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外周血管时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患者相应处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患者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经过积极处理后,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给予有效预防措施,并及时给予处理,能够实现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杜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131-132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0例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患者,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出现局部血肿的患者均为单纯血肿,术中发现2例血肿,术后发生2例血肿。均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可自行吸收;3例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中1例于术后24h内发现,再次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后闭合;另2例于术后2~3d发现,再次压迫治疗无效后,然后在超声引导下,使用凝血酶,进行瘤体内注射,迅速闭合,自行吸收;1例出现动静脉瘘的患者,发现于术后12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后闭合。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介入治疗操作者要具备熟练的技能水平,可以减少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后患者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并探究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122例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局部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瘘,1例动脉血栓,1例严重出血,所有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74%(7/122),对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康复。结论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外周血管并发症,要及早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可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45-146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股动脉出血1例发生于术后1h;局部血肿8例,术中发现3例,术后发生5例。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3例发现于术后24h内,另3例发现于术后2~3d;动-静脉瘘2例,1例发现于术后12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10h后闭合;另1例发现时已超过48h,压迫无效,未予特殊处理,嘱患肢限制过度活动,60d后随访观察均自行闭合。结论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管并发症只要及时发现、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总结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8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包括脑血管痉挛、弹簧圈移位及脱落、微导管到位失败、血栓形成。结论为减少神经介入的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疗效,应深入了解神经解剖、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影像学,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术,遵守介入操作的操作章程,并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治疗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应及时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采用Cardiacure—TM封堵器介入治疗,技术成功96例,2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7.96%。ASD患者46例中,45例封堵成功,发生并发症3例。VSD患者5例,4例介入治疗成功,发生并发症1例。PDA患者37例,均封堵成功,7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PS患者10例行PBPV均成功扩张,均使用单球囊扩张,术后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紧急手术及死亡病例。随访所有患者1-19个月,复查心脏杂音消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心胸外科医师掌握该项技术有其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 4).结论 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给予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尿激酶使用量、溶栓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情况,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50-35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的4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血管并发症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中,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者数为19例,其中出现穿刺口渗血及血肿患者13例,占3.25%;拔管综合征患者4例,占1.00%;假性动脉瘤者2例,占0.50%。上述冠心病患者经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具体原因非常复杂;因此,应该注意操作上的熟练性、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对患者提供精心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一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4)。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对策。方法2418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经桡动脉穿刺点和(或)前臂血肿6例,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单纯血肿19例,假性动脉瘤12例,血管迷走反射5例,肾功能损害3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导管打结2例,外周血管闭塞1例。术后各并发症经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冠心病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规范化处理,可以控制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的制作及应用分析。方法 30例典型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应用路径图软件系统,对手术整个过程插管操作实施实时监测,确保走行路径能够清楚地在透视屏幕上得到显现,以便准确对插管进行实时指导。结果 在导丝或导管进至血管分支过程中,路径图可以较为明显的发挥指导效果,可以快速修正导管运行方向;所有患者通过路径图均成功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介入插管过程中采取路径图系统予以实时监控,可以确保介入治疗成功进行,增加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重点。方法通过对42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种类及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根据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结论术前做好有关栓塞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控制血压,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保持大小便通畅等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 I的246例患者,观察有无大出血、血管及脏器损伤、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7.3%,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6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4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发生使介入操作暂时停止或减慢的桡动脉痉挛3例;一过性视力障碍者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心脏介入治疗患者资料326例,对其中发生的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8例患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其中发生在血管穿刺时2例,拔除鞘管时2例,拔除鞘管后4例。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时应积极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旦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时间选取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医的大咯血患者118例,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探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稳定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出现咯血次数以及降低咯血量。  相似文献   

17.
熊宁  王强  周美灵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66-246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4例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果126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4.0%;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8.9%。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于运福 《中国医药》2012,7(8):927-928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442例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5.04%)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单纯出血56例(2.30%),假性性动脉瘤21例(0.86%),需要外科处理者1例(0.04%);动静脉瘘9例(0.3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16%),桡动脉闭塞3例(0.12%),上臂、前臂出血5例(0.20%),迷走神经反射25例(1.02%).结论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大多数可防可治,经内科积极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颌内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 8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 ,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安全、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1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术前均行颈部大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确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成功植入支架12枚,1例闭塞行再通术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7%,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6个月后随访未发现再狭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