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0年Postsmann和Wig在对活体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收缩期狭窄或挤牛奶效应”对心肌桥进行了至今都堪称为经典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徐玉英 《河北医药》2005,27(7):509-509
男,47岁。主因反复发作性胸痛1个月,于2004年8月9日来诊。患者近2个月反复出现胸骨后疼痛,放射至左肩部,伴大汗,有濒死感,持续10min左右,均在夜间发作,曾在外院住院治疗,无好转。本次住院查心电图正常。住院期间夜间发作胸痛一次,伴大汗,面色苍白,心电图示V1-6T波高耸,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给予静脉滴注合贝爽30mg,约10min症状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急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前降支中段肌桥,收缩期约80%受压,舒张期正常,血管内膜光滑。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4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8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83%,均为左前降支单发心肌桥,8例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7例EKG、Holter检查有缺血性ST-T改变,但2例肌桥近段有粥样硬化及狭窄,3例心脏彩超有阳性发现。肌桥伴冠脉近段狭窄予药物治疗和PCI治疗,单纯肌桥者仅予药物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肌桥近段血管易发生粥样硬化,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因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对305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121例128处心肌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心肌桥96%(123/128)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接受介入治疗的8例中,5例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1例行心肌桥松解术病人术后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肌桥影像。对74例孤立性心肌桥病人给予内科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为主的内科治疗,用药后改善症状明显,总有效率82.4%(61/74)。本组孤立性心肌桥83例随访1月-5年,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无猝死发生。结论:心肌桥病人临床表现易同冠心病相混淆,冠状动脉造影可确诊,治疗以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首选,必要时要考虑行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或行外科松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结果6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心肌桥16例,发生率为19.87%,其中伴有高血压者9例。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18%~77%,平均为(40±15)%,冠状动脉肌桥长度9—34mm,平均(16±8)mm。其中13例患者心肌桥位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其中2例患者、3根血管心肌桥位于右侧冠状动脉;有1例患者心肌桥位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冠状动脉收缩期管腔压缩程度:NobleI级的患者有13例,Ⅱ级的患者4例,Ⅲ级的患者有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8例患者同时伴有冠心病。其中有3例患者壁冠状动脉近段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固定性狭窄致血管完全闭塞。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发生比率为19.8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冠状动脉邻近心肌桥的近段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肌桥与临床症状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67例患者中检出心肌桥7例.结果心肌桥部位均在左前降支,收缩期狭窄均在70%以内,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1例患者仅狭窄50%,为一孤立性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梗塞.结论心肌桥与心电图ST-T改变未显示出一致性关系,其狭窄程度与胸痛亦无必然联系,心肌梗塞发病机理并非冠脉闭塞,机理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颖  陆锐  刘肆仁  董蕾 《中国医药》2008,3(11):674-67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影像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接受CAG检查的3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67例行选择性CAG的人群中,共发现1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3.54%,男性多于女性。13例患者均为单桥,其中前降支9例,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临床诊断:孤立性心肌桥8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13例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且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对11例患者随访1—3年,2例失访,无新发心肌梗死、猝死及左心功能不全。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B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心肌桥的临床特点。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60例心肌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有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症状。42例(70%)有心电图改变;前降支心肌桥58例(96.7%),回旋支心肌桥2例(3.3%)。肌桥狭窄程度Ⅰ级:39例(65%),Ⅱ级:15例(25%),Ⅲ级6例(10%)。60例均行药物治疗,支架置入2例。随访1年,患者症状明确好转,无病情恶化病例。结论心肌桥较常见,临床可有不同症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167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69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心肌桥,其发生率为4.11%.其中13例伴有冠心痛,3例伴有瓣膜病,50例为无伴随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50例孤立心肌桥中有25例的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17例处于50%~70%,8例小于50%.在50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25例有胸病症状;18例心电图提示有ST-T改变;18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69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室壁肥厚13例.结论 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为冠状动脉造影,其发生率为4,11%.心肌桥可孤立存在也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冠状动脉收缩期心肌桥高度狭窄可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ST-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等现象,狭窄程度越高,则上述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心肌桥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2457例患者,其中检出心肌桥88例。结果从24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心肌桥88例,心肌桥检出率3.58%,孤立性心肌桥(无冠脉狭窄)31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7例,并发高血压20例,并发糖尿病12例,并发心脏瓣膜病2例。82例有发作性胸闷或胸痛症状,5例有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引起心绞痛,对可疑心绞痛的患者应尽早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及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单纯PCI治疗)和观察组A(PCI+丹参多酚酸盐治疗);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B(单纯PCI治疗)和观察组B( PCI+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每组均为50例。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7 d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一氧化氮(NO)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和观察组B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振幅(A)、曲线上升斜率(β)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SOD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hs-CRP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显著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水平,改善心肌功能,炎症因子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75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手术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支病变、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主干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P<0.01).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尽管PCI术治疗高龄ACS患者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但临床疗效较好,仍可作为治疗高龄AC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PTCA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后对比研究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两组患者血凝指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并发症以及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等方面的情况,发现PTCA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介入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明显,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速率比法测定26例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UAP组)和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的CRP水平并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选择3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CRP的水平和CK,CK-MBLD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是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影响,旨在为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上已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患者482例,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严格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造影显示,在罪犯血管上,男性和女性几乎一致,而在病变严重程度上二者更是趋于一致,构成比比较男女无差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发病年龄尽管晚于男性,但在ACS患者中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103例入选的ACS患者按普伐他汀不同的剂量随机分为20 mg对照组和40mg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后3、6月检测血脂水平、肝、肾及肌酸激酶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C和HDL-C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MACE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40mg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率明显优于普伐他汀20mg。  相似文献   

17.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用药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②试验组发生心绞痛恶化、急性心肌梗死,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源性猝死也较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ACS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蒲艳  安亚平 《贵州医药》2009,33(2):109-111
目的研究葡萄糖负荷试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24例ACS患者,男性69例,女性55例,病情平稳后行75g葡萄糖负荷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根据负荷后2h血糖值分为血糖正常组、糖调节异常组、糖尿病组,分析糖负荷后2h血糖值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16.9%,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2.58%,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39.51%。(2)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存在胰岛素抵抗(P〈0.01)。结论仅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ACS中的部分葡萄糖代谢异常患者;对ACS患者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是必要的;葡萄糖代谢异常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血清铁蛋白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查体者100例为对照,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评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度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血清铁蛋白在四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365.44±15.21)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 L,有统计学差异(t=18.64,P<0.05);重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453.68±21.45)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 L,有统计学差异(t=14.78,P<0.05);中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289.21±19.35)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38±12.47)ng/m L,有统计学差异(t=11.98,P<0.05);轻度组血清铁蛋白含量(170.53±13.86)ng/m 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1.74,P>0.05)。以Gensini评分为应变量,以血清铁蛋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回归系数=0.166,标准误=0.077,标准化系数=0.182,t=2.166,P=0.032)。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且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高,血清铁蛋白的含量随之增高,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那静  梁宇 《中国药师》2017,(3):494-497
摘 要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7~12月诊断为ACS并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病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利用SPSS软件对服药前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病例16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30.4%,其中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5%,但无主要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发生率10.6%,严重呼吸困难3例。对122例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统计,分别为(54.96±14.654)%和(24.37±13.183)%(P<0.01)。结论:推荐剂量的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可以使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程度较轻,药物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