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 结论 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 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结论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替加环素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1月—2014年6月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血流感染者,分析替加环素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21例,血流感染、肺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各2例。其中13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10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25株CRAB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84%。使用替加环素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临床有效率为68.00%(17/25),细菌清除率66.67%(14/21),30 d病死率为28.00%(7/25);其中21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6.19%(16/21),2例血流感染患者1例有效,2例肺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者死亡。结论替加环素对于CRAB HAP具有良好疗效,对血流感染的疗效不确切,仍需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替加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替考拉宁静脉滴注,并辅以对症支持等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4.4%,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71.8%,两组细菌清除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严重腹腔感染(sIA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IA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入住SICU并应用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评估其临床及微生物学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分布在腹腔、下呼吸道和血液,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71.6%和25.3%,真菌占3.1%;腹腔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0.0%,以屎肠球菌为主;32例中混合致病菌感染占87.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85.7%和71.4%;替加环素治疗时间5~18d,中位疗程12d,临床总有效率为71.8%,其中单用22例,有效率72.7%;联用10例,有效率70.0%;替加环素对腹腔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5.0%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清除率为88.5%;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结论替加环素治疗sIAI安全有效,可作为SICU中治疗sIAI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6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XDRAB HAP并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HAP患者痰分离的XDRAB对替加环素均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及舒巴坦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100%,其中混合感染患者17例(54.84%)。替加环素联用SCF使用率:呼吸ICU组为85.71%(12/14),中心ICU组为47.06%(8/17)。31例患者,临床痊愈率为29.03%、有效率为45.16%,细菌清除率为61.29%,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6.13%,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呼吸ICU组与中心ICU组痊愈率分别为42.86%、17.65%,有效率分别为71.43%、23.5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8.57 %、47.06%,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联用SCF组与非联用SCF组痊愈率分别为35.00%、18.18%,有效率为60.00%、18.18%,细菌清除率为65.00%、54.5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对XDRAB HA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少;联合SCF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某院脑脊液病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DRAB颅内感染患者,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2~62 d(平均39.5 d),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脑膜刺激征)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痊愈3例,显效5例,放弃或无效(死亡)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8/12),病死率33.33%(4/12),脑脊液细菌清除率为83.33%(10/12)。死亡原因:2例因脑外伤后脑干衰竭,1例因脑实质广泛感染,1例因治疗有效后停药致颅内感染复发、脑脓肿形成。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保持脑脊液引流通畅的前提下,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长程治疗能有效清除脑脊液DRAB,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10月3例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多次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提示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或耐药,选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1例治愈,2例改善,其中有1例细菌得到清除,疗程8~16 d,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清除效果尚不明确,但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发危重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大剂量化疗导致骨髓抑制,引起粒细胞缺乏合并危重感染的4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最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去甲万古霉素加1~2种其他抗菌药物,疗程5~10 d;对照组采用单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三代头孢联合喹诺酮类5~14 d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1.4%、52.3%,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去甲万古霉素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加1~2种其他抗菌药物在治疗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危重感染时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WBC、 CRP、 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11.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肿瘤疾病合并感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在治疗肿瘤疾病合并中重度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急性白血病等80例合并感染患儿应用美罗培南的疗效,剂量为每次10~20mg/kg,1次/8~12h静脉滴注,疗程<10~14 d。结果美罗培南治疗本组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有效率为78.8%,在合并败血症5例中,4例有效,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者,有效率达7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美罗培南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某院528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其是否发生导管相关真菌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穿刺部位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8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真菌感染48例,发病率为9.09%,其中单纯导管相关真菌血流感染32例(66.67%),单纯穿刺部位感染6例(12.50%),导管相关真菌血流感染合并穿刺部位感染10例(20.83%);共分离真菌48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1株,43.7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性粒细胞数≤0.5×109/L、住院时间10 d、使用抗菌药物、化学治疗次数3次为引起PICC真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化学治疗次数3次、导管维护周期延迟为PICC单纯穿刺点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CC相关真菌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全面、动态评估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5例化疗后发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的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通过给予保护性隔离、强有力的抗菌药物、造血生长因子以及积极的支持治疗等措施,使14例(93.33%)患者救治成功,发热症状在3~儿d得到控制。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时,在应用强有力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防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并应积极控制局部感染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白细胞恢复,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HM)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住院接受化疗的327例HM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感染发生率为33.6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占40.85%;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43.33%)、革兰阳性菌(33.33%)和真菌(23.34%);急性白血病和各类复发的HM患者感染率最高,达70.58%;粒细胞缺乏与无粒细胞缺乏者感染率分别是69.39%和18.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M患者感染率高,尤以急性白血病和各类复发的HM患者及粒细胞缺乏者为甚,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1月457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9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361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的患者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0~14岁,平均(6.09±4.51)岁;未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的患者361例,男228例,女133例,年龄0~14岁,平均(5.34±4.63)岁。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使用抗菌药物天数[OR=1.093,95%CI(1.014~1.179)]、入住PICU[OR=3.613,95%CI(1.874~6.969)]、创伤性治疗[OR=2.296,95%CI(1.141~4.619)]、感染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OR=6.861,95%CI(3.510~13.409)]、感染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OR=1.295,95%CI(1.125~1.409)]是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儿童细菌性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为AB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微生物学培养标本中检出AB患者的临床资料,就AB检出情况、药敏结果,以及AB下呼吸道定植、感染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抗AB感染治疗(治疗组)与未采取抗AB感染治疗(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共检出AB 106株,定植占51.89%(55株),医院感染占43.40%(46株),检出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92.45%(98株)。AB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30%,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23%、66.98%。下呼吸道AB定植和感染患者痰涂片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下呼吸道AB感染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ICU AB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多为定植菌,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仅对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较敏感。下呼吸道AB痰涂片、痰培养生长状况、肺炎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肺部影像学有助于判断感染或定植,其感染患者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不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