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维度健康教育在分子靶向药物特罗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分子靶向药物特罗凯治疗,对照组用药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用药期间应用多维度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口服靶向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NSCLC患者口服分子靶向药物特罗凯治疗期间的自护能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04例、实验组10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评价两组患者在干预4个月和8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在干预4个月、8个月时的服药依从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及抑郁程度也显著降低。结论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方案在肺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确诊的EGFR阳性、院外口服小分子络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肺癌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干预持续12周。分别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肺癌特定部分(EORTC QLQ-C30+QLQ-LC13)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EORTC QLQ-C30+QLQ-LC13评分分别为82.3分±2.3分、87.5分±2.5分、91.2分±2.4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73.6分±2.0分、78.8分±2.1分、83.6分±2.6分,两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EORTC QLQ-C30+QLQ-LC13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方案对肺癌病人进行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护士在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现状进行综述,结合国外护士对院外口服靶向药物管理的情况及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分析影响我国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中护士角色和功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以期提高肺癌病人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EOPTC QLQ-C30评分、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MB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胸腺五肽联合注射用核糖核酸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TC方案(紫杉醇+卡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胸腺五肽联合注射用核糖核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卡氏生活质量(Karnofsky,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注射用核糖核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补康灵联合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9例,对照组仅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于放疗前3d开始口服补康灵50 mL/次,2次/d,至放疗结束后1周.放疗结束后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69.9%)略优于对照组(62.8%),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较对照组升高(P<0.05),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73.80%)优于对照组(57.28%)(P<0.05).结论 补康灵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A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B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三组均针对不良反应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病率均高于观察组A(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A(P0.05)。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皮疹和腹泻,通过及时停药或对症护理后症状消失,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0.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社会机能及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患者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方式输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输注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恩度持续静脉泵入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采取静脉滴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及心脏毒性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输注方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持续静脉泵入恩度更利于药物的吸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按照EGFR基因突变类型分为EGFR野生型及突变型,并观察分析EGFR靶向药物治疗不同类型NSCLC的效果。结果 EGFR突变型患者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EGFR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野生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12%,而突变型患者不良事件为65.38%,突变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P0.05)。结论 EGFR靶向药物治疗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534-2535
目的探究情志干预联合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0月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5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情志干预联合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KP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C评分高于对照组,N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6.30较对照组70.37%高(P0.05)。结论情志干预联合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可改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线含铂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康艾注射液联合一线含铂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一线含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CD3%、CD4%、NK细胞百分数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较治疗前上升,肺癌特定部分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58%低于对照组的52.63%(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一线含铂化疗可改善非小细胞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力,减轻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缓解化疗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 将109例实施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预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分子靶向治疗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维持治疗及有效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EGFR-TKI靶向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明显长于对照组,且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GFR-TKI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对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C方案)化疗加自拟肺癌方口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经影像学及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PC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肺癌方口服。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免疫指标变化方面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肿瘤客观疗效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体质量变化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靶向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至7月208例接受口服靶向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出院患者药物素养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依从性得分为(4.52±1.58)分,高依从性占2.9%,中依从性占18.3%,低依从性占78.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素养、社会支持、年龄、居住地及居住方式。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治疗依从性较低。医护人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积极为肺癌患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患者间的支持,并进一步发展延续性护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院外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提高药物素养,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研究组60例患者给予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51.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中药联合放疗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近期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