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 探究适宜的梨酒加工品种。方法 以河南省主栽的酥梨、圆黄、早酥红、中梨1号和晚秋黄5个梨品种为原料制备发酵果酒, 比较采用不同品种梨所酿梨酒的酒精度、色度、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总酚和黄酮含量等理化指标, 对发酵梨酒的外观、香气、滋味和典型性进行感官评价, 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对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进行挥发性化合物鉴定。结果 梨品种是决定梨果酒品质的首要因素, 发酵梨酒的总酚含量对酒体色泽和口感有决定性作用; 晚秋黄梨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酒精度(12.83% vol)、糖酸比(0.96)、黄色度(0.225)、黄酮含量(683.63 mg/100 mL)最高, 总酚含量较低(5.45 mg/100 mL)。5种梨发酵果酒样品中共定性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 其中, 酯类7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酸类1种, 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结果均可将5种梨发酵果酒样品有效区分。结论 晚秋黄梨为适宜的酿酒品种, 所酿梨酒色泽金黄、果香浓郁、酒体丰满、醇厚协调、典型性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不同品种梨酿制梨酒的酚类物质构成及其抗氧化能力,以鸭梨、雪花梨、黄冠梨等11个品种梨为原料,分别接种酵母RC212发酵制成梨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不同品种梨酒的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以对DPP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了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梨所酿梨酒的酚类物质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性,其中南果梨酒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鸭梨酒和红香酥梨酒酚类物质含量最低,抗氧化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果汁p H值、糖酸比与果实籽、总酸、果胶、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0%,品种间差异显著;硬度、果形指数、出汁率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单宁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品种间变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261%。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圆蓝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综合品质高,可作为蓝莓育种、品种改良和加工利用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4.
荔枝干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荔枝干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品质指标对荔枝干品质的影响,为荔枝干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优选出具有干制优势的荔枝品种。通过测定33个品种的荔枝汁液外流率、果实质量、可食率、色泽、破壳率、总糖、总酸、蛋白质、糖酸比等11个品质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荔枝干多个品质指标间存在相对独立性或密切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8.80%,可反映荔枝干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主要品质指标可聚为6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糖酸比、可食率、果皮色泽L*值、汁液外流率、果实质量和蛋白质含量6个指标。建立了荔枝加工品质评价体系模型,并优选出品质较好的加工品种:"鸡嘴"、"糯米糍"和"仙进俸"。  相似文献   

5.
位杰  蒋媛  林彩霞 《食品科学》2018,39(11):69-7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的13 个品种(系)果实的主要品质性状 (单果质量、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心果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石细胞含量、 VC含量、糖酸比、汁液含量)进行了分析,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石细胞含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汁 液含量变异系数较小,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8.964 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依据不同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筛选出的5 个代 表性的品种(系)分别为84-1-1、84-1-15、新梨9号、新梨8号、84-4-72。经聚类分析,可将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 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石细胞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汁液含量5 个主 要指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有助于库尔勒香梨优良果实性状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测定21个草莓品种冻干果粉的品质性状,基于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品种冻干草莓果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21项品质指标中,仅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b*值的变异系数小于6%,其余指标变异系数均较大;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各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1.895%,基本反映了原指标的信息,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为凤凰、梦、假章姬和紫金香玉,再进一步根据聚类结果,最终将草莓果粉21项品质指标简化为吸湿性、果糖含量、a*值、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果胶含量、产出率和L*值8项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评价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草莓冻干果粉品质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取陕西周至和眉县的7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对其果浆色泽L*、a*值、Vc、总糖、总酸、叶绿素含量、硬度、咀嚼性、制干率9个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猕猴桃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华优猕猴桃L*值高于其他品种,Vc和叶绿素含量也最高;而红阳猕猴桃制干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首位;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991%;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核心指标,分别为制干率、叶绿素含量和硬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品种红枣间的品质差异,确定红枣的核心品质评价指标。以宁夏和陕西地区7个品种的红枣为原料,测定了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VC、制干率、复水性、褐变度、叶绿素含量等14个品质指标,并对其感官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红枣感官性状和品质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大,其中果胶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60.6%,复水性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8.19%;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4.972%;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4个指标聚为4类,最终筛选出总糖、叶绿素含量、复水性和枣核所占比例4个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百合花瓣中营养成分价值,开发花瓣的食用价值并选育品质较高的种/品种。选择14种/品种百合花瓣为实验材料,检测了其中营养成分、活性物质、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并参照文献与传统食用百合鳞茎作比较。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品质筛选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百合花瓣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元素。将测定的16个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085%。评价结果显示,卷丹、‘耀眼’、紫脊百合、‘函数’、‘艾迪沃’营养品质得分较高。对14种/品种百合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4大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卷丹综合品质最高。通过建立百合综合评价体系,为开发利用药食兼用百合花瓣、丰富植物源健康食品和建立百合精深加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莲藕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5个采收期的4个品种莲藕,测定蛋白质、淀粉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莲藕品质评价模型。结果 在采收期内,莲藕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总酚含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膳食纤维等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PC1、PC2、PC3 3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依次为2.274、1.933、1.023,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7.170%。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总糖、淀粉、总酚和总黄酮6个指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莲藕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发现, 9月采收的八月粉,10月的鄂莲6号,2月的鄂莲10号和鄂莲11号,营养品质较好,优于其他采收期。3月采收的4个品种莲藕的综合营养品质较低。结论 在采收期内, 4个品种莲藕的营养物质动态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分析方法能够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莲藕的综合营养品质,为莲藕育种、加工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烁  赵华 《中国酿造》2022,41(11):135-139
采用香水梨鲜汁、熟汁、清汁为原料酿造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香水梨清汁发酵的果酒酒精度最高,为10.42%vol。不同酿造工艺的梨酒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鲜汁、熟汁发酵梨酒分别检出23种、17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分别占51.33%、64.8%。清汁发酵梨酒中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占75.3%。清汁、熟汁、鲜汁发酵梨酒感官评分分别为83.7分、75.1分、81.0分。清汁发酵香水梨酒在总酸含量、酒精度、褐变抑制率、感官评分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丰富。因此,清汁发酵梨酒整体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2.
以烟台产区的蛇龙珠葡萄为原料,采用放汁法同时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对其发酵进程进行了检测,对陈酿后的葡萄酒进行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桃红和干红葡萄酒均能正常发酵。放汁量不同,其葡萄酒的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也不同,其中各组之间的干浸出物和总酚含量及还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不仅与酚类物质含量有关,还与干浸出物、蛋白质、酒石酸、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 个公因子,综合因子得分排名首位的是放汁量30%的干红葡萄酒,其品评得分同样排在首位,总体评价为口感醇厚,酒体丰满,具有明显的单宁结构感;品评得分排名第二的是桃红葡萄酒,其色泽淡雅,香气浓郁,口感清新。放汁法同时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酵方式对鸭梨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四种不同发酵方式所酿制的鸭梨酒的香气成分,并结合不同香气成分的阈值与相对香气活度值,分析四种鸭梨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四种鸭梨酒共检测到56种香气成分,其中清汁发酵和加酶带渣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浊汁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2种香气成分,而带渣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1种香气成分。四种鸭梨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但这些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却有较大的差异。四种鸭梨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共有19种,其中共有的主体香气成分有11种,即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琥珀酸二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1-壬醇、苯甲醛、癸醛、萜品油烯和β-大马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发酵方式对鸭梨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清汁发酵的鸭梨酒香气种类更丰富,感官品质也更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原料,研究了EC118、KI、KD三种酵母在全果果浆与果汁发酵过程中发酵醪的基本理化指标,且对香梨果实与6种处理果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三种酵母在全果果浆与果汁发酵过程中各指标总体变化趋势没有表现出处理间差异,但各指标的变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6种果酒总酚含量为244.62~296.91 mg/L,全果果浆发酵果酒总酚含量高于果汁发酵果酒;EC118、KI、KD全果果浆与果汁发酵果酒香气种类分别为25、30、28、22、23、24,共有香气14种,主要包括醇类、酯类和酸类等,三种酵母中KI、KD酵母发酵产香气能力较优,所得果酒酸度适宜、酒精度高,色泽澄清透亮,全果发酵总酚含量、香气种类均高于果汁发酵,KI酵母香气成分最多,且KI全果果浆发酵果酒总酚含量最高,所以选择KI全果果浆为香梨果酒的最佳菌种及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果实品质比较分析建立陕西安康地区引种枇杷品质评价方法,为划分品种类型并筛选适宜当地枇杷产业发展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物性指标、营养指标及功能性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枇杷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在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检测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麦后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风味、抗氧化、加工和总酚4 项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666%。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综合排名前3 名的品种分别是‘ADVANCE’、‘津云’和‘CHAMPAGNE’。聚类分析将10 个日本引种枇杷聚为5 类,经初步分析,第1类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第2类可考虑作为加工果汁、果醋类饮料的原料;第3类是适宜鲜食的品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可综合评价枇杷果实品质,为其品种开发类型的选择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梨汁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NFC梨汁综合评价体系,以32 个品种梨果实为材料,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对其鲜榨汁的12 个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建立NFC梨汁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NFC梨汁品质指标间离散程度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在5.46%~105.73%之间,其中,类黄酮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5.73%;而亮度(L值)变异系数最小,为5.46%。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 个公因子,分别为功能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7.873%)、风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4.890%)、外观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7.364%)、甜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4.23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362%。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酚类物质质量浓度、糖酸比、色度角(h值)、可溶性糖质量浓度、L值、类黄酮质量浓度6 项指标为NFC梨汁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由此建立了NFC梨汁品质等级判别函数,建模样本判别正确率为100%,可用于NFC梨汁综合品质定性的判别。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通化柳河与集安产地北冰红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北冰红冰葡萄果汁及冰酒基本理化指标、冰酒香气物质含量以及感官特性,对不同产地冰酒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柳河产地冰酒的干浸出物、残糖、总花色苷、单宁、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集安产地(P<0.05)。两地冰酒均共检测出46种香气物质,包括酸类3种、酯类19种、醇类9种、酮类6种、醛类9种,其中酯类总含量最多(分别为16.38 mg/L、15.43 mg/L),主要呈现果香味。将气味活度值(OAV)>1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对冰酒香气影响较大。柳河产地冰酒颜色及香气评分较高,分别为9.30分、27.04分,集安产地冰酒澄清度与口感评分较高,分别为9.43分、32.84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8种商业酵母发酵的猕猴桃血橙果酒风味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法对果酒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样品分类。结果表明,8个样品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并以酯类、醇类、羧酸等为主。PCA结果表明,猕猴桃血橙果酒中主要风味物质为戊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琥珀酸氢乙酯、辛酸乙酯、异丙醇、4-萜烯醇、异植物醇、苯丙醇、乙缩醛、辛酸、(-)-柠檬烯等。CA结果将8个样品聚集为两大类,与主成分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