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市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认可情况,分析分级诊疗实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概率抽样结合偶遇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对上海市24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48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分级诊疗了解度偏低,明确愿意在基层首诊的患者仅有32.31%,“小病大医”情节严重;患者对分级诊疗实施情况满意度较差(12.99%),突出体现在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结论要进一步加大分级诊疗宣传力度,尤其是卫生工作者的宣传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增强居民基层就医信心;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院落实分级诊疗积极性;改革医保报销制度,充分发挥医保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级诊疗制度及其医联体模式在徐州市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情况,并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徐州市三甲医院就诊的3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分级诊疗制度和社区首诊的了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不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的老年患者占比54.6%.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患者对分级诊疗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而年龄和职业类型对分级诊疗满意度无影响.年均个人医疗费用较低、月收入较低、距离基层医疗机构较近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选择基层首诊的比例较高.结论:分级诊疗制度在徐州市老年群体中的实施初具成效,但还需要加强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今后通过完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增强老年患者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紧密性,从而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山东省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及其对首诊意愿的影响,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对山东17地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965名居民中,1922人(64.8%)表示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281人(9.5%)表示不会在基层首诊,还有762人(25.7%)表示不确定。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居住地附近是否有步行20分钟到达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信任中医药服务,是否利用过社区的中医药服务是影响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的因素。结论: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大基层中医药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可提高居民的基层首诊意愿,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后疫情时代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关于分级诊疗的认知水平,掌握上海市闵行区现阶段分级诊疗实施现状,为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60名闵行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80.1%(849名)的上海市闵行区居民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在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分级诊疗实施态度、双向转诊态度等不同特征的闵行区社区居民之间,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存在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9.481、107.835、40.583、53.743、21.680、13.542,均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非本市户籍(OR=3.098;95%CI, 1.842~5.210)、其他医保类型(OR=1.822;95%CI, 1.154~2.877)、不赞成上海实施分级诊疗(OR=2.416;95%CI, 1.279~4.564)的居民,显著不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581、0.506、0.407;95%CI, 0.237~0.897)、60岁以上(OR=0.422;95%CI,0.209~0.852)的居民,显著更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获取分级诊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社区(26.3%)和网络(23.8%)。结论 闵行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水平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宣教新模式,加强全人群分级诊疗制度宣教力度,循序渐进的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导的“1+N”慢性肾脏病(CKD)联动管理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探索有效的CKD分级诊疗管理措施。方法:对开展“1+N”CKD联动模式前后的基层首诊、上下转诊、基层随访、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CKD知晓率、满意度及分级诊疗意愿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实施“1+N”联动管理后,基层首诊人数、上转患者、下转患者、基层规律随访患者明显上升,社区医务人员和居民对CKD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上升至46.3%、32.9%,管理知识知晓率上升至44.9%、23.1%,基层就诊满意度由41.3%上升至87.1%,分级诊疗支持率由45.3%上升至95.1%。结论:以三级综合医院主导的“1+N”CKD联动管理模式,通过多举措强基层、完善分级诊疗流程,有助于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17个地市抽取2 965名城乡居民进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的面访调查。结果山东省2 965名城乡居民中,1 922名(64.8%)居民有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意愿,1 599名(53.9%)居民愿意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1 901名(64.1%)居民在病情稳定后愿意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高,家庭年均收入≥20 000元、有城镇居民医保和商业保险及其他医保、经历过转诊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低;年龄≥65岁、家庭年均收入≥10 000元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高,女性、居住在农村、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低;女性、居住在农村、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经历过转诊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高,家庭年均收入≥40 000元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低。结论山东省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认识不足,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意愿较低,性别、年龄、家庭年均收入、居住地、医疗保险类型及是否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经历过转诊是影响该地区城乡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现状,分析社区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比例从上海市分层随机抽取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便利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开展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2 501份问卷,有效回收2 4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江苏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构建医联体背景下的分级诊疗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基层首诊人次数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靶点进行干预,研究对基层首诊人次数产生的影响.结果:所选取的4个干预靶点对分级诊疗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基层首诊人数提升效果由高至低分别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医保差异化水平以及基层医疗服务价格.结论:为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可重点从医联体建设方面入手: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技术水平、完善医联体内部的医疗、医药、医保工作联动机制和完善医联体成员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逐步实现就医格局有序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医联体背景下,调查分析福建省居民就医选择医疗机构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进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居民对医联体及分级诊疗认知程度、就医选择进行研究,应用SPSS 22.0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对应分析。结果 共调查福建省群众568名,首诊基层医疗机构仅占比17.61%。收入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城镇职工医保、家越靠近高等级医疗机构的群众越倾向首诊高级别医疗机构。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比例低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高收入、高学历群众更倾向于在高级别医院就诊,就诊便利性是首诊医疗机构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化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是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关键,不同城市医联体群众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分级诊疗的几种模式;总结了新医改后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对促进双向转诊、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效果。分析了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仍存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病人流向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居民对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低,医保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调、疏通双向转诊,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知晓率,完善医保配套政策措施等建议,以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下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合理优化居民就医意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城市居民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居民的基本信息、就诊意愿情况等。结果 710例城市居民中,发生常见病时,75.8%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候诊时间短、收费低、就医手续简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医疗费用低、与基层医疗机构近、有基层就医经历(OR=2.548)、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882)、支持分级诊疗制度(OR=1.710)、认为有必要开展双向转诊(OR=1.563)的居民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意愿较高。结论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趋于合理,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应与医院相互协作,宣传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分级诊疗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农村基层首诊率不增反降,在自由择医的政策环境下,农村居民在无法确定疾病严重程度时倾向于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本文从政策视角梳理了我国农村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分级诊疗的适配逻辑以及当前分级诊疗治理的政策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疾病不确定感对居民首诊选择的影响,界定了农村居民认知偏差效应。最后提出了推进互联网首诊服务的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宣传,以提升基层首诊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的基层首诊的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层首诊制度、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月至8月向江苏省的108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SOR模型,将刺激因素(S)分为需方(居民健康管理状况)和供方(医疗单位树立的形象);居民基本信息状况为机体因素(O);居民基层首诊意愿为反应因素(R),采用分层回归分析验证模型,求解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度。 结果 供方因素中,设施环境好(β=0.236,P<0.01)、费用便宜(β=0.161,P<0.01)、能满足就医需求(β=0.133,P<0.05)、等候时间短(β=0.118,P<0.05),依次正向显著影响基层诊疗次数。需方因素中,居民健康管理状况方面,建立健康档案(β=0.513,P<0.01)、患有慢性病(β=0.332,P<0.01)依次对基层诊疗次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结论 江苏省有关部门可从供需双方采取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的同时,重点关注慢性病人群,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以此提升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贯彻落实分级诊疗下的基层首诊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基层首诊制的认可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2475例医务人员作为调查样本,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对基层首诊制认可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78. 10%的医务人员认可基层首诊制。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是否在编、平均月收入、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医保报销比例、业务培训对基层首诊制的认可度有影响(P 0. 05)。结论医务人员对基层首诊制的认可度较高,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缺乏医疗设备、药品问题;医保制度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水平较低阻碍基层首诊推行。建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实力,增强基层首诊吸引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引导居民基层首诊;畅通医务人员流动渠道,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从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实施情况,并对其效果和优化措施予以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X市X区医联体医院医务工作者49名,另选取同期X市X区居民483名,分别对上述人员实施约访和问卷调查,对当前各人群对分级制度下“医联体”模式了解程度、认同情况及制约其效果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医务工作者对分级诊疗作用发挥认知情况无差异,认同医联体分级诊疗、认为双向转诊不到位的医务工作者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作用发挥认同水平比例较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距离因素、医疗技术因素、医疗费用因素对居民选择首诊医疗机构造成重要影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个人年收入居民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认知情况无差异,有医疗保险、去过社区医疗机构、了解双向转诊、有双向转诊经历的居民对医联体模式分级诊疗认知比例较高,两者差异明显.结论: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在实施中,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现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施期间仍存在部分问题,对此,应加强政府宏观支持与帮助、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提升医疗机构的认知水平,从而推动医联体制供给侧改革成效,完善医联体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基层首诊制度实施现状及效果,总结影响基层首诊制度的因素和各地发展基层首诊制度的举措,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共纳入36篇调查研究文献。[结果]基层首诊制度知晓率普遍不高,大多为40.00%~60.00%。基层首诊率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江苏省(71.13%~82.1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基层首诊意愿普遍较高,北京(56.80%~83.40%)、上海(62.33%~79.80%)、广东(54.40%~89.65%)高于其他地区。影响居民基层首诊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机构可及性,对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的信任度等。[结论]居民对基层首诊知晓率普遍不高,居民有较高的基层首诊意愿但受机构可及性,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的信任度等因素影响,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保障基本药物充分供给,合理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珠海市非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珠海三个行政区共抽取3 212例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对纳入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居民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医保类型、慢性病情况等。(2)居民首诊意愿,不接受首诊的原因;对其中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314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非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率和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珠海市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达76.43%;慢性病病种顺序前五名主要是骨质增生、慢性消化道疾病、痛风病、高血脂及鼻炎;愿意进行基层首诊的患者共240人,愿意基层首诊的原因主要有:医疗机构就近及方便、价格不贵、病情轻、医保报销比例较大,人较少。而不愿到基层首诊患者的原因有医疗条件差、诊疗水平低、没有所需要的药物、习惯到大医院就诊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为离家最近医疗机构、是否知晓家附近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满足患者基层诊疗需求、对整体服务水平是否满意、诊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的群体之间的基层首诊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得出,是否知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本诊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诊疗费用差别是影响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不知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机构(OR=0.043,95%CI:0.008~0.220,P=0.000)、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满足基本诊疗需求(OR=0.157,95%CI:0.086~0.286,P=0.006)、基层卫生机构费用与上级医院无差别(OR=0.418,95%CI:0.225~0.774,P=0.000)导致患者基层首诊意愿下降。结论珠海市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的首诊意愿较高。是否知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本诊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诊疗费用差别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该地区存在的问题,应多管齐下,从政府、医保、基层机构三方面出发,通过合理政策的引导,推进基层首诊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对成都市168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有52.3%的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等,基层首诊率城乡差异明显.结论:应加强对城市居民以及年收入较高者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基层首诊率;进一步完善相关医保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医保政策对就诊居民的分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实证数据探索家庭医生在引导居民首诊与转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上海"1+1+1"签约试点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745份。使用描述统计与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是否签约对首诊与转诊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首诊比例(35.15%)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16.87%),同时转诊比例(21.43%)也高于未签约居民(9.61%)。同时,Logistic模型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与认知、健康状况、满意度、需求满足状况这些相关变量后,发现签约居民首诊概率是未签约居民的1.582倍,转诊概率是未签约居民的2.087倍。结论:签约是影响居民首诊与转诊的显著变量,家庭医生在分级诊疗中已经初步发挥了引导首诊与转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虽然多国的经验证明了分级诊疗能够有效配置、利用卫生资源,但中国目前由于无序就医造成资源的浪费尚无精确估计。逐步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成为中国新医改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改革可能带来的效益进行估算。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诊疗系统模型,以不同的分级优化模式为情境对系统进行分级优化,分析成本节约情况。结果显示,如果基层首诊率在目前的水平上增加10%,直接医疗成本将节约2.51亿,如果基层首诊增加15%,直接医疗成本将节约3.9亿。如果基层首诊率达最高意愿水平(72.35%),县域内就达到分级诊疗改革阶段性目标(90%),那么三级医院门诊量将减少0.13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加0.74亿人次,节约直接医疗成本30.1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