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低温3D打印制作的明胶甲基丙烯酰胺(gelatin methacrylamide,GelMA)支架能否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软骨。方法:经预冷处理后,利用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低浓度GelMA支架。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宏观、微观结构,并对水凝胶进行流变学和生物力学检测,以DMEM培养液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细胞增殖(CCK?8法)和细胞活性(Live/Dead染色法)检测支架生物相容性,组织学染色定性分析支架成分。裸鼠皮下包埋支架,苏木素?伊红(HE)染色、阿利新蓝染色、番红染色评估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结果: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示5%GelMA支架孔径均一,结构规整。与纯GelMA相比,添加细胞的支架力学强度稍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支架上黏附并增殖。体内体外组织学染色均表明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在大小、色泽、氨基葡糖聚糖分泌等方面均满足组织工程软骨要求。结论:5%GelMA生物墨水可以在低温条件进行3D打印并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低免疫原性异种脱细胞神经基质并评估其理化性能。方法:以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猪坐骨神经为实验原料对基因敲除猪坐骨神经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低免疫原性异种脱细胞神经基质,通过HE、DAPI染色及DNA残留量检测评价神经组织的脱细胞效果;I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天狼猩红染色评价脱细胞神经细胞外基质组分保留情况;α-1,3-半乳糖基(a-gal)免疫荧光检测异种抗原a-gal的残留;扫描电镜(SEM)分析脱细胞神经三维组织结构及孔隙率。结果:组织染色显示脱细胞神经基质内膜、外膜、束膜中的细胞均去除干净,DNA定量结果显示DNA含量下降了95%。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脱细胞神经组织较好地保留了胶原纤维与细胞外基质主要蛋白。SEM结果显示脱细胞神经较好地保留了其三维组织结构,细胞毒性检测表明脱细胞神经基质无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自主设计的四联脱细胞方案能彻底去除神经组织中的细胞成分与异种抗原,并且较完整地保留了神经组织结构,与天然神经具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小鼠淋巴结脱细胞和卵巢脱细胞支架进行比较,为人工卵巢的制作提供组织工程材料。方法使用表面活性剂(0.5%SDS)振荡清洗方法脱细胞,再用去离子水(ddH2O)清洗其内残留SDS,获得脱细胞支架。HE染色观察脱细胞的形态,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残留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阿尔新蓝染色(Alician Blue)观察糖胺聚糖,透射电镜观察支架超微结构,并测定DNA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与新鲜淋巴结及卵巢相比,脱细胞后大体观察组织体积稍缩小,颜色变淡,呈毛玻璃状。HE染色未见明显细胞残留,可见交织成网的纤维结构。Masson染色显示淋巴结和卵巢脱细胞支架胶原纤维形态保留完整。Alcian Blue染色显示卵巢脱细胞支架中蓝色条带较细,淋巴结脱细胞支架中有稍粗不定形基质样结构。DAPI染色未见明显细胞核。扫描电子显微镜见密集分布的大量纤维以及与纤维相连的较小的片状细胞外基质成分,相互连接成3D网架结构。DNA定量分析得出淋巴结及卵巢脱细胞支架仅残留7.45%及11.96%(P<0.05),卵巢脱细胞后羟脯氨酸含量减少(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探究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 首先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出骨髓干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marker。检测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相关性能(包括流变以及电镜)。通过BCA测蛋白法检测外泌体的释放情况,以及通过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观察外泌体被RAW264.7细胞吞噬情况。将RAW264.7细胞种在孔板表面,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外泌体组(Exo组)、单纯水凝胶组(GelMA组)、负载外泌体的水凝胶组(GelMA-Exo组)。通过q-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对于RAW264.7细胞极化的影响。建立材料/RAW264.7细胞/软骨细胞Transwell共培养模型,上室为软骨细胞,下室为材料/ RAW264.7细胞,分组与上面一致,通过q-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损伤软骨细胞的修复情况。构建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损伤组(SI组)、单纯水凝胶组(GelMA组)以及负载外泌体的水凝胶组(GelMA-Exo组),通过HE和Masson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 通过对提取的细胞进行多系分化能力的检测,成功获取了骨髓干细胞。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成功分离出骨髓干细胞外泌体。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P<0.05)。体外共培养模型表明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能显著促进损伤软骨细胞的修复通过调节RAW264.7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P<0.05)。HE和Masson染色表明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明显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结论 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能够通过改善免疫微环境明显促进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 关节软骨损伤临床常见,但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极差,目前的修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在先前的研究中,我们研制了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来源的多孔支架(Cartilage ECM-derived porous scaffold, CEDPS)并观察了并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软骨。但在进一步可能的临床应用之前,应进一步评估其体外培养组织工程软骨的特点及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利用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来源的支架及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长时间培养构建软骨组织。粉碎人关节软骨,脱细胞处理后差速离心法收集细胞外基质悬液,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维多孔支架。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其微观结构,并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组织学观察,生化成分定量检测其胶原、氨基葡聚糖(GAG)、DNA含量,生物力学方法测量其干性及覆水状态下压缩弹性模量;骨髓基质干细胞经含TGF-β1, bFGF的条件培养基成软骨诱导后鉴定,种植到支架上,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Dead/Live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支架内部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3周后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变化,同时行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制备的CEDPS支架无细胞碎片残留,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异性染色阳性,具有相互贯通的三维孔隙结构;支架生化成分定量检测:总胶原含量为708.2?44.7μg/mg,GAG含量为254.7?25.9μg/mg;支架纵向压缩弹性模量E = 1.226?0.288MPa,覆水后压缩弹性模量E = 0.052?0.007MPa。体外培养的BMSCs-CEDPS复合体形成了类软骨样组织,Dead/Live染色表明支架内部均为活细胞,电镜检查结果表明细胞广泛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内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支架上增殖显著,细胞基质分泌明显。组织学结果表明蕃红花“O”、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在支架中增殖显著,细胞外有大量基质分泌。 结论 CEDPS支架在生化组成和结构上与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类似,去细胞彻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载体;成软骨诱导的BMSCs与CEDPS支架在体外可初步构建类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去细胞化灌注技术,探讨成功制备天然子宫去细胞化生物支架的理想灌注策略,并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以鉴定其能否作为子宫组织再生工程研究的良好应用载体。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子宫动脉入路途径,通过冻融、酶解及曲亚通(TritonX-100)联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洗脱灌注等流程,获取子宫去细胞化支架。并通过大体形态观察、美兰染色、HE染色观察、基因组DNA定量分析、EGF、bFGF、TGF-β含量测定、电镜观察、胶原蛋白总量检测及主要胶原成分鉴定等对去细胞化后的子宫支架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动脉灌注入路并获得了肉眼透明的子宫去细胞化支架,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去细胞化子宫支架内无细胞残留,DNA含量检测表明支架内DNA残留量为(45.6±7.3)ng/mg,不足正常子宫的5%(P<0.01),美兰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子宫支架的脉管网络和空间结构保存完整;而胶原蛋白含量由新鲜子宫组织的(0.57±0.12)μg/mg增加到去细胞化子宫支架的(0.88±0.10)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各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定性分析,说明去细胞化后子宫支架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得较为完整;ELISA结果显示去细胞化子宫支架中细胞因子EGF、bFGF和TGF-β分别保留了66%、85%和54%,表明其仍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够成功制备理想的去细胞化子宫支架,并且支架的基质成分和理化特性完整保留,能够作为子宫组织工程研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具有天然神经组织结构的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面神经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方法 取家兔面神经,改良化学萃取法制备脱细胞神经基质,HE染色形态学观察去细胞及脱髓鞘情况,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架内细胞经Quant-iT PicoGreen工作液染色后的DNA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相对生长率从而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结果 支架移植体呈圆柱形,弹性与正常神经基本一致,组织观察显示细胞结构未见残余完整细胞及细胞碎片残留,未见神经髓鞘及轴突结构,细胞外基质形成纵向排列结构,结构之间可见空隙。兔脱细胞面神经基质支架内残留的DNA含量较正常兔面神经明显下降(P<0.01)。神经基质供体无细胞毒性。结论 改良化学萃取法可有效去除面神经细胞,天然结构保存完好,细胞毒性低,可作为组织工程化面神经的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鼠腔前卵泡在淋巴结脱细胞支架中的发育情况。方法 10周龄C57BL/6J小鼠的腋下淋巴结,使用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脱细胞处理,HE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支架形态,DAPI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含量检测观察细胞和DNA残留情况。中国仓鼠卯巢细胞(CHO)与支架共培养后,CCK-8验证脱细胞支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将小鼠腔前卵泡注射到支架内进行体外培养,HE染色观察卵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YP-17/A1和FSHR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支架培养液中雌激素分泌水平。结果 与新鲜淋巴结相比,脱细胞后淋巴结外观变得透明,形态保持完整。HE和SEM发现支架内密集分布大量的三维纤维网架结构。DAPI染色未发现细胞的残留,琼脂糖凝胶电泳未发现明显DNA残留。DNA定量分析表明DNA的去除率为88%[(1 390.0±248.6)ng·mg-1 vs.(342.6±116)ng·mg-1](P<0.05)。CCK-8检测结果表明,在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新型脱细胞骨基质(Acellular Bone Extracellular Matrix,ABECM)材料及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Chitosan,CS)复合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的脱细胞方法对猪股骨进行脱细胞处理,应用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制备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对ABECM材料进行定性分析,观察ABECM-CS复合多孔支架的形态学、孔隙率、力学性能和细胞-支架复合培养的相容性。结果 ABECM材料HE染色、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均无细胞残留,茜素红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具有多孔结构,孔径50-200μm,孔隙率为(53.50±4.23)%,力学测试支架干燥状态纵向压缩模量为(33.23±14.45)MPa,支架湿润状态下的压缩模量为(2.27±1.13)MPa。细胞-支架复合培养相容性良好。结论制备的ABECM-CS复合多孔支架去细胞彻底,保留了脱细胞骨基质主要成分,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细胞相容性良好,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 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Cs,以成骨诱导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中添加150 μg/L BMP-2/7为实验组,以单纯OM为阳性对照组(OM组), 以常规增殖培养基(proliferation medium,PM)为阴性对照组(PM组)。体外诱导的第1、4和7天检测细胞DNA含量,第7和14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检测,第21和28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检测,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成骨相关基因的检测。体内实验使用6只裸鼠,于其背部正中做皮肤切口,向两侧分离出4个皮下植入腔,分别植入:(1)单纯β 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支架对照组);(2)β-TCP支架+hASCs(体外PM培养1周)(增殖细胞对照组);(3)β-TCP支架+hASCs(体外OM培养1周)(诱导细胞对照组);(4)β-TCP支架+hASCs(体外OM+150 μg/L BMP-2/7培养1周)(实验组)。植入后4周进行取材,标本制成组织学切片,进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结果:体外诱导后第1天,实验组细胞DNA含量与PM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时实验组细胞DNA含量较PM组升高(P<0.05),第7天时组间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7天和14天后,实验组的ALP染色及定量检测均高于OM组和PM组(P<0.05);第21和28天矿化结节染色及钙沉积定量检测均高于OM和PM组(P<0.05)。诱导第1天时实验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1A1)的表达量即高于PM组 (P<0.05),诱导第4天时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量即开始升高,第4、7和14天的基因表达量较OM和PM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和诱导细胞对照组的hASCs能分泌出嗜酸性较强的均质细胞外基质,出现了强嗜酸性的类骨组织;与诱导细胞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外基质嗜酸性更强,类骨组织的面积更大,结构更加典型;其他两对照组均未见矿化基质和类骨组织生成。Masson三色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呈强阳性表现,细胞基质中充满绿染的胶原;诱导细胞对照组和增殖细胞对照组的细胞基质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但较之实验组,胶原的数量明显减少;单纯支架组未见胶原的表达。结论:BMP-2/7在hASCs的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hASCs的体外和体内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幼年和成年猪松质骨脱细胞基质(DCBM)的成骨特性。方法:制备幼年和成年猪DCBM并验证脱细胞效果。胶原和糖胺聚糖(GAGs)定量检测、Masson三色和阿利新蓝染色评估脱细胞前后胶原和GAGs含量及分布。免疫组化检测松质骨基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骨钙蛋白(OCN)的分布情况。qPCR检测幼年和成年DCBM诱导复植间充质干细胞(MSC)的I型胶原(Col-I)、碱性磷酸酶(ALP)、BMP-2和OCN等成骨分化指标的基因表达。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DCBM的蛋白组成。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幼年松质骨较成年松质骨在脱细胞前后胶原和GAGs含量更高。幼年松质骨脱细胞前后BMP-2、MMP-13、OCN等的表达均高于成年松质骨。成骨诱导实验显示复植于幼年DCBM的MSC,ALP、Col-I等的mRNA的表达量高于复植于成年DCBM。蛋白质谱GO分析和丰度分析显示幼年DCBM较成年DCBM肽链种类丰富,包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促骨生长细胞因子。结论:同等条件下制备的幼年DCBM与成年猪DCBM比较含有更丰富的促骨生长细胞因子,具有更强的成骨诱导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对小鼠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支架内血管形成过程,探讨其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物理冻融、化学和生物酶试剂等序贯处理获得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体外实验方面,通过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骨膜去细胞支架浸提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以评价骨膜去细胞支架中是否存在促血管化的生物因子,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架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体动物实验方面,通过建立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评价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通过促血管化诱导骨修复的可能性。在小鼠股骨远端制备0.5 mm直径的单皮质骨缺损后,于骨缺损处植入骨膜去细胞支架后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小鼠骨缺损处不放置材料。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和切片,通过HE染色评价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评价缺损区血管化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对HUVEC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支架浸提液组细胞的迁移面积更大,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能够有效促进HUVEC的迁移并且在支架浸提液中检测到VEGF,其浓度为210 pg/mL。动物实验方面,HE染色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促进骨缺损区域血管的生长和新骨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活动伴随血管化的发生过程,且去细胞骨膜支架中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多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血管化,并且促进骨缺损的愈合。VEGF可能是其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abricate biomatrix/polymer hybrid scaffolds using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Then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were engineered by seeding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onto the scaffolds. The effects of the hybrid scaffold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eed cells, form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were investigated. MSCs were obtained from rats. Porcine aortic heart valves were decellularized, coated with 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butyrate) using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reseeded and cultured over a time period of 14 days. In control group, the decellularized valve scaffolds were reseeded and cultured over an equivalent time period. Specimens of each group were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ing, immunohistostain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biochemically (DNA and 4-hydroxyproline) and mechan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cellularization was comparable to the specimens of hybrid scaffolds and controls. The specimens of hybrid scaffolds and controls revealed comparable amounts of cell mass and 4-hydroxyproline (P〉0.05). However, the specimens of hybrid scaffold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echanical strength,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P〈0.05).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hybrid scaffolds to increase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And compared to the decellularized valve scaffolds, the hybrid scaffolds showed similar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SCs and form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hybrid scaffolds could be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VA/ι-C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对ATDC-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其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物理共混技术和反复冷冻-解冻方法,将聚乙烯醇(PVA)和卡拉胶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复合支架材料PVA/ι-CA并测定其孔径和孔隙率。将ATDC-5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观察细胞的黏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TDC-5细胞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甲苯胺蓝检测ATDC-5细胞形态表现;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外基质(ECM)分泌情况。将ATDC-5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液)和实验组(加入含材料的培养液),MTT法检测支架材料上2组ATDC-5细胞的增殖率。将支架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评价该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血管化能力。结果:PVA/ι-C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平均孔隙率为(86.88±3.88)%,平均孔径为20~40 μm。HE染色,ATDC-5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呈多角形,形态饱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ATDC-5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甲苯胺蓝染色,ATDC-5细胞在支架材料上保持软骨细胞的特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支架材料上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ATDC-5细胞与支架材料共培养7 d时,SEM下可见少量细胞呈多角形;培养14 d时细胞数量增多,形态饱满、相互融合,伸入材料间形成锚状结构,牢固地黏附于材料表面;培养21~28 d时材料上附着的细胞分泌大量的ECM包裹材料;ATDC-5细胞在材料上于7~14 d增殖较快,21~28 d增殖较慢,实验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包埋早期有轻微的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而消退;后期有血管化发生,材料降解吸收比较缓慢。结论:PVA/ι-CA支架材料有望成为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的去细胞皮瓣制备方法,并对制备完成的去细胞皮瓣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取成年大鼠下腹壁处皮瓣去血后,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辅助震荡法去细胞。对所获支架通过DNA定量分析、SDS残留量检测、扫描电镜等检测获取其生物学特征数据。再取皮下包埋于成年SD大鼠背部的去细胞皮瓣标本,统计新生血管数目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检测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DNA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超过95%(P <0.05);DAPI染色未见明显细胞核,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到实验组保留大量细胞外基质;SDS残留远低于生物安全水平;血管造影显示实验组血管分支完整、清晰,新生血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示血管再生数目多且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P<0.05)。结论:提供了一个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支架结构完整的去细胞皮瓣的方法,去细胞皮瓣具有低排斥和较好生物相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尿道修复支架材料生物力学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并比较多种组织工程尿道修复支架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 制备小肠黏膜下组织(SIS)、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BAMG)、聚羟乙酸(PGA)和尿道海绵体脱细胞基质(ACSM)支架材料,对其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于单向拉伸实验机上检测单层SIS组、BAMG冻干保存组、BAMG液体保存组、ACSM组、PGA组、兔正常尿道标本组和4SIS组(SIS经4层叠加)的Young氏模量、最大载荷、抗拉强度和最大伸长率等生物力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CSM的厚度与其他支架材料有明显差异,HE和Massdn染色显示其由更为丰富的胶原构成.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Young氏模量:ACSM组〉PGA组〉4SIS组〉BAMG液体保存组〉BAMG冻干保存组〉兔正常尿道组〉SIS组;最大载荷:ACSM组〉4SIS组〉PGA组〉BAMG液体保存组〉BAMG冻干保存组〉兔正常尿道组〉SIS组;抗拉强度:ACSM组〉4SIS组〉PGA组〉BAMG液体保存组〉BAMG冻干保存组〉兔正常尿道组〉SIS组;最大伸长率:兔正常尿道组〉SIS组〉BAMG冻干保存组〉4SIS组〉BAMG液体保存组〉ACSM组〉PGA组.ACSM组在Young氏模量、最大载荷和抗拉强度上显著优于其他组(P〈0.01).结论 异种ACSM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质,较SIS、BAMG和PGA等支架更适用于尿道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热皱缩实验、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DNA抽提比较脱细胞前后细胞数量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能完全去除细胞,与去污剂-酶消化法比较,其他2种方法对基质的破坏明显。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护基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