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体循环充血、肠壁水肿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细菌移位、代谢产物蓄积而导致机体处于炎性反应状态,加速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肠道微生物群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代谢途径三甲胺/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酸途径等都与心脏衰竭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肠道微...  相似文献   

2.
人体胃肠道内存在着复杂的微生物有机群体,即肠道微生物。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肠道微生物在维持人体营养、代谢、防御、免疫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近年来的研究更是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桥本甲状腺炎(HT)作为全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仍较少。新近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代谢调节及HT发病机制方面的作用,反过来,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也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及组成。因此,肠道微生态疗法可能为HT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哮喘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气道上皮细胞、黏膜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等方式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而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脂多糖、色氨酸、次级胆汁酸等也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着保护或促进的双重调控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紧密相连,被视为机体的“第二大脑”。近年来,肠道微生态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性日益引起学者关注,为理解和治疗AS开辟新的视角和途径。本文聚焦最新科研进展,主要阐述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次级胆汁酸及脂多糖四类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AS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以调整肠道菌群为出发点的AS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9,(1):69-72
<正>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能造成足细胞损伤,而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肾小球疾病防治的关键靶点。目前,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仍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其毒副作用不可避免。随着"微生物组基因计划"的开展,人类微生物菌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也成为医学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不仅  相似文献   

6.
以肥胖为中心的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调节能量平衡和糖脂代谢,并调节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肠道微生物菌群很有可能是治疗和防控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新靶标。本文总结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金燕  杨帆 《当代医学》2021,(7):188-192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相关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普遍认为生存环境、基因遗传、自身免疫因素及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免疫因素作为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制参与糖尿病发病,机制尚不非常清楚,但随着生物技术成熟及...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在哺乳动物及人类健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仔猪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然而,在猪的生命周期中,从食管到直肠的微生物分布与组成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健康的肠道菌群具有促进猪的营养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病原菌感染等功能。多种因素对猪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分娩方式(经过产道或剖宫产)、幼龄时期饮食(母乳或配方饲料)、抗生素或抗生素样分子的使用等。本文主要从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定植、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仔猪肠道微生物与仔猪肠道健康的关系,从而加深肠道微生物对维护仔猪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傅佳琦  余志红 《浙江医学》2021,43(12):1360-1363
近年来,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宿主对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手术等多种肿瘤治疗方式的反应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肠道微生物通过与上述肿瘤治疗方式的直接相互作用或通过免疫调节间接刺激宿主产生反应等途径,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如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善肿瘤治疗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门衡仝  贾彦青  王娟 《吉林医学》2022,(7):1963-196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DM)的发病人数增加尤为显著。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63亿DM患者[1]。我国成人DM患病率约达9.8%,患病人口约有1.3亿,为DM患病人口第一大国[2]。DM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DM慢性并发症中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刚  刘坤申  籍振国 《医学综述》2006,12(14):849-851
舒张性心力衰竭即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十分常见的,有报道超过1/3甚至一半的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来自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基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和来自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接近于左室收缩不全的心力衰竭。本综述旨在介绍目前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使临床医师更加重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既往研究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而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指南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及HFpEF。本文通过对HFrEF、HFmrEF及HFpEF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预后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发现HFmrEF可能是HFrEF及HFpEF的中间和过渡型。目前在HFmrEF诊疗策略的多个方面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比如更积极地抗心肌缺血治疗及射血分数动态监测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价值;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的筛查协助认识HFmrEF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价值;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 HFmrEF 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诊断价值;C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cFGF23)和冠状窦神经肽Y(NPY)水平在HFmrEF中的风险预测和临床转归上的作用价值。更深入地探索与研究会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HFmrEF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的理解,利于制定更有效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CHF)和抑郁症的共病率为10%~79%,二者的发病机制均涉及免疫炎症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而其机制的调节亦是双向的、复杂的。现有的诊疗指南及临床实践中尚缺乏对二者同时有效的药物,但有近期报道部分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新型抗抑郁药、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肠道菌群调节剂等对二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将对二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CHF和抑郁症共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美玲 《医学综述》2012,18(17):2761-2764
肠道微生态在保持宿主健康、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抵抗生物体侵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肠道菌群中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厌氧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这些变化均会导致结肠内腐败代谢活动增多,使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患性增加。现对近年来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益生菌在老年人口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梅  高东升 《医学综述》2007,13(21):1648-1649
甲状腺激素对于心血管系统稳态有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快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减低,促甲状腺激素正常,称为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成为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因子,添加甲状腺激素可作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多种病因,但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病理生理变化是心脏扩大、收缩力下降、每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发生这些变化的基础是体循环、脏器循环和微循环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基于此理论提出临床心衰治疗模式的转变和深思,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疗效和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BNP含量,根据心力衰竭级别不同进行分类统计,观察各级别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并随访10个月比较各组患者再入院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17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55例Ⅰ级患者BNP水平为65±6.3pg/ml;45例Ⅱ级患者BNP结果107±9.4pg/ml;40例Ⅲ级患者BNP结果为213±11.2pg/ml;30例Ⅳ级患者BNP结果为378±24.7pg/ml;Ⅲ级患者BNP水平较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患者BNP水平较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心力衰竭患者BNP结果超过400pg/ml时,其6个月内再入院比率54.5% (12/22)显著高于148例BNP结果在210pg/ml之下的患者之再入院率4.1%(6/148) (P <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判定心力衰竭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许顶立  马壮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15-201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包括不同的病因、机制和病理过程。在2010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基础上,NICE发布了2018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管理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心力衰竭多学科合作、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心力衰竭的管理、监测与康复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使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口服芪苈强心胶囊)与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各45例,比较以上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痊愈情况。结果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经研究得出治疗组中患者的痊愈数量为2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77.8%,因此,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有统计学意。结论给予患者服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痊愈,恢复健康,其临床疗效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