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身体厚度是人体纵深向的厚度尺寸,是研究女装侧面外观效果的参考尺寸,其结构处理技术影响服装与人体体表的吻合程度。以160/84A国标女上半身人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Opti Tex软件的三维CAD技术设置虚拟人体模型,并以0.56 cm的公差增加人体模特的侧面厚度,共变化10次,然后通过数字化立体裁剪的方式获得衣身样板,以平面图片叠加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贴体衣身样板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及优化服装贴体原型的方法。结果显示:人体厚度每增加0.56 cm,胸围、腰围、上胸围基本呈等差增加,贴体样板横向尺寸的变化大于纵向尺寸,前后腰省、肩省等都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服装外部形态设计与人体体型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体型特征对服装形态设计的要求,从面料、色彩、图案纹样及款式造型4方面描述了与不同人体特征相适应的服装外部形态设计方法,为设计穿着舒适且实用性强的服装作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女性人体躯干部分体型特征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花娥 《北京纺织》2005,26(5):59-61
从几何学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女性躯干部分的体型特征,得到13个体型特征参数,并建立了女性躯干部分体型特征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4.
王玉秀  李津 《针织工业》2005,(11):23-25
使用二维人体测量系统,拍摄158名青年女性正、侧面数字图像.根据测量数据对正、侧面体型分别进行归纳分类,由人体前后曲线的凹凸特点将侧面体型分为5类,根据胸腰及胸臀宽度差将正面体型分为3类.同时,针对不同体型提出纸样结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160/84A国家标准人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体肩斜度与服装背宽线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理论模型.以3°的公差改变人体模特的肩斜度,共变化5次,通过立体裁剪的方法获得衣身样板,将平面样板叠加,得到相应的数据,以此对肩斜度与服装背宽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出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丰富女上装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6.
女性体型特征指标的选择及体型细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体测量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了女性躯干部分的三个特征指标,并根据三个特征指标的不同取值将女性形体分为36种体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地区18~25岁青年女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使用三维人体测量仪,获得静态人体数据及体型分布状况。介绍了调研方法、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体型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A体型与B体型的尺寸对比、A体型与国标GB/T 1335.2—2008的比较。结果表明:河南地区体型分类离散性很大,但160/84、160/88、160/92、165/84、165/88这5个号型的占比达42.15%,大部分属于正常体型;肩宽较小,上下身接近黄金比例;胸部丰满;与国标A体型相比围度偏大。为该群体女性服装基础版型设计、号型规格确定以及生产的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婴幼儿服装方面的文献资料,从婴幼儿的体型特征、婴幼儿服装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婴~JUIll.装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9.
钱晓农  尹兵 《纺织学报》2011,32(2):107-111
使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对中国北方青年女性人体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包括肩宽、胸围、臀围等部位尺寸,这些尺寸作为特征值构成了人体体型特征向量.不均匀体型的比例愈来愈高,因此更进一步细化对人体体型的分类识别变得十分重要.考察了某些特征尺寸的概率分布,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将人体体型分为偏瘦、正常、偏胖3类,最后提出使用马氏距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胖体女性体型特征,提高“大码”服装合体性,以BMI≥24 kg/m2或腰围≥80 cm为样本筛选条件,有效测量了151名18~55岁长三角地区成年胖体女性人体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在42项测量项目中提取了7个影响成年胖体女性体型的公因子,并结合相关分析从中选取8个特征变量,整合为4项体型聚类指标。运用系统聚类法确定最佳聚类数,使用k-means聚类法将长三角地区成年胖体女性体型分为A、O、H、V型4类。胖体女性体型特征分析及分类研究,有助于构建胖体人台,为“大码”女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服装压力与人体舒适性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宋晓霞  冯勋伟 《纺织学报》2006,27(3):103-105
从服装压力与人体舒适性关系、服装压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以往的研究基础、学科领域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介绍、服装压力的测定等4个方面对目前服装压力与人体舒适性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如何用数字化模拟的方法建立三维动态服装压力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2.
崔文  李小辉 《纺织学报》2021,42(4):139-143
为解决个体化女装衣身胸部浮余量获取繁琐、误差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体体型特征的数学模型.通过人体胸凸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取胸围和上下胸围差作为体型特征参数,基于立体几何原理构建前衣身浮余量的数学模型;随机选取实验对象对数学模型进行立体裁剪和实际样衣试穿的实验验证,并对二者所得浮余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数...  相似文献   

13.
丛杉  张渭源 《纺织学报》2006,27(9):58-61
下体主要是由腰腹部、臀部、臀沟和腿部组成,提取了这些部位中与下装设计直接相关的18个部位的尺寸,定义了人体的主要特征切面,减少了人体平均形态的计算,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人体躯干的三维体形信息。通过对这些部位特征形状的提取和分析,将控制服装款式变化的关键部位的变化转换为形值点参数的变化,进而进行曲面的拟合,建立了基于下装特征的参数化人体模型。结果可用于指导下装的定制开发。  相似文献   

14.
刘佟 《纺织学报》2019,40(11):155-160
为拓宽女装设计在空间造型上的创新思路,以服装空间变化作为切入点,结合实例,将人体曲面与特定造型的几何式结构服装进行分解,寻找二者在平面与立体空间关系中的结构联系,提出服装几何空间设计的概念。根据款式造型与结构分析的结果,通过构成元素在几何平面纸样中的不同变化,形成服装空间的二次构成,研究了人体与服装在不同空间关系形成过程中的设计规律,归纳了3种服装几何空间设计方法。通过在特定款式纸样变化中的运用,将立体构成与平面纸样技术结合,满足了服装的个性化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东华原型是基于年轻女性测体数据建立的女装基础纸样.为进一步完善东华原型,扩大其适用范围,对华东地区310名18 ~40岁的女性进行了三维人体测量,根据年龄将被测者分为18~24岁、25~30岁、31~35岁以及36 ~40岁4组,并对4组人群23个部位的测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不同年龄段女性体型的差...  相似文献   

16.
从服装功能性产品设计需求出发,介绍了CFD技术在人体生理模型、着装舒适性模型及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用CFD建立服装舒适性模型的实例,展望了CFD技术在服装舒适性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论服装设计方法与服装先进制造的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咏梅  张闪  崔艳 《纺织学报》2014,35(8):81-0
随着服装先进制造技术环境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需要对服装设计方法从设计指导思想到技术实现途径进行调整。论文提出了以产品主线、方式区别、流程管理、思想指导主导的现代服装设计方法论,从先进材料、设备、软件、工艺、商务等角度归纳出了服装先进制造的技术环境特征,分析了该环境下的服装设计趋的势特征为以人为本的科技设计思想、科学化的体系设计管理、矢量化的数字设计方式以及数据交换的工程设计流程,得出服装设计方法与服装先进制造存在着对接、支撑和融合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妙维  修毅 《纺织学报》2018,39(4):158-162
针对三维服装仿真人体变形严重失真的情况,提出一种构造人体左右剖面的算法,将人体分成前后2 个部分分别进行变形。首先,对处理过的扫描人体进行特征识别,选取肩线和体侧线上的点,指定为特征点,标识并获取其三维坐标信息;其次,对这些特征点的坐标数据进行分析,构造空间二次曲面方程作为左右剖面模型;然后,利用逆向工程的曲面重构,将获取的指定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代入二次曲面方程,构成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过反求方程组的参数,获得二次曲面方程的系数;最后,将构成左右剖面的二次曲面方程应用到仿真人体上,形成包含特征点的冠状面。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准地构造了人体冠状面,将仿真人体分成前后2 个部分,并应用到服 装仿真人体的变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较精确、易行的测试和表征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方法,首先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织物的弯曲、剪切、拉伸和压缩性能,并在KES系统原有力学性能指标基础上引入2个新指标:残余弯曲曲率和残余剪切变形,进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采用织物力学性能指标表示其经、纬向折皱回复角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的实测值差异不超过0.1°:拉伸功回复率、拉伸比功和弯曲刚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大,可以通过提高织物的抗拉伸、弯曲和剪切性能及拉伸功回复率来改善织物的抗皱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女性人体特征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女性标准体型人体各部位的数学模型,探索了服装规格设计的方法和规律,建立了女性人体数据、体型的理论体系。文章总结的女性标准体型人体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我国女装品牌企业的工业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