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测CD34、CD133、CD3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第2 d出现簇状贴壁生长,第4 d由圆形变成纺锤形,呈条索状排列.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第2代细胞CD34、CD133和CD31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诱导后第3代细胞CD34细胞阳性率无明显改变,CD133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所得细胞具有EPC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丝素蛋白膜修复兔尿道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索丝素蛋白膜修复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12只兔切除尿道中段1.5 cm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应用丝素蛋白膜修复,术后2、4、8、16周每次3只行逆行尿道造影、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16只兔行尿道海绵体游离后即缝合切口,对照组Ⅱ6只兔切除尿道中段1.5cm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后缝合切口依靠尿道自体再生修复缺损,术后8周、16周对照组Ⅰ及对照组Ⅱ每次3只行逆行尿道造影、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12只兔应用丝素蛋白膜修复尿道缺损未见尿道狭窄,尿道粘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修复缺损区,未见纤维化形成,16周时丝素蛋白膜完全降解,粘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修复区腔面覆盖细胞为尿道移行细胞.结论 丝素蛋白膜能够诱导尿道粘膜上皮细胞及尿道平滑肌的生长,具有促进尿道缺损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兔尿道脱细胞基质(UAMG),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修复兔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兔UAMG,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将体外培养的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与UAMG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增殖情况.MTT法检测UAMG材料浸提液对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毒性.将UAMG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取24只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手术切除2 cm尿道缺损,应用UAMG修复;对照组切除2 cm尿道缺损后即关闭切口依靠尿道自体组织再生修复缺损.实验兔分别在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兔UAMG为胶原纤维网状结构,无细胞残留.兔膀胱平滑肌细胞能够在UAMG表面正常生长,细胞形态良好.UAMG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皮下植入实验中动物无异常反应,材料能在体内逐渐降解,生物相容性好.UAMG修复兔尿道缺损后12周,修复区再生出结构完整的新尿道组织,与正常兔尿道组织近似.结论 UAM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诱导尿道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再生,可以作为尿道修复重建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并对EPC多种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应用专门培养基EGM-2培养.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7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鉴定及流式细胞检测;应用RT-PCR分析0,4,7d时CD31、CD34、CD45、CD117、CD133、FLK-1、VE-Cad等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诱导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72 h后基本完成贴壁,8~9 d时贴壁70%~80%可进行传代,2~3周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细胞培养7d后DIL-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90.16±6.77)%,流式细胞检测PE-Flk-1、APC-CD133、FITC-CD34均阳性概率为(1.73±0.27)%.RT-PCR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CD34、CD117、CD133的表达量逐渐下降,而CD31、FLK-1、VE-Cad等内皮系标志物的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定向诱导培养可获得较多数量的EPC,以流式细胞检测技术为主,结合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对EPC进行鉴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皮瓣移植后血管化的影响,探讨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方法. 方法 将包含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带蒂皮瓣内右侧血管保留,建立皮瓣局部缺血的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离快速黏附细胞;鉴定细胞CD34、 CD133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胞注射于移植后皮瓣不同部位.对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以皮瓣移植后不做任何处理或仅注射普通培养液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 结果 原代EPC快速黏附细胞与体外培养7 d的EPC表达CD34、CD133和VEGFR-2表型,两者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瓣内注射EPC部位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 结论 富集的EPC皮瓣内注射显著提高了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可能性.方法 分离大鼠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诱导液(添加10%胎牛血清,1%青霉素,1%链霉素,VEGF20μg/L,IGF-12μg/L,bFGF2μg/L,EGF20μg/L)培养分化,于3、6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贴壁细胞CD34、CD133、vWF表面标志.结果 培养3周单个核细胞CD34、CD133、vwF抗体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6周免疫荧光染色可见CD34、vWF组为阳性,CD133组部分为阳性,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 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3周可以分化为EPCs,6周部分细胞分化为VECs.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方法 梯度离心法采集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组和非诱导组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经过培养,形成线样结构和类血管样结构,表达EPC特异性抗原CD133和内皮细胞(EC)的特异性抗原Ⅷ因子、Flk-1、和CD34,培养细胞同时具有EPC和EC的表面蛋白特性,且诱导组阳性细胞数多于非诱导组,形成特殊结构的时间早于非诱导组.结论 ①通过分离骨髓MNC进行诱导培养可以提高EPC的纯度.②VEGF可促进EPC的增殖和血管样结构的形成.③体外培养1周左右是EPC增殖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利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向上皮/平滑肌细胞诱导培养细胞膜片重建兔缺损尿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18只2~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DSCs诱导复合膜片仿生尿道组和单纯无细胞SIS对照组,每组各9只。原代提取ADSCs体外扩增向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诱导并在UpCell培养皿中培养成上皮细胞膜片和平滑肌细胞膜片,两种细胞膜片叠加包裹8F医用硅胶管制备长2cm复合仿生尿道置皮下脂肪培养3周后取出。建立新西兰兔长段(2cm)尿道缺损模型,分别将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单纯无细胞SIS仿生材料置于兔尿道缺损部位行全段端端吻合术修复重构尿道,术后14d移去8F医用硅胶管,分别于术后1、6个月进行尿道造影、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进行尿道重构效果评估。结果1个月后,尿道造影显示无细胞SIS材料组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道管腔狭窄,有明显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而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组可保持通畅,黏膜平整,与正常尿道黏膜界限不清。ADSCs诱导复合细胞仿生尿道7只正常排尿畅通,2只出现尿瘘,无细胞SIS材料组4只正常排尿,3只尿道狭窄,2只出现尿瘘。组织学观察发现,6个月后ADSCs诱导复合膜片仿生尿道修复段已形成稳定的上皮细胞层多层组织结构,细胞层下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ADSCs诱导双复合膜片仿生尿道可修复兔长段(2cm)尿道缺损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皮瓣移植后血管化的影响,探讨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包含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带蒂皮瓣内右侧血管保留,建立皮瓣局部缺血的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离快速黏附细胞;鉴定细胞CD34、CD133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胞注射于移植后皮瓣不同部位。对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以皮瓣移植后不做任何处理或仅注射普通培养液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原代EPC快速黏附细胞与体外培养7 d的EPC表达CD34、CD133和VEGFR-2表型,两者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瓣内注射EPC部位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富集的EPC皮瓣内注射显著提高了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脐静脉脱细胞基质作为尿道缺损修补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4只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切除尿道2.0cm后用人脐静脉细胞外基质修复,对照组离断长2.0cm的尿道后直接缝合两断端,术后行组织学和膀胱尿道造影评价尿道修复情况及功能.结果实验组中有1只出现尿瘘,对照组4只出现尿瘘,2只排尿困难.术后16周实验组尿道膀胱造影实验组见尿道完整、光滑,无尿液外渗、尿道憩室等形成.对照组尿道缺损处管腔变窄,无法注入造影剂.术后2周实验组移植段尿道有上皮细胞生长,8周时移植段出现不规则紊乱的平滑肌细胞生长,无炎性细胞;16周后,新尿道上皮下方为正常的尿道海绵体组织,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胎儿脐静脉脱细胞基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管状尿道修补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制尿道吻合器,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14例。获得随访9例,除1例失败外均获得成功。该器械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能较迅速、准确地切除瘢痕,比传统方法省时、省力,所作隧道整齐。②切除瘢痕同时,对后尿道粘膜进行一定程度分离,为吻合提供方便。③吻合器能在狭小术野操作,较理想地完成后尿道吻合。④不需切开膀胱,利用会阴部一个切口即可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urethral injuries are relatively uncommon, their inc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 due to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itial management of urethral injury depends upon the degree and location of the injury, patients' haemodynamic status, and any associated injuries. Besides these factors, availability of clinical infrastructure and clinical expertise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king appropriate management decisions at the time of inju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intenfised kinyoun,IK)染色法和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检测抗酸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K染色法和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对66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形态符合结核病改变的患者的石蜡组织切片分别进行染色。结果 IK染色法阳性例数为43例,阳性率为65.2%(43/66),其中抗酸分支杆菌L型的阳性率为43.9%(29/66);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阳性例数为24例,阳性率为36.4%(24/66),其中抗酸分支杆菌L型的阳性率为21.2%(14/66),两种方法染色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K染色法检测抗酸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改良的Wade-Fite染色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腔内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外伤性尿道狭窄腔内与开放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腔内组75例,成功率89.4%,开放组28例,成功率92.7%。结论: 腔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一般可作为首选,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瘢痕厚度、硬度及全身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冲洗对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
月~2012年1月男性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病例60人,第1组患者采用无痛导尿管联
合利多卡因,术后第1天将利多卡因配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第2组患者采用普通导尿管,不行利多卡因配生理盐水膀胱冲洗,
观察术后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尿道疼痛,尿急,会阴部不适等)情况。结果第1组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11人,
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第2组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约24人,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两组数据资料,具有明显的统计
学差异(P<0.05)。结论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冲洗可明显减轻术后留置导尿管给患者带来的尿道刺激症状,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道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有血尿、尿痛、排尿困难的患者行尿道超声检查。结果 共检出尿道结石5例、异物2例、息肉1例、疤痕2例、前列增生致尿道细长6例、正常尿道4例,阳性率81%。结论 尿道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苦、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爱斌  刘运洪  李远勇  王彪 《四川医学》2012,33(7):1236-1237
目的探讨提高后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动脉瘤针后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18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随访16例,时间3个月-12年。15例排尿通畅,1例术后3个月尿流变细,定期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阳萎,1例半年后逐渐恢复。结论动脉瘤针后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成功率高,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玉朝 《黑龙江医学》2009,33(3):216-2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在仔细研究本病病理的基础上,切除病变组织,重建尿道,纠正尿道口位置。结果本组452例中,248例采用手术治疗,痊愈198例,占79.8%。结论采用尿道口重建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are unusual in surgery, rare in urology, and almost non-existent as far as the management of urethral stricture is concerned. What data there are come largely from so called "expert opin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is is variable. None the less, the number of so called experts, past and present, is comparatively small and in broad principle their views more or less coincide. Although this review is therefore inevitably biased, it is unlikely that expert opinion will take issue with most of the general points raised he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尿道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2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包括术前误诊的112例)均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241例,好转5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0.7%。结论: 泌尿外科专科体格检查不可忽视,尿道外口成形术是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