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理论有了显著的发展。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要求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大众化,在内涵与实质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妇女选举权既是作为与男性平等的表现,也是建立两性间平等的权利与机会,并促进社会与工业发展的需要。在选举权的范围上,明确给予符合条件的已婚妇女选举权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殖民时代和丛林开发时期的澳大利亚妇女一直处于不平等受歧视的地位。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于1902年在法律中规定妇女拥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妇女选举权的国家之一。随后澳大利亚又制定了一系列妇女权益保护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妇女出现在过去只有男子的岗位上,为澳大利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澳大利亚赋予女性各种权利、提高其社会地位,是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实现两性基本权利平等是男女平等的核心内容,权利平等还可以引出两性之间机会平等.男女平等理论需要自由对平等作出必要的制约和限制,在强调权利平等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女性自由的实现.男女平等实质上是平等与差异统一之上的性别公正,它一方面肯定在同一性基础上的权利平等,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差异性上的分配结果的平等.以结果平等为目标来保障妇女权利,其关键就在于弥补妇女因其不利地位而失去的平等,使妇女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发展机会.性别公正是在保障两性基本权利平等上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以及自由与平等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经历了一段多难而曲折的历程。它不仅以中产阶级女子的觉醒,妇女自我意识的增长为依托,还与美国黑人奴隶争自由、争人权的运动相夫联。恩格斯说;“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①而妇女争取选举权,就是对这种权没所作的政治上的反抗,是妇女走向平等道路上还出的第一步,此后关于女权的种种变革正是由此发端。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过程与特征。——)美国女权运动由来已久,在男子要求权利的时侯,妇女也开始要求自己的权利。早在殖民地时代,著名女诗人安妮·布雷兹…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由于她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导致主体内部分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成为了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走出黑暗的一盏明灯,为运动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不仅唤醒了广大女性主动为自己争取选举权的意识,而且还使一些男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壮大了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在19世纪掀起了第一个高潮,把妇女选举权从男性社会不屑一顾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成为人们逐渐耳熟能详的语言。妇女的政治要求从最初要求未婚妇女与寡妇的选举权,逐渐向普选方向发展;选举权的依据从自由女权主义的公正之说,发展到本质论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出独特的女性优越论思想。这一切,既是妇女们不懈探索和亲身实践的结果,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妇女权利问题,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传统观念仍在作祟;社会变革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法制观念淡薄;女性心理生理的特点和弱点;历史的原因。法律保护包括: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女性保护包括:正当享有;防止侵害;获得补偿。女性保护方式: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舆论保护、社会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进步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和妇女选举权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解决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为美国妇女赢得了尊重与权利。中产阶级妇女因为其社会身份和历史传统的特殊性在运动中承担了领导者的角色,为女权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女性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的代表作。以女性主义为审美视角,通过对小说中葛里叶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能够探索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而以葛里叶为代表的女性只有掌握话语权才有机会为自己的需求和自由发声,才能有机会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0.
《斯通纳》是约翰·威廉斯的学院派小说代表作,该小说围绕主人公斯通纳展现了价值观截然相反的两种女性形象。本文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斯通纳》中的伊迪丝与凯瑟琳两位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通过形象对比,揭露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权思想对女性的限制和压迫。笔者认为女性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女性只有获得平等的话语权才有机会在社会中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创办的历史背景及其办学特点,试图发掘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深厚底蕴,以启迪中国女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广芬 《教育研究》2006,27(11):73-79
中国女子学校产生、发展、消亡、复兴的历史,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对“女子要不要受教育”以及“女子受怎样的教育”这两大焦点问题的探究与实践。人们对女子学校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完整的过程,凸显出妇女观念从外在的、强调功利的工具性取向转变为内在的、张扬女性主体性的价值性取向,标志着人们正从一个封闭的单向思维模式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视域向开放的、多元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这一发展变化,女子教育发展的使命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5.
1837年,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妇女开放.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而言,高等教育即便是在男女同校的体制下,却仍然长期实行男女隔离的教育.西方社会男尊女卑的宗教传统以及当时生物学上的某些谬论的误导是阻碍西方大学实施男女同校制教育的主导原因,但是随着西方社会风气的不断开化以及其它的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作用,女性进入传统大学和男性接受同等的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不断成熟,历史的潮流必将还女性包括受教育权利在内的一切平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实际状况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多元性别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突出以文化心理为视域的先进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近代徽州乡村妇女在田间劳作之外,走出家门,受雇他人,以获取经济收入,无论从业范围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改变,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男女同校,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徽州女性努力重塑独立的人格,在成立妇女组织、发起妇女解放运动、追求婚姻自由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女性学与妇女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学是以性别平等为基本理念的一个崭新的知识体系,它是妇女运动的产物和延伸。韩国女性学首先要挑战的对象是根深蒂固的父权制和男性中心文化。近几十年来,在韩国妇女学学者、妇女社会活动家和韩国政府的共同不懈努力下,韩国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在不断扩大,女性的社会地位有较大的提高,然而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不平等的体制决定了在韩国要实现实质性的两性平等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自传体形式和躯体写作两个方面,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文论对中国90年代女性写作的影响,指出90年代的女性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西方女权主义印迹,带有强烈的异域色彩,女性写作必须在借鉴女权主义文论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式的女性话语,表达中国女性的独特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