守着自己的爱好打造了一间小店,希望能做些不一样的事情,让时间慢下来。生活家:王森,三木旧表店店主。爱好与机械相关的一切东西,闲暇时还会手工制作葫芦灯。王森的旧表店,在三里屯大使馆区附近。不太好找,但却远离了车来人往的喧嚣,安于一隅。王森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上千枚古董表,都安顿在这间15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每周除了周三和周四固定休息,其他时间王森都会坐在这间小铺子里,安安静静地修理手表。耳边钟表滴答,仿佛在讲述一段段关于时间的故事。从爱好到营生店铺叫"三木旧表店",源于王森的名字。王森说,这是一间收藏自己的爱好,同时又可以与大家分享的铺子。手表,就是王森的爱好之一。确切地说,是机械手表。  相似文献   

8.
木香小镇     
江舟 《中华手工》2011,(12):39-41
三义木雕产业并非从天而降,它同样经历了发现、挖掘和创新的发展过程。在苗栗县南端,有一个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地方。那里每年初夏时节,白色的油桐花和黄色的相思树花,交织成一道令人惊艳的风景,风起花落,犹如冬天飘雪的景象,因此有"夏雪"的美名。它的名字叫三义,但它更大的名气还得益于木雕。木雕是三义的最佳代名词,以水美街、神雕村、雕刻南街最为有名,吸引了各领域的艺术工作者进驻。现在的三义老街已发展成著名的观光景点,这里木雕店的工艺师傅创作资历平均在30年以上。驻足观赏,你会发现每个雕刻品都各有特色,栩栩如生。来三义,可不能走马观花,要慢慢品,  相似文献   

9.
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沉默不语。他们只是将思想捏进土里,然后投进烈火。5月的重庆,恰好是阳光最招人爱的时节,大爱美陶的义卖会让无数人的脚步停在了江北商圈。各式各样的陶艺花瓶摆满了两个展示架,颇具设计感的外形,浸着陶最原始的朴实质感。在阳光下,愈加美丽。当得知这些作品出自于一群智障孩子之手,所有人都感到惊讶。这么美的作品,即便是正常人,也很难做出。有人问,这些精美的陶器真的出自智障人士之手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并非他们独立完成,而是由陶艺家根据他们的特殊性设计好分解步骤,每个人只做自己擅长的一步。因为全手工制作,每一件都有着各自的特色。记者在现场花150元买了一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最早的雏形,来源于周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腊祭"。因此,千百年来,祭祀成为过年最重要的习俗。通过祭祀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样。祭祖杭州建德大慈岩镇新叶村农历三月三经过《爸爸去哪儿》的"金手指",新叶村明显比从前热闹了许多。只是眼下初春,江南阴冷,游客并不多。天还未亮,我们便起床,赶着去南塘。因为塘边的有序堂是宗祠,也是全村的中心,盛大的三月三祭祖活动便是从这里开始。2015年是十年一遇的"大年",由崇义派执掌。祭祖活动比往年隆重许多。  相似文献   

11.
宋宇 《中华手工》2015,(2):92-95
一尊偶,一段戏,酸甜苦辣全在赖致宇收藏的布袋戏偶里。"忙碌的懒人,聪明的笨人,正义的坏人。"这是赖致宇的微信签名。赖致宇是谁?一个从台湾到上海的大叔,人称阿武。双子座,广告人,出过8本漫画书,做过网络视频导演,客串过电影,现在正埋头创作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他爱驾帆船、骑马,也爱武术和长笛,养过锦鲤、猕猴,还收藏盆栽、刀剑和双节棍。这个"混世玩家"最爱的,是古典布袋戏偶。缘起,一场注定的相遇大学毕业,做了两年成功岭(台湾最大的新兵训练基地)少尉排长的赖致宇,休假  相似文献   

12.
大过年     
诗词歌谣联语戏曲,一沾了年味,便与他日精神不同,过了春秋若干,说起来,味仍遗存。 有人说,物质越来越丰富,年味越来越淡。可无论诗词歌谣联语戏曲,一沾了年味,就与他日精神不同。腊月伊始,年味就别有情致,按当下的话说,叫气场。过了春秋若干,味仍遗存。择选几则,权当年夜饭的下酒小菜。  相似文献   

13.
邓荣 《中华手工》2014,(2):46-47
<正>糖果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甜味食品,民间传统糖果多以麦芽糖为原料,象征着幸福、甜蜜、分享。尽管如今糖果种类丰富多样,但最甜的,莫过于童年的味道。糖瓜的拉糖技艺就像7人合作的群体魔术,虽然很美,但少有人欣赏。"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小时候,每逢腊月,我们文登的小孩就会会唱着这首童谣缠着爸妈买糖瓜。祭灶一完,大糖瓜们就会成为香甜我们整个春节的零食。我们把扁圆形的空心糖瓜放到窗台上,户外这个天然冰箱负责把它们冻得酥酥脆脆的,咬在嘴里,咯嘣作响。一不小心,放在室内,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如今,祭灶的习俗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市场上的糖果种类越来越多,很少有人会吃糖瓜,倒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偶尔去买点回味一下童年。那个周末,我去街上买了点糖瓜,并随意地和卖糖瓜的年轻人攀谈起来。一聊才知,糖瓜的工艺有那么多讲究。再细问,才得知,这项流传多年的古老民间工艺即将面临失传的危机,我莫名地忧虑至心痛。第二天,我冒雪转了三趟车到达这个偏远的乡村,亲临实地去感受这古老的做糖技艺。费力不讨好的手艺  相似文献   

14.
瓷夫人     
只要你愿意,瓷夫人可以一直和你相伴,直至永远。不知从何时起,家中开始有了帽筒。橱子上,桌面上,柜子里,以至于床上,都有它的踪迹。顾名思义,帽筒是用采放帽子的,它不过就是一件高二十八九厘米、口径十一二厘米、或方或圆的瓷筒子,饰有图案或者字画,有些还开着海棠形的孔。起初只是做官的用来放官帽,后来流入民间,老百姓拿它当瓶子用。插花,插鸡毛掸子,  相似文献   

15.
那些残破的东西,用心发观,用手改变,或许会变得更加完美。太太说我最近总买"破东西"。年初,到迪斯尼乐园的商店里买了一个叫做"跳羚"的木雕。隔两个礼拜,东西运到纽约,打开来,吓一跳。长长的两只角,都断了。看看那木雕断裂  相似文献   

16.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13日,美国新泽西州一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3人受伤。 据报道,爆炸现场产生了熊熊大火。化工厂内当时总共有17人,他们都成功从工厂内逃了出来。据悉,受伤的3人均是因为强大的冲击波而造成的脑震荡。 据当地救援部门介绍,爆炸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工厂内的化学物质反应。其中,化学物质的泄漏情况未被记录。附近的居民被建议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紧闭窗户,避免化学物质的进入。  相似文献   

17.
杨登甲 《中华手工》2013,(10):73-75
工艺复杂、制作困难,绞胎工艺能被再现已经是一个奇迹。然而年轻的杨帆却怀抱激情与梦想,立志要将绞胎紫砂做成产业,此举虽任重道远,却前途无量。今年5月,对杨帆来说好事连连。"彩尼窑"绞胎紫砂壶亮相网络,推广十分成功,得到大批网友的追捧。紧接着,上海田子坊的艺术品售卖店XMJ也投来了橄榄枝,邀他入驻。更令人振奋的是,国内订单逐渐增多,已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身边的朋友都劝杨帆加大产量,但回答却出乎人们意料——"今年计划制作绞胎紫砂壶1000把,目前要注重提升紫砂壶的品质,增加产量并不是重点。"作为绞胎紫砂壶品牌创始人,杨帆的回答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18.
秋思     
秋天的日子像是杯子里的开水,慢慢的在风中冷了下来。刚下过一阵雨,空气湿湿的,凉凉的,沁透人心。十月,空气中氤氲着桂花温柔的气息,树梢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这样的十月送走了夏日明媚的阳光,迎来了秋日的凉爽。夏天像是辣妹,迸发着火热的激情,而秋天,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不声不响地缓缓走来。天空的灰白是秋的深邃,叶子的落下是秋天的舞蹈。秋天,没有过多的濡染,只是从容而  相似文献   

19.
我叫阿匠     
<正>我不愿风推着我往前走,匆匆忙忙。我宁愿逆着风在前挪,就算跌跌撞撞。——阿匠有手艺梦想的人很多,做手艺的却少,愿意以匠人自居的更微乎其微了。25岁的阿匠是一个。阿匠叫郑思,她介绍:"郑重思考的郑思。"她的匠人之路,就是她郑重思考后的决定,在现在看来,也是她毕生追求的方向。大四那年,喜爱木头的阿匠从广西来到北京,跟着素元木作的师傅学木工直到毕业。2009年,刚毕业的阿匠又迷上了扎染。她  相似文献   

20.
<正>守着自家小院,编着铁丝灯笼,刘全富期望前来旅游的游客能更多些。每卖出一个灯笼,就会给予他一丝坚持下去的希望。十一黄金周前往蔚县游玩,不知不觉走到了南安寺塔。塔下有个农家小院,大门敞开,从里面出来的游客手里提着两个小灯笼,满是欢喜。以往印象中,灯笼都是大红、椭圆,古板单一,而游客手中的小灯笼,却是不规则形状,颜色一个紫、一个蓝,还贴着"福禄寿喜"的剪纸字样,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色彩斑斓。因好奇心的驱使,我也踱步走进大门,有幸见识了蔚县特色工艺——铁丝灯笼。裸露在外的"骨感"院里很宽敞,进门就能望见一大堆用铁丝编织成的灯笼骨架,形状各异。有些已经做好的小灯笼,整齐地挂在木制架子上,精致乖巧。七八个游客在院子里四处参观、拍照。还有两三个围着一位戴着鸭舌帽的老人,盯着他手里旋转交织的铁丝,看得目不转睛。停一会,老人抬头看到了我,憨厚一笑操着浓浓的蔚县口音说:"随便看看,喜欢就买个回去,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