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方法:随访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分析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97名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但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抗凝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5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的患者为24例(占20.9%),发生栓塞的患者为11例(占9.5%),抗凝认知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是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抗凝知识的指导,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降低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一般资料、疾病资料、抗凝认知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有效问卷260份。260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73例(28.1%),其中发生出血56例(21.5%),发生栓塞17例(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域、抽烟史、嗜酒史、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认知水平得分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域、抽烟史、嗜酒史、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认知水平得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早期抗凝监测依从性得分为(2.73±0.84)分,63.5%的患者依从性好,36.5%的患者依从性差;监测依从性与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和就业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客观社会支持较差以及抗凝认知不足的在岗患者,以提高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监测的重视,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并探讨其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电话回访2011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130例,对其进行华法林服药信念问卷及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的调查。结果本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得分为(6.49±3.11)分,其中知觉受益维度得分为(16.18±1.76)分,高于知觉障碍维度得分[(9.68±1.96)分](P〈0.01);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7.12±4.33)分,63.2%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评估患者的华法林服药信念,及时识别患者的不良认知并有效引导患者树立积极正确的华法林服药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抗凝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以指导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法 145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性别分组,将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与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按心功能分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抗凝维持剂量.结果 术后早期男性、女性的抗凝维持剂量均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0.334,P<0.05);不同心功能组间抗凝维持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瓣膜置换患者的体质量与心功能可用来指导术后早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栓塞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用药特点。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需华法林抗凝治疗,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结论: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强度应控制在INR 1.3-2.3(AVR1.3-1.8;MVR DVR:1.8-2.3,可以减少口服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华法林抗凝临床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调查表,以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抗凝认知得分为4~15(9.34±2.91)分,认知程度差者占40.0%,认知程度一般者占34.8%,认知程度好者占25.2%;认知程度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度、抑郁程度和现居住地。结论:患者抗凝认知程度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对于社会支持较差、有抑郁倾向或抑郁症状以及现居农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章培  施雁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290-129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接受长期抗凝治疗,正确、规范、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必须依赖患者良好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早期肝素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1980~2007)、EMbase(1984~2004)、CBM(1980~2007)、CNKI(1994~2007席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469例患者、629孕次;其中5篇为回顾性研究,2篇为前瞻性研究。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早期肝素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与法华林治疗比较,母体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早期肝素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并不能减少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整个孕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生产前停华法林改为肝素是可行的方案,但需与患者充分沟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达标组(INR达标率≥80%)138例和未达标组(INR达标率<80%)71例,术后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分析影响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华法林的用法、华法林口服时间及华法林的效用认知正确率均高于80%。两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为影响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且依从性较差,其中受教育程度低、居住地为农村、华法林抗凝知识认知程度差均为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患者的干预,以提高术后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某三甲医院心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抗凝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抗凝知识总得分、抗凝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随出院时间延长,干预后6个月对照组社会支持略有下降,干预组社会支持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有助于改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念,提高患者抗凝认知、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等水平,有助于进行华法林抗凝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心脏换瓣手术日益广泛开展,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接受抗凝剂的治疗.Michael OC和Kalaria VG等研究表明目前人工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常规给予抗凝治疗,华法林是目前唯一的口服抗凝药[1,2].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影响华法林抗凝疗效的人口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人口学因素,以指导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法:收集8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资料,分别将华法林维持剂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这些人口学因素对华法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1)女性患者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和 PT-IN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都要比男性患者小.(2)华法林维持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0,P<0.001),与体表面积呈正相关(r=0.337,P<0.001).(3)年龄和体表面积可以解释华法林维持剂量个体异的17.9%.结论:本研究证实一些人口学因素例如年龄和体表面积可以解释华法林维持剂量的部分个体差异,接下来还需进一步地探讨其他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18-1920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及抗凝强度的范围。方法选取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华法林服用剂量按INR值范围2.0~3.0调整,观察组华法林服用剂量按INR值范围1.5~2.0调整。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INR抗凝强度的范围1.5-2.0更安全可靠,预后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抗凝相关出血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从出血类型、部位及出血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减少出血并发症的策略方面综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对210例接受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后,检测D-二聚体水平,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异常组35例及正常组175例.随访1 a,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a末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9.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及其安全性。【方法】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罹患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入院后停用华法林,改用普通肝素0.5 mg/kg ,q4 h 静脉注射,调整凝血酶原时间(PT )至正常范围之内,于手术前24 h 停用抗凝药物。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加 D‐J 管内置术,手术时间控制在30 min 之内,术后24~48 h 口服华法林并与肝素重叠使用,3 d 后停用肝素,单服华法林并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于治疗范围之内。【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一次性碎石排石率100%。【结论】针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在合理调整抗凝药物种类、剂量及用法,掌握合适的抗凝强度,并注意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的前提条件下,输尿管镜碎石+ D‐J 管内置术,其疗效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复查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2例患者采用电话回访或邮寄方式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复查依从性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92例患者中,复查依从性好有54例(58.70%),复查依从性差有38例(4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查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为学历低、每次复查耗费高、非贵州省人民医院复查及非固定医生复查。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复查依从性一般,由多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