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在蒸粮阶段添加茯苓等中药材蒸煮、糖化、发酵,得到一种富含茯苓多糖的养生黄酒。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糖化阶段,酒曲添加量1.0%,糖化温度25℃,糖化时间48h;前发酵阶段,酵母添加量0.09%、料液比1∶2、前酵温度30℃、前酵时间7d;后发酵阶段,后酵温度15~20℃,后酵时间9-11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茯苓养生黄酒酒度为9.5vol%,总酸含量为4.21g/L,茯苓多糖含量为4.64g/L。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小米黄酒的最佳糖化和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曲量1.0 g/kg,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72 h为最优的糖化条件;酵母添加量0.32 g/kg,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d为最优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3.
运用单因素试验得到枸杞黄酒酿造工艺基本参数的工艺条件,分析枸杞黄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酸度及酒精含量的变化,并测定其中的功能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枸杞黄酒生产的过程中,枸杞用量为大米原料的9%,麦曲用量0.4%,酵母用量0.5%,发酵温度29℃的条件下,枸杞黄酒中的多糖含量高出对照样42%.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48-153
国内黄酒厂酿酒普遍以传统工艺为主,具有生产周期长、出酒率低、酒体风味单等缺点,难以满足当今庞大的消费市场。近年来,系列高新技术的萌芽为实现节能减排、快速高效地生产黄酒带来了曙光,且对成品酒的出酒率和酒体稳定性也有显著的提高。该文将新型黄酒酿造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从蒸煮工艺的转型、发酵工艺的优化以及杀菌技术的革新等3大方面进行归纳汇总,分析了各种新方法的优势以及研发与应用状况,并对黄酒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玉米须黄酒的酿造工艺,采用超声波热水浸提法制备玉米须浸提液并将其加入糯米中发酵,以玉米须黄酒的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依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玉米须黄酒的最优酿造工艺。结果表明,玉米须浸提液与干糯米液料比4 ∶6(mL/g)、酵母添加量0.15%、发酵温度22 ℃、发酵时间14 d 时可得到半甜型玉米须黄酒,其酒精度、总糖、总酸等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酒体协调,鲜甜柔和,感官评分为93.6,总黄酮含量为112.6 mg/L。  相似文献   

6.
以薏米、糯米为主要原料进行液态发酵薏米糯米黄酒的研制,采用总糖、总酸含量与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薏米黄酒酿造的最佳发酵条件:料水比1∶2.5(g∶mL)、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0.4%、糖化酶添加量1.00%、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15%、主发酵温度29 ℃、主发酵时间7 d。在该工艺条件下,研制得到薏米糯米黄酒香味清幽、口感醇和、色泽橙黄带有琥珀色,感官评分为77.8分。  相似文献   

7.
8.
房县黄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酿造工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提升房县黄酒品质,助推房县黄酒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对房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数据库中的黄酒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传统房县黄酒各项理化指标的波动特点,为房县黄酒地方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市场管理和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在房县传统手工酿酒户中,90.6%的酿酒户生产的黄酒为甜黄酒,其中非糖固形物含量高于14 g·L-1的酿酒户占98%,总酸为4~12 g·L-1的酿酒户占97.4%,氨基酸态氮为0.4~0.8 g·L-1的酿酒户占77.6%,不含氧化钙成分。房县传统手工黄酒具有高总糖、高非糖固形物、高总酸和高基酸态氮的特点,属于弱酸性的低度酿造酒。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理,并从黄酒的整个酿造工艺--原料、菌种、发酵、煎酒、陈酿等方面入手,借鉴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及控制策略,综述了目前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及控制的研究,以期为黄酒生产中降低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黄酒酿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闯  任清 《食品科学》2015,36(11):134-139
以小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小米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酒曲添加量0.9%、糖化时间63 h、糖化温度31 ℃、酵母添加量0.39%、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5 d时为最佳酿造条件。在此最优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最大糖度、最小酸度及最大酒精体积分数分别为17.25%、0.377 1和12.10%,与模型预测值17.26%、0.377 3和12.00%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猕猴桃和糯米为原料,制备猕猴桃米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猕猴桃米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猕猴桃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最适酿造工艺条件为猕猴桃汁添加量35%、发酵时间12 d、发酵温度30 ℃、蔗糖添加量9%。在该优化条件下,猕猴桃米酒酒精度为12.5%vol,感官评分为95分,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GC-MS共检测出猕猴桃米酒中31种风味物质,其中醇类9种、酯类14种、酸类5种、其他类3种。其中醇类、酯类、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9.02%、15.14%、13.1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的纯种糖化曲和自然糖化曲酿造米酒,考查了糖化温度、糖化时间、糖化曲用量和两种糖化曲的质量比对米酒糖化液品质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结果表明,米酒糖化的优化条件为糖化温度36 ℃、糖化时间40 h、糖化曲用量0.35%、两种糖化曲质量比1∶1。优化条件下,糖化液的总酸含量为5.24 g/L,淀粉转化率为63.53%,感官评分为88分。  相似文献   

13.
大米品种和品质与黄酒酿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糯米、粳米、籼米的构造、特征、特性及化学成分作了分析比较。并将3种米经过浸米过程中对米质吸水,淀粉损失,生酸变化和蒸煮后的质量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糖化、发酵、成品质量与出酒率对比实验,并提出了对黄酒酿造用米的品质要求和提高大米对黄酒酿造适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啤酒酵母为试验菌株,以麻阳椪柑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柑橘果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椪柑果酒酿造工艺条件为椪柑果汁初始糖度22%、啤酒酵母接种量7%、发酵温度22 ℃、椪柑果汁初始pH 4.0和发酵时间7 d;再经陈酿1个月并离心澄清(4 000 r/min,25 min)后,所得椪柑果酒酒精度为10.4%vol,残糖量为1.89%,椪柑果酒口味纯正、香气浓郁、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5.
以蛹虫草大米为原料,酿造蛹虫草甜米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蛹虫草甜米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蛹虫草甜米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甜酒曲接种量为1.5%,料液比为1∶3.0(g∶mL),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为3 d。在此工艺条件下,蛹虫草甜酒中虫草总糖含量为10.03 g/100 mL,虫草素含量1.24 mg/100 mL,酒精度1.2%vol,感官评分95分。此最佳工艺酿造的蛹虫草甜米酒呈现淡黄色,酒液澄清透明,复合香气协调浓郁,口感甜爽,余味绵长,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分析某企业春、秋和冬酿黄酒生产过程中的总生物胺及色胺、组胺、苯乙胺、酪胺、尸胺、腐胺、精胺、亚精胺8种生物胺含量,探讨了黄酒原料及整个发酵生产过程中生物胺形成和分解机制。结果表明,冬酿黄酒中主要的生物胺是腐胺、酪胺和色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后酵生物胺含量最高,为186.7 mg/L;春酿、秋酿和冬酿黄酒中前酵阶段生物胺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后酵阶段秋酿黄酒和冬酿黄酒生物胺含量显著高于春酿黄酒(P<0.05),煎酒阶段冬酿黄酒生物胺含量显著高于春酿黄酒和秋酿黄酒(P<0.05);冬酿和秋酿黄酒中酪胺含量分别为72.11 mg/kg和30.26 mg/kg,以及高含量的腐胺和色胺,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高级醇是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的副产物,是黄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之一,而高级醇过量则会使人饮后“上头”.通过对发酵过程中黄酒样品进行理化指标和气相色谱分析,2种工艺酒样中总糖消耗速率和酒精的生成量都较为相似,双边发酵工艺酒样中最后的氨基酸态氮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后者.先糖化后发酵工艺酒样中,后酵结束时高级醇含量329.26mg/L,低于双边发酵工艺中的399.45mg/L.因此先糖化后发酵有利于降低高级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关岭县红心火龙果为原料,探讨火龙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酵母接种量、果胶酶添加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对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酒最佳酿造工艺参数为酵母接种量0.03%,果胶酶添加量0.4%,初始糖度26%,发酵温度22 ℃。此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下,发酵的果酒酒精度13.5%vol,感官评分为89分,果酒呈深红色、澄清透明,具有浓郁、宜人的酒香和火龙果香气,各项指标符合国标GB 15037—2006《葡萄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麦曲在黄酒酿造中的作用和特色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汪建国 《中国酿造》2004,(10):29-31
探讨了以麦为料、生水拌麦、生麦制胚、自然网络微生物、低温培菌、高温转化曲的工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麦曲在黄酒酿造中的功能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