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技巧动作。相对于身体的外力是由支撑,器械及同伴等的作用决定的。该力可以改变总质心(注:固体质心和它的总重心重合,由许多物体组成的系统,例如人体,实际上不存在总重心。)的轨迹和速度。若没有外力,总质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内力是由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可以改变身体环节的运动。若没有足够的外力,内力本身不会改变总质心的运动。相对于身体的外力重力是地球引力的量度(还要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无论在支撑条件下,还是在腾空条件下,重力都作用于总质心。体重(静态时)是身体在静止状态下由于地球引力所产生的对支撑物或悬垂物作用的大小(见图1)。身体惯性力是身体具有加速度时所产生的一种力,它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巧运动的发展,单凭经验和直观感觉已不能适应改进技术、提高教学、训练质量的需要,而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日益显示出其在教学、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为什么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表现得如此轻松、敏捷、协调、稳健,这不仅与他们训练程度有关,而且也反映了他们的运动技术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规律的。现就技巧运动中的内力和外力,动量和冲量这两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内力和外力人体各部分之间互相作用的力叫做人体内力。外界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力叫做人体外力。如:人体重力、支撑反作用力、借助于同伴的  相似文献   

3.
梁凯明 《武当》2013,(8):20-21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就是内劲的修炼。要想练好扎实的太极拳技击基本功,对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应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一、太极拳内劲的修炼在实战中,任何拳术都必须以"力"作为根本,太极拳也不例外,没有力就无法用于技击,只能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功法。太极拳讲究"放松"、"柔软"、"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否认力的存在,而是要求每位初学者换掉天生的笨力,具备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柔弹性内力"——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修炼过程,也是个换力过程。学拳之初,必须严格做到无须用力。过了这个阶段,还要有较大的"本力"才行,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蛮力、犟力,而是  相似文献   

4.
<正> 一、力量素质及其重要价值力量素质系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人体运动时,会受到身体重力、空气或水的阻力、重物负荷、竞技对手的对抗等各种外力,以及肌肉的粘滞性、对抗肌的牵引等内力的阻碍,这就需要依靠人体的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克服各种阻力,完成预定的体育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研究体育技术动作,许多人用“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分析跑跳动作。从一些文章中看到人们对体育运动中的“人体内力与外力”的概念和互相转换机制有所争论,为此,本文通过对人体内力与外力的理论分析从而阐明“人体的内力与外力”互相转换的机制,为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谈太极推手的合理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多方面对太极推手的合理用力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太极推手用手要张弛交替,劳逸结合,以逸待劳,不妄发击,充分利用人体重力和势能作用,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运动的惯性用力,合理运用摩擦力,要巧用螺旋力,以供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和指导练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短跑、中长跑、越野跑、障碍跑,虽然在技术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在用力方向、动力源泉、追求速度上都是共同的。我们知道,人体在运动中是由于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产生动力,推进人体前进的。跑的动力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力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人体的位移。根据这一客观实际,为了增大跑的动力,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力量练习,提高后蹬力,是获得“原动力”的关键从运动力学的观点分析,影响跑速的重要因素是力,力源于机体,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机械运动。在人体运动时,一腿支撑一腿摆动,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支撑点以后,就开始了后蹬过程。后  相似文献   

9.
一、腿部小肌肉群的作用 在短跑训练和比赛中,所有动作都是依靠 肌肉收缩产生的内力并配合一定的外力牵动关 节、骨骼产生位移而完成的。其腰背部、腹 部、大小腿等部位大肌肉群的收缩内力,是运 动时内力的主要来源。但肢体远端的一些小肌 肉群在完成动作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小肌肉群在大肌肉群发力之后的顺势 收缩用力,这是一个完整用力的系统过程,不 但可以延长人体内力对地面的作用距离,也可 以加大人体关节远端的运动速度。从而促进人 体位移的加快,这一点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来 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陈志强 《精武》2006,(7):47-47
练好陈氏太极拳爆发力,必须懂得柔和刚。所谓柔,就是不用僵力、放松、柔化之意,犹如棉里裹针。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像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不加丝毫对抗之力。但如果刚劲发力,就像金狮抖毛,无坚不摧,无法抵抗,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要打好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必须先去僵求柔,周身放  相似文献   

11.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状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形变。那么形变与它所受的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跟它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这个关系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虎克定律。应变电测技术的原理就是建立在这一定律的基础上的。那么什么是弹性限度、应力和应变呢?为此我们需要了介一些有关的基本概念。当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物体内部分子之间就同时产生一种抵抗形变并且力图使形变快复的内力。内力和外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外力愈大,形变愈大,内力也愈大。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12.
前言生物力学是研究内力和外力对生命物体影响的一门科学。该学科的研究不仅涉及人的力学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动物和昆虫的力学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测定人及动物走与跑的力学机制以及在水中及空中运动的阻力和升力。对内力及外力的研究是生物力学的两个主要内容。内力的研究涉及的是解剖学领域,研究的是关节和肌肉的功能、关节反力及关节摩擦力。外力的研究涉及到惯性力、角速度和线速度、地面反力、碰撞力和液体力。  相似文献   

13.
原地起跳即垂直向上的起跳,又称原地纵跳,对它的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性的意义。 起跳能力取决于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人体起跳是在各器系协调配合下进行的,其中下肢起主要作用。一般认为由下蹲到下蹲起,力作用到地面,地面反作用力推动人体以一定速度腾起,并达到一定的腾空高度。 关于下肢形态、下肢肌的机能,在经典教科书上均有记载①—③。研究蹲跳时腿部肌肉的机能,提出膝关节运动幅度愈小,  相似文献   

14.
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道运动是绝对对抗性运动,是人体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有许多优秀运动员在竞赛中,由于力弱于对手而失去取胜的机会,对少年时期柔道运动员科学安排力量训练很有必要。有效的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用人体自然力量来生存、生活、劳动、工作。人体自然力量有内环境力量和肢体力量两种。内环境——如五脏六腑和精、气、神、血液,肢体力量——如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也叫解剖力量,两者都称为人体的“内力”。但心脏只能带动脏腑运动,肢体只能维持人体活动,两者要强大,必须靠“外力”。每个人在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体力劳动时(每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少不了有一部分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形成一种专业的(专门的)技术力量来达到每项要求,完成每次任务,实现每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途中跑的动力分析人体跑动系多次重复相同动作的周期性运动,即从开始姿势又回到开始姿势的连续动作,跑速等于步长乘步频。为了获得人体总重心位移的加速度,和其他物体一样,必须有外力。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都不能改变其在空间的运动。但是从动力学观点来看,人同物体的区别在于借助于肌肉工作可引起扩大和减小外力。肌肉在引起身体各部分运动的同时,还能改变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改变相对运动中动力的支撑反作用,因此人体的肌肉的主动力便是位移运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和一切物体所以能够运动是由于外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跑的过程中人体受哪些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对跑的影响如何呢?现分述如下:1.重力: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我们就把这种吸引力叫做重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名家马虹先生在《修炼太极拳之懂劲》一文中,得出了“‘打拳用意不用力’这句话不准确”;“打拳‘不用力’是不对的”等结论。马虹先生在该文中说:“力和劲,词义内涵是一样的……什么是力?恩格斯讲,从静止到运动,就是力的表现。力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发生变形,都是力的作用。”还说“你不能否认太极拳是一种运动吧?运动就是力  相似文献   

19.
一、人体运动行为中的力人体是一个多环节系统,且与外界物体(对手、同伴、器械等)组成多体系统。各环节之间、人体与外界物体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于是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力,这正是人体及其环节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且,在人体的运动行为中,由于转动形式的运动占压倒的优势,因此力的作用常以力矩的形式表现出来。力矩是人体系统及其环节转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一)体积力与表面力体积力是作用于人体每一个单位质量(质点)上的力,是超距作用的力。重力便是这种超距作用的体  相似文献   

20.
(一)四种跳跃项目(跳远、三级跳、跳高、撑竿跳)技术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应该说,四种跳跃项目在助跑阶段的形式基本类似,运动员进行的是循环往复式的周期运动,不断加速,为最后起跳阶段或起跳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运动员必须克服两种力量: 一是内力——来自运动员自身肌力和能量,在起跳阶段给予地面以力量。二是外力——肌力用于克服摩擦力和重力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