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高风险,术后谵妄(POD)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及远期预后,需骨科、麻醉科、老年内科、内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营养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分工协作,共同管理。术前应对POD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综合预防措施;术中应关注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微创术式选择等特殊问题;术后应有效控制疼痛、营养支持、预防术后并发症、尽早开展术后康复,保证医疗的连续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专业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指南总结成文,旨在更好地开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预防POD发生或及时干预POD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付海清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102-1104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2015-01~2016-1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时间从围手术期至出院后6个月。内容包括疼痛管理、感染管理、血栓管理、饮食管理、康复管理、随访管理。结果术后干预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提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治疗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AS理念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满意度,缓解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早前未制定预防措施的围手术期手术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与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针对上述原因加强手围手术期护理及配合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血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护理措施,探究患者护理结果。结果所有高血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高血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在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时处理高血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选择658例,根据其围术期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两组,其中552例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未发生心力衰竭组,而106例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对可能引起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据此分析引起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较大、认知功能较差、合并冠心病、合并贫血、术中输血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引起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心力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包括合并贫血、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冠心病。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其中合并贫血、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冠心病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此,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围术期风险评估,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是降低围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快速康复理念是一种通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来减轻手术应激的全新理念,随着老年髋部骨折的增多以及死亡率的升高,该理念渐渐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领域。急诊绿色通道的开展,可保障入院24 h内实施手术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术前焦虑的缓解,将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谵妄。术前、术中、术后多阶段、多模式镇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围手术期管理和术后康复的进行。术中血液管理的实施,可降低术后感染以及伤口延迟愈合。而术后康复的早期进行,为患者提前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卧床并发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6例。应用拟定的康复措施对实验组进行快速康复治疗,其中男25例,女31例,平均年龄(72. 8±8. 9)岁;对照组应用传统康复理念治疗,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71. 6±9. 1)岁,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控制、住院天数、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实施临床随访,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确定快速康复措施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术后功能恢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快速康复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应用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焦虑、抑郁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对比患者的治疗改善情况。结果患者血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心脑血管不良等现象,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也较为理想,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呼吸道感染有5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29.20±9.3)d,术后两周切口Ⅰ期愈合;对比治疗之前,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并有效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的特点,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合并疾病及治疗措施,以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对217例7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有63.1%病人有内科合并疾病,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0例,发生率为13.7%。手术治疗优良率82.7%。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疾病多,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不同的麻醉手术方法和康复治疗,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5%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本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髋部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患者实际情况于围手术期给予相应胰岛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阶段血糖水平变化、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患者术前1 d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后2 d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出院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9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于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给予胰岛素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容易发生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老年病人常并存多种疾患,如何完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成为麻醉医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1术前止痛髋部骨折常伴随着严重疼痛,不予镇痛措施或单独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心血管不良事件、谵妄等,增加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1]。外周神经阻滞可以为髋部骨折病人提供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接受血压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通过系统随机化法实施随机分组,分别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围术期血压针对性护理。结果术后两组对比,干预组Harris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干预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用血压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髋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对于控制术后并发症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桡骨远端骨折围术期各项治疗流程,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术后快速康复(ERAS)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围术期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即疼痛程度、住院天数、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研究组在疼痛程度、住院天数、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及抑郁程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ERAS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控制疼痛、帮助术后功能恢复;同时能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稳定围术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后,骨折治愈率为96.67%,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总护理满意度为93.33%。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骨折,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发生率日趋升高。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病人,且骨折后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如不及时手术,会影响病人远期生存率,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复杂,其对疼痛的反应有差异且疼痛评估难度较大。因此,为获得令病人满意的手术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良好的围术期镇痛至关重要[2]。在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镇痛模式中,神经阻滞技术与传统镇痛方案(阿片类、非甾体类药物)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胃肠道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镇痛效果显著[3-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CB)作为神经阻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病人满意度较高[5],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到该院救治的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康复情况,并比较髋关节功能评分、出血量、疼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未见明显髋部畸形、无髋内翻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分在随访的24个月中均达到70%以上;在术后疼痛方面,PFNA组持续疼痛缓解,而股骨头置换组维持在一个水平,但疼痛均不明显;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围术期没有差异。结论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适合身体条件差、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而PFNA术式更适合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术后生活自理要求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老年髋部骨折作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社会经济成本[1]。老年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且因高龄、衰弱等因素,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2],也造成较高的死亡率[3]。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基于循证医学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ERAS通常需要外科、麻醉、康复和重症等多个学科联合参与[4]。目前,ICU已经参与到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救治的多个环节。本文将ICU在老年髋部骨折ERAS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霞  崔颖  李国宏 《实用老年医学》2022,(11):1088-1091
<正>围术期低体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温度<36℃的现象[1],其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苏醒推迟、寒战与热不适、心血管不良事件等[2-3]。髋部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外科手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常见治疗方式,创伤大、时间长,加之麻醉药物、身体暴露、皮肤消毒、大量输液、伤口冲洗等因素共同作用,病人极易发生低体温[2-3]。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高达60%。而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机体代谢率低、血管收缩阈值下降,体温调控功能差,低体温易感性更高[4]。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飞速发展,围术期体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病人术中体温管理也被许多学会和机构纳入指南和专家共识[3,5-6]。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中低体温、减少相关并发症、加速康复是必然趋势。本文就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1年结局并探讨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能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0年1月~12月因髋部骨折住院并施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34例(年龄≥60岁),通过病史查阅及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髋部骨折类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BMI、血浆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主要伴发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老年人占髋部骨折总数92.36%(278/301),女性多于男性。(2)术前身体状况多处于ASA Ⅱ~Ⅲ级之间,认知功能多在正常或轻度减退,心功能多在NYHA Ⅰ~Ⅱ级;术前主要营养指标均处于正常值低限;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是常见伴发疾病。(3)术后30d及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2.99%和13.68%;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部分恢复及无改善的患者各占64.32%,25.55%和10.13%;骨折类型、骨折前患者BMI、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及术前身体状况对手术效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充分进行多学科评估和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及麻醉方式,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